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PM如何解讀「領導理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就在準備上「組織行為」這門課之前,我跟一位剛從PMBA畢業的學長聚餐。
偶然聊起這門課時,他說這門課當初給他的幫助超級大。
原因是當時他剛跳槽成為一位「空降主管」,必須要帶領完全不熟識的團隊成員們,除了要熟悉各成員的偏好和限制之外,還必須完成過去主管未達成的公司任務。
是的,這是一個頻繁更換主管的團隊,最後必須尋求強將空降外援,而且面試錄取的當下並沒有讓學長知道實際的工作情境。
聽到這裡,我不禁對學長的勇氣暗暗讚賞,換成是我,我敢接受這種挑戰嗎?
也因此,我對這門課抱持著相當大的期待。
不僅僅是由於戚樹誠老師即將在課堂上教給我們結構化的知識,還因為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可以聽到正在各行各業裡擔任管理階層的同學們,願意在課堂中無私地分享。

領導的秘訣

「組織行為」的課程安排,相當的有系統化:
從個人的【價值觀】、【性格】、【情緒】,到【態度】、【知覺與歸因】,
進入團體的【決策與創造力】、【激勵】、【團隊】、【溝通】、【領導】,
最後上升至【衝突與談判】、【權力與政治】、【組織結構與設計】、【組織文化與變革】的最高階層。
這裡面讓我擁有最大共鳴,跟老師討論最頻繁的,以及聽到最多同學回饋的部分,就是「領導」這一個章節。

人類天生會跟隨領導者,以往歷史上的故事,多半是從領導者〔或稱統治者〕的角度來敘事,所以研究那些領導者們究竟擁有甚麼魅力?的確是很吸引人的一個題材,如果我們也能參透「領導的秘訣」,我們是不是也能擁有跟隨者呢?

特質理論與行為理論

想當然爾,我們首先會先從那與生俱來的「What」來做發想,於是開始有人開始思考「身高、顏值、血型、星座、自己在家中兄弟姊妹的排行」等,會不會影響領導者的產生?
或是哪些特質比較容易帶來跟隨者?
如「外向、勤勉、情緒穩定、中等自戀、中等的黑暗性格、誠實、同理心」等。
亦或是哪些行為比較容易成為領導者?
是「重視部屬想法跟關係」的、或是「重視達成任務目標」的?
這兩個面向又被布萊克〔R.R.Blake〕與模敦〔J.S.Mouton〕發展成「管理方格」〔Managerial Grid〕,從而得出5種管理風格。
顧問公司尤其偏好行為理論〔起源自195x年代〕,更對其發展了許多課程,因為行為理論隱含了「每個人都可透過行為的調整,成為領導者」的機會〔商機〕。

權變理論

除了領導者本身具有的特質跟行為,學者們也開始望向周遭的環境,思考「How to React」,於是產生了權變理論。
情境的分類,如同PM思維邏輯中對於How的看法,一樣區分為「外部」跟「內部」:
外部情境:分為有利、中等有利或是非常不利
內部情境:則是取決於部屬的預備程度
以外部情境來看,
當情境「非常不利或非常有利」時,具「任務導向」的領導者較能發揮影響力。
當情境「中等有利」時,具「關係導向」的領導者比較能發揮影響力。
針對以上結論,我在課堂回饋給老師的個人想法如下:
我認為在情境非常有利或不利時,通常代表「供需兩方是極度不平衡」的,這時必須強力拉抬需求或供給,的確需要「任務導向」的領導者,大家會比較放心。
而在情境中等有利時,通常代表「供需兩方相對平衡」,這時重視出貨通暢,以重視「關係導向」的領導者來疏通,會讓事情更順利。
至於內部情境提到的「部屬預備程度」,我相信非常多的公司內部都是採用類似的教育訓練,我自己在公司內部也是受到相對應的教育訓練。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搜尋「Hersey & Blanchard的情境領導模型」。

