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人文學危機的三大問題

以人文學危機為主軸,正在撰寫論文。這問題頗複雜,但在不少國家都已有類似跡象,譬如有些學校機關決定刪減文科預算,而社會上也有文科無用之類的聲音出現。
目前的想法,是把危機進一步區分為三:
.就業市場問題:因應「文科就業難、薪水低」而有,所導向的思路是:如何讓文科畢業生更容易找工作、找到更好的工作。
.資源分配問題:因應「文科沒產值,應該減少資源投入,譬如預算、教職與學生」而有,所導向的思路是:如何論證文科值得更多資源分配,或至少是不去削減。
.功能確立問題:因應「文科無用、不用修文科的課」而有,所導向的思路是:如何說明文科對個人、對社會都有不可或缺、難以取代的功能,譬如促進個人幸福、培養公民意識、推動社會進步等。
當然也有些人士認為,人文學危機乾脆就讓它發生,此乃某種自然的淘汰機制,根本不用去刻意解決。或者更直接地說,人文危機是必然的,甚至是應該的,這種觀點我稱之為注定衰落論。
雖然寫論文時,最好還是選邊站一下,但我的主要動機並不在於幫文科辯護。完成博士論文後,我就比較明確地意識到,能讓我怎麼想都不會累的東西,是採用論題/論點的分類架構,來把一個大爭議下的種種資訊給描述清楚。
也可以說,我的興趣在於建立框架,這框架使得正反雙方能夠在最低的認知成本下,展開競爭、各自發展。至於哪種主張更有力、更合理,對我而言反而是次要的東西。(雖然框架本身,常常會先天偏好某些論點)
這思維最明顯的特徵是,會特別計較「A論點是回應B問題而非C問題」、「D問題只是E問題下的一個分支」、甚至「之所以對X有不同理解,是因為它分別被拿來回應Y問題與Z問題」。
還有一種奧義,講社會議題應該是用不太到,但學術上能打出來會很不錯,那就是「S之所以被誤解,是因為它被強行放在O問題的脈絡下,但應該用的其實是P問題。」
這招心法承自恩師杜保瑞,至少以本門而言,大概算是不傳之學。但不傳也不會怎樣就是了,使用限制很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