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我和我的她/他/它/牠/祂

茱兒,看看這部劇《她和她的她》,雖然其中的議題很沈重,我建議妳看看。
好友來訊息建議我看這部劇,這些年來身邊僅剩下幾位聊得來的朋友, 而這些少數仍有聯繫的朋友中幾乎沒有老朋友,都是我在蛻變的路上新認識的夥伴,我們似乎都有相似之處:開始注重自己身心靈整體的平衡,也各自以適合的方式認識自己的靈性及新生活的實踐。非必要,不使用通訊工具,也就是手機,所以我們看line及回覆都很不「即時」,簡大寶常笑我們這種人都有「手機恐懼症」,但這真的給我們很多跟自己相處的時間,也可以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恐懼而是感到很自由。
第一次見到美妞(她在我心中的形象,非本名。)就被她大大、亮亮的眼睛所吸引,一見面我們就聊不停,像是⋯⋯認識了很久,我們常互相分享正在讀的書、看過的劇及生活心得感想,這次她推薦的這部劇是我不會主動去看的,一來我有讀不完的書,再者是對於心理諮商的議題我有很多意見,有好一段時間我刻意不以對立的立場公開談我的看法,我不喜歡自己有對立的認知,同時我也不停檢視自己是否太偏頗,然而事實上無論是我讀任何心理大師的書或看相關的電影如《隔離島》、《瀑布》,電視劇如《四樓的天堂》(現在可以加上這部劇)等,看完後我的胸口總是像被大石壓著喘不過氣,我沒有被啟發而是感到深沈無力,這些故事的結局似乎都只導向:善待自己、重視自己的情緒、要去找救兵,一定要去找心理諮商諮詢自己的問題。這次我本想跳過《她和她的她》,美妞希望我看看,而我想知道的是「在這個故事中觸動美妞的是什麼」?
整部劇我幾乎全以1.5倍的速度看完,即使如此,給我的感受跟看《隔離島》一樣,很沈重無語,雖然結局有存在主義心理學的味道-「關注及照顧自己的內在需求、重建與他者的關係、重新建立快樂健康有意義的生活。」每個生命中有苦痛的人都有各自的故事,在相對的層面來說我們誰也無法真正體會感受誰的苦痛,事實上所謂的同理心也不是「感同身受」,我們能夠有的是「理解」,然而無論是「同理心」或是「理解」都不是最恰當的詞,但目前我仍找不到最適合的詞彙來說明,姑且就用「理解」吧!
受傷的不是一個人,是整個家,被理解是關鍵,然而理解這個能力來自智慧,很弔詭不是嗎?
看了薩古魯的《業力》、讀了《阿納斯塔夏》,再看我們的世界,才明白人一直被某種力量掌控著,不再自由,也失去了智慧,幸福已成了天方夜譚。
我也曾深陷在痛苦中,我明白陷入苦痛深淵的可怕,但是,但是….
療傷的路途本是崎嶇難行,但是,這只是起點,除了療傷,願能更多的光明照進每一個人心中,使真相重現。
看完後我回覆美妞這一段話,美妞表示也有同感,故事中的一段讓她淚流不止,雖然與她此生的經驗無關,也許透過劇情、透過感受美妞在療癒靈魂曾受過的傷,我很替她開心,能深層的整理自己。
在崎嶇難行的路上,我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走到「解離」的境地,因為「困惑」是我與生俱來的生命態度,對於一切我總是在問「為什麼?」當至親在眼前斷氣的那一刻起,我不停追問活著的意義,當我陷入悲傷時我還是不停自問:「我到底在悲傷自己的悲傷,還是逝者的悲傷?」理性與感性的分裂使我痛苦、心理分析使我困惑,直到感受到「被理解」我才開始有力量重整自己。
曾有人說我的哲學諮商是讓來談者感到被理解,光是「感到被理解」就能為當事人帶來無比的力量繼續前行,我很開心收到這樣的回饋,回想這一路上的淚水、苦痛及掙扎,恍如夢一場,但夢中遇見幾位清醒的老師,他們也「理解」了我,不僅是「理解我」他們更以自己的生命實踐為我揭示我也該活出自己的生命智慧。這些老師沒有一個是學心理學的,沒有繁瑣的解說、沒有測試、沒有技巧,只有博學、真誠、直覺與累積於生命經驗中的智慧。
直覺,這種「不知道的知道」,隨著思想的純淨更顯力量,思想的純淨、健康的生活、快樂的心理都必須在自然中實現,現在聽著四周蓋高樓的機械聲、望著每一戶公寓陽台上曬著的衣服,我向伴著我的左手香、龜背芋、蘆薈、虎尾蘭⋯承諾一定會帶它們回到土地上,雖然現在我們都在鐵欄杆內。
接下來,我想,我得認真、好好的思考,創造我想要的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