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句書蟲的碎碎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G: mag__art_
沉癮都只是為了找救贖,毒品、手遊、書籍、食物什麼的,哪有差?我們都一樣。
不過說真的,書本對我來說,就是身處迷茫未知混沌的我,在世界唯一的依靠(源自覺得沒有人可以救我)
你不覺得,每一疊厚厚的紙,都是作者努力生活、榨乾自己,一滴也不剩的,想要告訴社會的事嗎?
因為閱讀而變成孤僻的小孩嗎?還是因為是孤僻的小孩,才在閱讀裡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小為理解自己的憤怒與悲傷等情緒從何而來,接觸心理學、哲學和諮商的療癒之路日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長期觀察我的動力來源分三種,起初大多基於「好奇心」,這也是為什麼這種人容易三分鐘熱度,覺得滿足好奇後我們就要閃了。 第二個支撐我走的更久的是「不服輸」,容易被激的人總抱持著「為什麼我不可以做到?」的想法,這點也讓我從小喜歡去挑戰刻板印象中”男性”表現更好的領域,就算真的毫無天份也學的很辛苦🥲
今晚想來點「未知所造成的恐懼」2019 年我做了大突破,開始接觸「鬼」相關作品。對於一個恐怖片愛好者聽來很可笑,身邊的人都知道多年來,我對於靈異保持不聽不看不討論 🙈🙉🙊
年開始發了狂讀這些文學期刊,純粹是渴望知道這些作家們在想什麼、討論什麼。如果書本是一個包裝好的完整作品,那文學雜誌就是作家們的碎念。自然的、流暢的、詩意的發表看法和發發牢騷。
我最喜歡說「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躺下」字面上是句厭世幹話,但如何不帶愧疚的休息是需要練習的。基於某原因離開為期兩年九個月還很喜歡的工作,至今已”休息”了一個多月,雖說有件重要的事在處理,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消化情緒
送給自己的 30 歲生日禮物,耗時整整一年準備,現在能自信滿滿的說「我獲得它了。」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與平靜。 2021 年最常與友人和我的諮商師車小姐說道「我很清楚現在不做這件事,30 歲後的人生也不會好!」而開啟的自我修復之路 (self-healing)
在 Pinkoi 工作的這兩年八個月,是我的「軟實力」成長最迅速的時期,除了從 27 歲到 30 歲逐漸成熟外,我有個亦師亦友,如同諮商師,又像是人生導師等多面向的主管 Remi Chu。他是 Pinkoi 的 design lead,隸屬他管轄的設計師,leader 更像是協助團隊夥伴穩定成長的角
長期觀察我的動力來源分三種,起初大多基於「好奇心」,這也是為什麼這種人容易三分鐘熱度,覺得滿足好奇後我們就要閃了。 第二個支撐我走的更久的是「不服輸」,容易被激的人總抱持著「為什麼我不可以做到?」的想法,這點也讓我從小喜歡去挑戰刻板印象中”男性”表現更好的領域,就算真的毫無天份也學的很辛苦🥲
今晚想來點「未知所造成的恐懼」2019 年我做了大突破,開始接觸「鬼」相關作品。對於一個恐怖片愛好者聽來很可笑,身邊的人都知道多年來,我對於靈異保持不聽不看不討論 🙈🙉🙊
年開始發了狂讀這些文學期刊,純粹是渴望知道這些作家們在想什麼、討論什麼。如果書本是一個包裝好的完整作品,那文學雜誌就是作家們的碎念。自然的、流暢的、詩意的發表看法和發發牢騷。
我最喜歡說「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躺下」字面上是句厭世幹話,但如何不帶愧疚的休息是需要練習的。基於某原因離開為期兩年九個月還很喜歡的工作,至今已”休息”了一個多月,雖說有件重要的事在處理,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消化情緒
送給自己的 30 歲生日禮物,耗時整整一年準備,現在能自信滿滿的說「我獲得它了。」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與平靜。 2021 年最常與友人和我的諮商師車小姐說道「我很清楚現在不做這件事,30 歲後的人生也不會好!」而開啟的自我修復之路 (self-healing)
在 Pinkoi 工作的這兩年八個月,是我的「軟實力」成長最迅速的時期,除了從 27 歲到 30 歲逐漸成熟外,我有個亦師亦友,如同諮商師,又像是人生導師等多面向的主管 Remi Chu。他是 Pinkoi 的 design lead,隸屬他管轄的設計師,leader 更像是協助團隊夥伴穩定成長的角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語詩(台語正字版))〉 ☆台(語)羅版在留言處☆ 幾句話 _______默勇 一句今仔日拜幾, 拍開烏青ê禁界; 一句明早欲按怎, 掀開留血ê自由; 性命是孤單鬼, 無人會插伊按怎哎; 至少家己歡喜遐, 命中本底四界遊! //////////////////
Thumbnail
在試閱《誰偷走了我的靈感?》時,覺得作者把創作時遇到的困難形容為心魔,十種困難化身成十隻小魔鬼,單是這點已經很有創意。而然來到內文,不少篇幅也有戳到痛處的感覺。就在踏入鬼月之際,跟著作者踏上斬妖除魔之旅!
