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所時期曾修過「協商與談判」這門課,在這堂課當中的所研讀的個案和演練的模擬協商是我的啟蒙,協商與談判聽起來是在職場中、生意裡會發生的嚴肅正經的事,但其實他也可以很生活化,比如媽媽跟孩子說你寫2個小時的作業我就讓你看1個小時的電視;朋友間你幫我搶到2張張惠妹,我下次幫你訂到超難訂的橘色涮涮屋。協商和談判是透過雙方擁有不同的資源和權力而透過對談交換,以達成雙方都滿意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件,我講贏就好的事,而是贏得雙方融洽的局面,同時也交換到彼此滿意的事物。
1. 要清楚知道協商目標與花時間了解對方背景
協商是為了達成目標,有的時候到最後會演變成雙方在爭輸贏的局面,因為錯把焦點擺在自己的立場,花很大的力氣去解釋和說服別人是不對的。但是要清楚明白的是,我為什麼需要協商,我的目標是什麼,以及對方的立場是什麼。有了以上問題的解答,就不容易失去焦點。
在談判協商前,要先做的功課就是了解對方的背景,如果對方剛好是外國人,更要清楚對方的文化。例如在協商談判課時,某一次我扮演美國人要跟墨西哥人進行商業併購案的協商,一開始我不了解墨西哥人的文化,一開頭就進入正題,聊有關生意的事,結果墨西哥人興致缺缺,認為美國人不夠友善與尊重。問題就出在,因為墨西哥人喜歡先談交情再談生意,如果一股腦談生意,根本談不下去,結果失敗收場。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了解對方背景與文化多麼重要。
2. 讓對方願意說- 站在對方立場思考
承接第一項重點,協商往往會落入鬼打牆的情況,就是雙方搞不清彼此的立場和在意的點,比如文化上的差異,或是職務立場上的差異等。協商要有效且順利進行,必須先讓對方「願意」協商談判。
3. 把更多時間留給對方說,聽出重點並巧妙運用
在協商談判當中,也容易落入一個情境是「我覺得你這樣想是不對的,正確應該是這樣…」沒有人喜歡聽講道理,可以多把時間留給對方說,從他的話語中聽出對方所強調的關鍵字,從關鍵字去延伸詢問,並且巧妙的重複幾個關鍵字:「所以你剛剛說,你期望可以獲得的價碼是….」讓對方覺得你有在聽,藉以拉齊雙方的期待。
4. 找出雙方在協商當中的共通點
從心理學的角度,人會傾向跟自己相似的人友好。在協商當中也可以運用「共通點」來助自己一臂之力。不論是立場、角色、甚至是同個家鄉,比如: 其實我跟你在環保議題的立場一樣,都是希望我們這次的案子上能夠盡到企業社會責任」;「我跟你一樣都是媽媽,非常了解為人母會擔心的問題」;「我跟你一樣都是來自屏東,能夠明白離鄉背井工作的心情」。
5. 循序漸進才是上策
如果一開始要求太多,把所有的底牌都掀出來,步驟一下子進展太快,反而會讓自己沒有退路,讓談判難以成功,如果雙方的歧見太深,更要一步步慢慢走進彼此。
6. 交換評價不相等的東西
每個人在乎的事情不相同,掌握的資源和權限也不一樣,用自己能夠釋放給予的權限去交換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用專案的達成換假期、用看電視2小時來換寫作業2小時。
本篇文章是我在閱讀【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上完這堂課, 世界都會聽你的】這本書後的閱讀筆記,裡面包含作者本人的思想以及我內化之後的想法,談判沒有四海皆準通用的格式,希望有幫助到每個生命中都會遇到協商與談判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