願景領導

跟商科PM常提到的「PM思維邏輯」一樣,最終我們還是發現了,必須有人去回應部屬心中的「Why We are Here Together」的問題,透過願景、施展魅力〔Charisma〕去成為領導者。
魅力型領導亦可能帶來相當大的反作用力,聽說美國總統若屬於魅力型領導的風格,被槍殺的機率很高。因為人內心的願景跟價值一但被強烈承諾過,一定要輔以更細膩的How & What,利用【Why >> How >> What】的黃金圈步驟來共同完成夢想。
此外,有關「Why We are Here Together」的核心答案,除了魅力型領導以外,還陸續有人在199x年代提出了如:轉換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誠正領導【Authentic Leadership】、僕人式領導【Servant Leadership】的理論。
  • 轉換式領導:領導者提供願景與方向,帶來啟發式的激勵作用。
  • 誠正領導:領導者具有強烈的道德感、表裡如一、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跟感受。
  • 僕人式領導:領導者將他人的利益與需求,放在自己的利益與需求之上。
以上這三種理論,正好符合了商科PM提出的:「結論、給、拿」的原則。
  1. 結論:僕人式領導,針對對方真正的需求做出妥切的回應。
  2. 給:誠正領導,分享自己滿足對方需求的背後價值觀,賦予其意義。
  3. 拿:轉換式領導,驅策對方採取行動。

我該從哪裡進入「領導的領域」呢?

  • 將將:我自己個人的經驗,當你的管理幅度越大,對於「策略跟理想傳遞」的比重越高時,那你的領導風格也要對應的將「願景領導」比重加大。
  • 將兵:若你的管理幅度是針對部門級別,有明確的任務要執行、有多變的情境跟部屬問題要面對,那「權變理論」能給你立即的幫助。
各位領導者都有跟隨者因為你的努力,而完成夢想、滿足需求
jesse orrico on Unsplash