Thumbnail
「每個我認識的作家,都對某個人擁有這種感受,寫作是一種極度孤獨的活動,你完全無法保證你正在創造的事物有任何價值,而所有顯示你在這場激烈競爭中落後的跡象,都會讓你一路墜入絕望的深淵。眼睛盯著你自己的稿子就好了,大家總這麼說,但是當其他所有人的稿子一直在你眼前啪啪啪紛飛時,這實在是很難達成。」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單身/獨居/獨自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有極其滋養我的部分,有我絕對無法割捨的部分,現在的我有很重要的核心是在這樣長時間獨處的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它煎熬的、空虛的、讓人迷失茫然的、避之唯恐不及的面向。 正如同我們的心靈。
的確,珍貴的東西在任何時代,都可能遭受磨難;但是,我們又怎麼可能跨越他們實際生存的時代,實際生活的處境,來理解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物的生命、悲傷和價值呢?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在太宰治的作品中,以魯迅為主角的小說《惜別》最受冷淡對待,甚至最飽受日本左派文學評論家們炮火齊射的批評,說這是一部多麼失敗的小說,簡直是在扭曲魯迅的偉大形象,等等。   然而,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之前,我未正式閱讀該作原文之前,亦是含糊地接受這些「高見」,並沒有質疑其著名專家的觀點是否站
Thumbnail
因應減紙政策, 校園中的相關公告, 也愈來愈多是從線上通知,包含給家長的「成績通知單」。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小G:「老師,你這次要通知家長看成績單的時候,可以幫我美言幾句嗎?」 菜b導:「可以先讓我知道為什麼妳會這樣說呢?」 小G:「因為我上次考太差了,我
Thumbnail
OpenAI最新推出的「Sora」是一款文本生成影像的AI模型,只要輸入幾句簡單的文字描述,就能自動生成出影像,影片內容可以包含多名角色,搭配特定的動態場景,且影片長度最高可達60秒,同時還能展示複雜的攝影機運動。Sora還能夠根據靜態圖片來製作動畫,功能十分強大。目前Sora還沒有開放給大眾使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語詩(台語正字版))〉 ☆台(語)羅版在留言處☆ 幾句話 _______默勇 一句今仔日拜幾, 拍開烏青ê禁界; 一句明早欲按怎, 掀開留血ê自由; 性命是孤單鬼, 無人會插伊按怎哎; 至少家己歡喜遐, 命中本底四界遊! //////////////////
Thumbnail
在試閱《誰偷走了我的靈感?》時,覺得作者把創作時遇到的困難形容為心魔,十種困難化身成十隻小魔鬼,單是這點已經很有創意。而然來到內文,不少篇幅也有戳到痛處的感覺。就在踏入鬼月之際,跟著作者踏上斬妖除魔之旅!
Thumbnail
「每個我認識的作家,都對某個人擁有這種感受,寫作是一種極度孤獨的活動,你完全無法保證你正在創造的事物有任何價值,而所有顯示你在這場激烈競爭中落後的跡象,都會讓你一路墜入絕望的深淵。眼睛盯著你自己的稿子就好了,大家總這麼說,但是當其他所有人的稿子一直在你眼前啪啪啪紛飛時,這實在是很難達成。」
Thumbnail
在我的經驗裡,單身/獨居/獨自工作,這樣的生活狀態,有極其滋養我的部分,有我絕對無法割捨的部分,現在的我有很重要的核心是在這樣長時間獨處的生活裡生長出來的。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有它煎熬的、空虛的、讓人迷失茫然的、避之唯恐不及的面向。 正如同我們的心靈。
的確,珍貴的東西在任何時代,都可能遭受磨難;但是,我們又怎麼可能跨越他們實際生存的時代,實際生活的處境,來理解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物的生命、悲傷和價值呢?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在太宰治的作品中,以魯迅為主角的小說《惜別》最受冷淡對待,甚至最飽受日本左派文學評論家們炮火齊射的批評,說這是一部多麼失敗的小說,簡直是在扭曲魯迅的偉大形象,等等。   然而,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之前,我未正式閱讀該作原文之前,亦是含糊地接受這些「高見」,並沒有質疑其著名專家的觀點是否站
Thumbnail
因應減紙政策, 校園中的相關公告, 也愈來愈多是從線上通知,包含給家長的「成績通知單」。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小G:「老師,你這次要通知家長看成績單的時候,可以幫我美言幾句嗎?」 菜b導:「可以先讓我知道為什麼妳會這樣說呢?」 小G:「因為我上次考太差了,我
Thumbnail
OpenAI最新推出的「Sora」是一款文本生成影像的AI模型,只要輸入幾句簡單的文字描述,就能自動生成出影像,影片內容可以包含多名角色,搭配特定的動態場景,且影片長度最高可達60秒,同時還能展示複雜的攝影機運動。Sora還能夠根據靜態圖片來製作動畫,功能十分強大。目前Sora還沒有開放給大眾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