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發展|MIM vs MBA?為何我更推薦大學畢業生直接讀MIM?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昨天是我碩士母校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第四屆MIM的畢業典禮,作為INSEAD MIM第二屆的畢業生,見證MIM從第一屆不到100人,到第四屆接近200人的規模,及逐步擴大的知名度,我大膽預測MIM會逐漸比MBA價值更高。以下是我的分析:

什麼是MIM,什麼是MBA?

MIM是Master in Management (管理學碩士)的簡稱,通常針對剛畢業的大學生,或具有少量工作經驗(0-2年)的年輕專業人士。旨在為希望加速職涯,但尚未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MBA是Maste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工商管理碩士),大家已耳熟能詳,針對的是期望精進商學知識、在原工作領域晉升到管理崗位的專業人士,或藉由此踏板轉行業/工作地區。通常要求申請者具有至少3年的工作經驗。

MIM vs MBA

時間的價值

MIM平均的錄取年齡為22歲,MBA則為29歲,大家不要小看這七年的差距,INSEAD的學程非常短,只有一年。也就是說畢業時,MIM也只有23歲,MBA則為30歲。

20幾歲的精力、身體素質、試錯成本、所承擔的社會及家庭壓力,遠比30幾歲小很多,這也導致MBA畢業生更難做出「大膽的職業規劃」,大部分還是依照傳統高薪工作的排名,前往管理顧問業、投資銀行業等等,然而MIM不一樣。

從我與同儕的經驗看來,INSEAD這塊金字招牌寫在履歷上的威力,能讓我們在職業早期,就解鎖「更寶貴、更稀缺的工作機會」,快速累積第一筆財富及社會經驗,為後期做大膽的職涯嘗試,奠定良好的基礎,並且發現自己還有足夠多的精力、時間去嘗試。


高投資回報率(ROI)

raw-image

要獲得巨大的回報,就要懂得利用槓桿。

MIM的學費為MBA的一半,然而師資是一樣的(學校不會為了新的學程,而去招聘新的教授,這不符合經濟效益),且同樣享有學校豐富的資源支持,甚至有資源傾斜(因為學校還在為了推廣新的學程、會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成功)

以我而言,畢業後在新加坡的管顧工作一年就讓我賺回150萬台幣的學費。

我深深認為「年輕時,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只有提高自己的本金,才能透過複利帶來更巨大的收益,千萬不要蒙蔽於短期的利益,而忽視了長期主義的巨大回報。

雖然我不斷強調「創業思維」的重要性,然而獲取人生第一筆「夢想啟動資金」,透過在大公司工作累積,依然是最低風險、最快速的致勝策略。


增強做正確決策的判斷力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快速擷取「真正有價值」的資訊,幫助自己做「更好決策」的判斷,至關重要。

頂尖商學院的人懂得「一個人花時間找資訊、親身試錯」,遠不如「集結眾人的經驗與智慧」來的快速,且擁有更高準確率,更有機會成功。這與只是傳統名校出身,抱著「零和賽局」思維,習慣單打獨鬥的人很不同。

