2022-10-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展賦教育在人文....動物學校

    有個故事這樣說的:
    一群動物媽媽們,聚在一起開會,大家都十分擔憂,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困難,孩子的未來會很辛苦,討論的結果是辦一所學校,讓孩子們讀學習各種技能,以應付未來艱困的生活。於是大家集合起來,辦了一所動物學校,所有的小動物都送到這裡來學習技能。
    第一堂課是游泳,結果小烏龜獲得第一名,烏龜媽媽很高興,也感到驕傲。第二天上的是跑步課,小烏龜跑最後一名,回家很喪氣,但烏龜媽媽鼓勵他,繼續加油努力。
    第三天上的是爬樹課,這對小烏龜來說更是難啊!但是猴子老師很兇,一定要每個學生學會爬樹,硬把小烏龜推上樹,最後小烏龜從樹上跌下來,摔傷了一條腿。
    回到家悲傷的哭訴,向烏龜媽媽說不要去讀書了。烏龜媽媽說:「唉!孩子啊!不讀書將來怎麼辦呢?還是去啦!」第二天,小烏龜拄著拐杖,還是去上學了。
    今天的課是教「飛翔」,烏龜哪裡會飛啊?但是老鷹老師更兇:「不會飛,我教你飛啊!」就把小烏龜抓到天上放下來,小烏龜跌得粉身碎骨,被送到醫院去了。
    這時候有一隻動物媽媽叫獾,她覺得這所學校不適合她的孩子,因為她的孩子只喜歡挖洞,所以她去找土狼先生:「土狼先生,你可以教我的孩子挖洞嗎?」「可以啊!十分歡迎。」土狼先生回答。
    後來許多喜歡挖洞的小動物,都送來這所學校,每個人都很快樂學會挖洞的技巧,還參加動物挖洞比賽得到冠軍,這所學校就叫「人文國中小」。人文國中小只教孩子一件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像土狼的學校,只要學會挖洞就夠了。
    我們都把孩子當成什麼都該學,什麼都要學,什麼都會學。其實孩子學不了那麼多,也不用學那麼多,現代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迷失,就是把每個孩子都當成萬能的,每個人都要學會十八般武藝,但如果不知道孩子的潛能和性向,就會像小烏龜那樣以悲劇收場。
    人文嘗試用各種方法,找出孩子的潛能和興趣,不急著各種學科的學習,提供各種多元的體驗和選擇。從一年級娃娃國入學開始,就以豐富的角落布置,建置各種學習區,讓孩子自由探索學習。
    開設多元課程,讓孩子學習選擇,找出自己的優勢智能和興趣。一年級的孩子其實就有很明顯性向的不同,有的孩子喜歡閱讀,有的孩子喜歡手作,有的孩子喜歡運動、昆蟲,各有不同。
    國小的多元課程,會從一到五年級持續不斷進行。孩子的興趣也會隨著成長而有所不同,但隨時可以保持自由選擇的權力,依自己的當下需求,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主要仍是提供探索學習的機會。
    到了國中,就會以孩子的志願,選擇升學或是就業,而分成不同家族和學習群體,如行動家、傳學家、志業家,和仍在觀望的緒勢家。所有一切教學,都是以孩子為依歸,回到教育的本質,尊重孩子的學習選擇權。
    行動高中,更把學習的場域擴大到世界各地,實地見習、學習,將人生視野放寬,走出校園,進入將來會生活的領域和世界學習。將學習和生活連結,而不是只讀死書,準備升學考試而已。如果想升學的孩子,選擇自己想就學的目標去努力。
    這就是人文十二年一貫的學習脈絡發展,讓孩子在自由探索和選擇中,決定自己的未來,學校只是提供幫助孩子發現自我的場域,而不是逼迫孩子去學習一些用不到,沒有興趣的科目和內容,真正落實發展每個孩子天賦的適性教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