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5|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理財第一步,公私部門大不同

前言:
愛因斯坦曾言複利的力量超過原子彈,因此有人說理財越早開始越好,用錢滾錢輕鬆愉快;有人說社會新鮮人儲蓄少,複利效應不明顯,應先投資自己加官晉爵再來談投資...筆者說各有道理也各有偏頗,應視每個人的客觀條件來選擇是否理財,而待在穩定的公部門,或身處發展性高的私部門,就是一個足以左右理財起步的重大客觀條件,如何左右理財起步呢?請看筆者娓娓道來。
一、公務員或泛公股公司
公務員自然指經國家銓敘,經考試及格,擁有強大終身俸,最傳統意義鐵飯碗的一群,而泛公股公司,則指台電、中油、中鋼等國營事業,薪水高一點、退休金少一點,但穩定不變。
這些婆婆媽媽眼中的鐵飯碗,收入最大特色就是起薪高,年年調薪,但成長性低,一位高考及格的公務員,甫進入國家這個深不見底的大機器,多半擁有45000~55000元不等的起薪,且隨著年功每年增加幾百元,然而年功大約15年即到頂,只能等待政府好幾年一次的調薪,就算昇到主管職,加薪幅度也相對民間低得多,初階主管可能只加個5000~10000元,通過層層的政治鬥爭好不容易爬到高階主管,但薪資相較基層可能只多20000~40000元,權傾朝野的部長級月薪多半也不會超過20萬(不計政治酬庸),然而能夠到部長、署長等超級高官已經是要家族背景雄厚、加上幸運女神眷顧才有辦法達到的境界,但薪資比起科技業真是天差地遠,因此這類職業的另一個大特點就是成長性低。
如果你是屬於這個族群,筆者的建議就是理財不能等,必須立刻開始,有以下原因
  • 能有效儲蓄:ㄧ般人所詬病的新鮮人沒錢理財的前提不存在於此族群身上,筆者在甫進入公部門的前三年,年資產增加率都維持20%以上,高過大部分的理財商品,祕訣無他,就是節儉及儲蓄,這也是相對較高的起薪最大的優勢。
  • 投資本業效益低:通常公部門本身都會有完善的訓練課程,比較不用額外投資自己,而且就以財務角度來說,公務員升官的報酬不高,且與專業的相關性也低,將公餘時間投資在理財知識,會比投資在本業競爭力的報酬率高得多。
  • 把握黃金前五年:公務員起薪高,但成長性低,通常來說如果在私部門存活且穩定發展,大約超過五年薪資就會追上公務員,正常升遷十年後薪資已非公務員所能望其項背,因此公務員的領先優勢僅存在於前五至十年,而理財是拉長領先優勢的最好方法,如果真能好好發揮複利優勢,則真的很有可能財富的累積會高過私部門的薪資漲幅。
  • 公部門難斜槓:公部門處事自有一套邏輯,與外界大不相同,這也是外界對公務員通常頗有微詞的原因,因此多數公部門的工作難以在外變現,如果立刻有變現能力的知識,也通常會有利益衝突、圖利等緊箍咒加身,因此公務員要靠斜槓賺錢通常較不容易,風險也較大,而個人理財行為算是最沒問題的賺錢方式。
  • 風險承擔能力高:由於收入穩定,較少因緊急用途而贖回投資,只要信用不過度擴張,公務員及泛公務員是最適合長期投資的族群,且也因為工作穩定,不太需要緊急預備金,大部分的儲蓄都可立即投資,因此可較同儕更早開始進行投資。
最近網路戰安靜辭職議題正酣,但就筆者的親身經驗,公部門是最適合安靜辭職的職業,而現實中,也的確大多數公務員早已走上這條道路,現在筆者認為公務員最大優勢並非收入福利(因為其實已經不優),而是能夠選擇安靜辭職+投資理財這條道路而不用付出代價。
二、有成長空間的私人企業
何謂有成長性的私人企業,又為何要將私人企業區分為有成長或沒成長性,因為私人企業太過廣泛,很難以公私部門二分法僅區分兩個不同的工作型態,私部門架構起整個社會的經濟生態圈,規模由大至小,風險由高至低,很難精準的類型化,只能依照程度去大略分類,因此若你檢視自己的公司,雖然是私人部門,也有可能有公部門的高底薪、低成長、穩定的特徵,那其實就適用前揭的理財第一步,在此筆者僅依照薪資成長性,大略將私部門區分為有成長空間的私人企業,以及無成長空間的私人企業。