商科PM是擁有10+年經驗的科技業PM主管,我嘗試分享「理性的思維」與「商業的觀察」文章、別忘了按下追蹤免費連擊下方5個讚】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7會員
59內容數
針對PM職涯五個階段更深入淺出的介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商科P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學期在台大也有這門課,「策略管理」。 過了十餘年後再來上這門課,同學們都是社會上打滾許久的人物,那些在職場上、商場上會使用與遭受到的「戰略」(還是只稱得上「戰術」?
在最適合一般人尋求安身立命的組織思考下,Weber認為當代最理想的組織,是「官僚組織」〈Bureaucracy〉。
所以心理帳戶究竟是好或是壞呢? 還是心理帳戶根本無法避免,因為這就是一般人看待金錢的方式?
有誰能完全的明白「金字塔」跟「萬里長城」,當時究竟是透過如何的管理系統,來達成如此輝煌的建築成就呢? 管理,早已存在了幾千年。
我建議,針對口試,絕對還是要準備的。 1. 對於幾個必考題,要先想好適當的回應。 2. 熟讀自己的「個人資料表」。 3. 提前抵達口試會場。
台大PMBA是位於新竹就可以連結「台大管理學院」與「台大EMBA」師資的在職學位學程。 對於報考台大PMBA有意願的M友們,可以參考以下我依據經驗整理的「攻略」。
這學期在台大也有這門課,「策略管理」。 過了十餘年後再來上這門課,同學們都是社會上打滾許久的人物,那些在職場上、商場上會使用與遭受到的「戰略」(還是只稱得上「戰術」?
在最適合一般人尋求安身立命的組織思考下,Weber認為當代最理想的組織,是「官僚組織」〈Bureaucracy〉。
所以心理帳戶究竟是好或是壞呢? 還是心理帳戶根本無法避免,因為這就是一般人看待金錢的方式?
有誰能完全的明白「金字塔」跟「萬里長城」,當時究竟是透過如何的管理系統,來達成如此輝煌的建築成就呢? 管理,早已存在了幾千年。
我建議,針對口試,絕對還是要準備的。 1. 對於幾個必考題,要先想好適當的回應。 2. 熟讀自己的「個人資料表」。 3. 提前抵達口試會場。
台大PMBA是位於新竹就可以連結「台大管理學院」與「台大EMBA」師資的在職學位學程。 對於報考台大PMBA有意願的M友們,可以參考以下我依據經驗整理的「攻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文章提供倫敦帝國學院Msc Strategic Marketing申請過程的Kira面試考古題,涵蓋自我介紹、優缺點、團隊合作、行銷策略等面向,適合準備面試的學生參考。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美國M7商學院的管理學碩士項目(MIM)的申請策略。基於Kellogg和Chicago Booth兩所商學院的情況,探討了國際生在申請中可能遇到的競爭和挑戰,以及如何根據就業數據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文章還提供了針對不同個人情況的申請建議,幫助學生更有針對性地規劃未來的職業路徑。
Thumbnail
我曾經寫過「MIM vs MBA?為何我更推薦大學畢業生直接讀MIM? 」分享為什麼我認為MIM的價值將逐年提升,並且以畢業生角度分享「為什麼我認為MIM的性價比,會比MBA更高?」而這個趨勢也逐漸應驗。過去MIM主要由歐洲商學院佔領市場,現在越來越多美國的頂尖商學院也加入戰局。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領導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它展現在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本文探討了職場中8種典型的反應,並分析了每種反應所代表的含義。通過認識自己的反應,提高自我領導意識,才能在職場中取得更大的發展和成長。在閱讀本文結束後,您可以探索更多相關主題的文章,為您的職業生涯注入更多動力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乘數型領導者的特質和五大原則,並提供瞭如何應對減數型主管的實際作法。作者分享了應用乘數策略做更好的回應的三個層次,同時強調不存在十全十美的領導者,提倡領導人中和弱點並繼續提升強項。
Thumbnail
昨天是我碩士母校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第四屆MIM的畢業典禮,作為INSEAD MIM第二屆的畢業生,見證MIM從第一屆不到100人,到第四屆接近200人的規模,及逐步擴大的知名度,我大膽預測MIM會逐漸比MBA價值更高。以下是我的分析:
「權變 (Contingency),簡單說是見機行事,要懂得因時因地,有所區分地解決問題。」 「權變領導,就是要在領導行為,追隨者特徵,環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達到有效影響他人,完成組織任務的目的。」 這兩句話節錄自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的內容[1],引發我的思考。 Contin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者描述了她選擇在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修讀MIM(Master in Management)的經歷,透過在法國、新加坡、阿聯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學習心得,她對於跨文化溝通、價值觀自由的體悟,以及對職業選擇、人生活法的觀察。
Thumbnail
此文章提供倫敦帝國學院Msc Strategic Marketing申請過程的Kira面試考古題,涵蓋自我介紹、優缺點、團隊合作、行銷策略等面向,適合準備面試的學生參考。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美國M7商學院的管理學碩士項目(MIM)的申請策略。基於Kellogg和Chicago Booth兩所商學院的情況,探討了國際生在申請中可能遇到的競爭和挑戰,以及如何根據就業數據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文章還提供了針對不同個人情況的申請建議,幫助學生更有針對性地規劃未來的職業路徑。
Thumbnail
我曾經寫過「MIM vs MBA?為何我更推薦大學畢業生直接讀MIM? 」分享為什麼我認為MIM的價值將逐年提升,並且以畢業生角度分享「為什麼我認為MIM的性價比,會比MBA更高?」而這個趨勢也逐漸應驗。過去MIM主要由歐洲商學院佔領市場,現在越來越多美國的頂尖商學院也加入戰局。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領導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它展現在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本文探討了職場中8種典型的反應,並分析了每種反應所代表的含義。通過認識自己的反應,提高自我領導意識,才能在職場中取得更大的發展和成長。在閱讀本文結束後,您可以探索更多相關主題的文章,為您的職業生涯注入更多動力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乘數型領導者的特質和五大原則,並提供瞭如何應對減數型主管的實際作法。作者分享了應用乘數策略做更好的回應的三個層次,同時強調不存在十全十美的領導者,提倡領導人中和弱點並繼續提升強項。
Thumbnail
昨天是我碩士母校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第四屆MIM的畢業典禮,作為INSEAD MIM第二屆的畢業生,見證MIM從第一屆不到100人,到第四屆接近200人的規模,及逐步擴大的知名度,我大膽預測MIM會逐漸比MBA價值更高。以下是我的分析:
「權變 (Contingency),簡單說是見機行事,要懂得因時因地,有所區分地解決問題。」 「權變領導,就是要在領導行為,追隨者特徵,環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達到有效影響他人,完成組織任務的目的。」 這兩句話節錄自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的內容[1],引發我的思考。 Contin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者描述了她選擇在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修讀MIM(Master in Management)的經歷,透過在法國、新加坡、阿聯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學習心得,她對於跨文化溝通、價值觀自由的體悟,以及對職業選擇、人生活法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