有成長空間的私人企業,通常是規模龐大,獲利穩定的大型企業如銀行、科技業、製造業等,有完善的升遷體制,努力工作能夠期待有升遷的機會,或是一些有爆發力的小公司,雖然起初規模小,但前景看好,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張,會有很多擔任主管職,甚至成為合夥人的機會,但是工作量及風險也較高,這樣的工作模式,筆者建議理財第一步如下:
  • 投資自己:在本業有成長性的前提下,縱使起薪高,有投資餘裕,筆者也建議初期都以投資自己,尤其是本業有幫助能力為前提的自我投資,因為一般金融屬性投資皆有風險,在本業及有成長性的情況下,向外投資的報酬率並不一定會高於本業升遷的報酬率,且也有可能會影響本業的專注力。
  • 初期本業優先:私人部門很殘酷,年輕是最大本錢,累積履歷是初期最重要資產,在私人企業,年輕人通常最能夠得到歷練的機會,公司也最容忍犯錯的機會,隨著年齡提高,學習能力下降,很容易就會被一波波的新鮮肝淹沒,因此在工作初期應該還是要專注本業,卡到有利的位子,真有餘力再談投資。
  • 先單槓在斜槓:斜槓有很多路線,有發展兩種平行能力的斜槓,也有以本業為主,利用強大本業接案的斜槓,當然也有介於兩者中間,以本業略有相關的領域做斜槓,筆者建議先以單槓本業為主,等本業強大了再以本業為主接案的斜槓,一方面維持前述的本業競爭力,另一方面斜槓的成本也最小,筆者在公部門試過將近平行能力的斜槓,真的非常耗費時間精力,幾乎一周都沒有休息的時間,何況是在工作壓力相對大的私人企業工作,因此不要太急著斜槓,先把本業最大做強,斜槓就只要伺機而動即可。
  • 謹慎但不害怕跳槽:筆者認為跳槽是快速累積人脈、工作經驗、履歷的好方式,精準的跳槽能快速地提升人生的層次,但是有人跳槽越跳越遭,也有人不跳一步步被困死在公司,如何跳得好跳的妙,相關職場雞湯琳瑯滿目任君挑選,值得在工作之餘好好研究。
  • 六個月以上緊急預備金: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無論公司多穩定,產業多明星,一個中美晶片戰下來隨時豬羊變色,因此千萬不要自恃賺的錢多而不留救命錢,一筆可以隨時運用的資產,無論是看到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或是遭逢巨變苟延殘喘,都十分殷切必要。
因此相較公部門,在公司有成長力的前提下,其實不用想太多,好好的工作,積極的尋求升遷管道即可,但切勿見樹不見林,明明公司前景已風雨飄搖,還認真還拿繩索將自己與公司綁在一起,因此時時關心公司前景,同時努力工作,相較公部門,很容易在幾年後就可以看到顯著成果。
三、無成長性私人企業
並非每家私人企業都有很好的成長性,有些企業已經邁向高原期,沒有高成長性,但有穩定獲利,更有些企業已經走入衰退期,不僅頻繁裁員減薪,且朝不保夕,高原期的企業,如果沒有暢通的升遷管道,加薪幅度也不吸引人,筆者建議理財規劃比照公部門辦理,若是很不巧的身處在衰退期的產業,此時更不該投資理財,而是應該把重心放在棄船逃生,畢竟如果求穩定,應該走公部門或泛公部門體系,到私人企業應該以發展性為重,在無發展性的私人企業中,雖然理財可能會獲得一時的財務成就,但一旦公司倒閉,很少有人的理財成績足以替代一份長久的穩定工作,而少了工資為靠山的理財,通常會有太多情緒放在裡面,也會大大的影響理財績效,因此良禽擇木而棲,先找個好地方待著,再來想投資理財吧。
結語:
人生是一步步累積的過程,只要方向正確,接下來就讓複利發揮它的作用,自然可以累積到可觀資產,若是加上有效的儲蓄,更是如虎添翼,不僅風險低,也更有餘裕欣賞人生沿途的風景,縱然難以在短期財富自由,但人生也更加踏實有目標。
相較追求一夕致富的道路,表面光鮮亮麗,其實步步荊棘,成功的人看似舉重諾輕,然而其中甘苦訣竅,難以為外人道,筆者看到更多追求快速致富的人士,始終在築高樓以及樓塌了無盡循環,隨著歲月穿梭,不安全感只會日益升高,除非天縱英才,否則此道萬不可取。
選擇的確比努力更重要,方向錯誤,努力都是事倍功半,你的方向,走對了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