及早進到頂尖商學院,等於進入一個高價值的池塘,不只是「自我價值的肯定」,裡面成員的眼界、國際觀、人脈網路,及互幫互助創造共贏的思維,能為職涯創造無限價值。


60會員
7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ve's Salon 的其他內容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者描述了她選擇在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修讀MIM(Master in Management)的經歷,透過在法國、新加坡、阿聯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學習心得,她對於跨文化溝通、價值觀自由的體悟,以及對職業選擇、人生活法的觀察。
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作為一個走在前面(aka.老一點的)Z世代,分享我三個最討厭的職場氛圍,揭開世代差異的面紗:
Eve的社群提供職涯發展、創業思維、數位遊牧等內容,並提供免費30分鐘cofffee chat及有價的職涯諮詢服務。社群內提供直播、互動及解答問題的機會,旨在創造雙向互動的創作平臺。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管理顧問業,然而比起大學一開始就以「管顧業」為目標,去做相關領域實習的同學,我申請管顧業投遞的履歷可謂是「怪的可以」。我大學時就讀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入學時學校尚未開設「創業系」,而我也一直以「行銷系」為第一優先選擇...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在職場逐漸適應80/20法則的心得。過去強迫自己親力親為,追求完美的做事方式與管理顧問業的快節奏格格不入。透過80/20法則,他學會如何挑選最關鍵的20%的任務,並花費80%的時間與資源去處理,同時學會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最終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者描述了她選擇在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修讀MIM(Master in Management)的經歷,透過在法國、新加坡、阿聯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學習心得,她對於跨文化溝通、價值觀自由的體悟,以及對職業選擇、人生活法的觀察。
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作為一個走在前面(aka.老一點的)Z世代,分享我三個最討厭的職場氛圍,揭開世代差異的面紗:
Eve的社群提供職涯發展、創業思維、數位遊牧等內容,並提供免費30分鐘cofffee chat及有價的職涯諮詢服務。社群內提供直播、互動及解答問題的機會,旨在創造雙向互動的創作平臺。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管理顧問業,然而比起大學一開始就以「管顧業」為目標,去做相關領域實習的同學,我申請管顧業投遞的履歷可謂是「怪的可以」。我大學時就讀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入學時學校尚未開設「創業系」,而我也一直以「行銷系」為第一優先選擇...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在職場逐漸適應80/20法則的心得。過去強迫自己親力親為,追求完美的做事方式與管理顧問業的快節奏格格不入。透過80/20法則,他學會如何挑選最關鍵的20%的任務,並花費80%的時間與資源去處理,同時學會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最終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週年慶限定優惠,10/24 前加入年訂閱再送 1 個月權限!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
Thumbnail
在這個多元數位工具以及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的職涯不再僅限於單一方向。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建立獨特的個人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並開啟職涯新篇章。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這時代很多人說要做自己,但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 大多數人其實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自己。 導致最後追逐的是其他人說服他的目標, 活在一種假象的追逐當中。 你想要成為的自己,是從你靈魂的聲音中,提煉出來的答案。 不是其他人的意見、不是從其他人那裏繼承的主張。
Thumbnail
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是一種動態取捨的結果。開車開到一半,如果發現原本地圖上面的路中斷、或是想去其他目的地,那時候當然可以重新設定GPS系統,導航到另外一個地方。 如果什麼都會變,那還有所謂的長遠職涯規劃嗎?還是有的。長遠的職涯規劃不是某個點、某個職業、某個公司,是一個方向而不是單點。
Thumbnail
工作是自我的延伸,如果工作中的自己,不是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就會感到痛苦、掙扎,在抗拒中消耗所有的精力和意志, 回家之後只想躺在沙發上放空追劇,什麼進修計畫都放在一邊。 因為你已經在工作中費盡心力、偽裝了八小時的自己, 下班之後當然只想休息。 所以,不要再責備自己拖延不上進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結果。
Thumbnail
四月即將展開有趣的教育工作,有些新的嘗試,也有些責任上的轉移。但不管怎麼樣,希望有個充實的春季,就來為接下來的人生探險做信心喊話吧! 🗺️ 學習玩家|推廣學習策略 國中課程 這學期一樣有教授週六的學習策略課程,對象是經國國中的創造力資優班。上學期主要聚焦在塗鴉筆記這項技術,可以當作是打基本功,這學
Thumbnail
清明連假參加了幾場父母朋友的聚會,本來好不容易撐過去,又臨時多了一場父親大學同學的邀請,他難得回國,沒聯絡其他同學,就只想跟我爸碰個面,於是在一場聚會之後,趕緊幫他們找了一間咖啡館。 老友相見當然相談甚歡,爸爸臉上的笑沒停過,但這位叔叔在解除我不是服務生的誤會之後,劈頭就說:「你爸很擔心你薪水不夠,
Thumbnail
傳送LinkedIn交友邀請卻遲遲沒有回應?發出邀約信息,對方卻永遠已讀不回?有些職場社交禮儀,爸媽不見得知道,學校通常也沒教,但非常重要。良好的禮貌與態度,是敲開職場新機會的第一塊敲門磚。
Thumbnail
今天是均一例行的每月全會(全組織的會議),找了四個不同夥伴來分享「職涯選擇上的矛盾與掙扎」,老少都有(我是指在均一的資歷),最老的夥伴也才28歲左右吧!就來分享一些職涯發展收穫吧!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些翻譯書,腦海中不斷盤旋發現,多數作者提到想要成功,人生哲學很重要,身為【人】單一個體,一切要為自己負責,你是誰比起你做什麼還重要,做自己的人生設計師,人生皆為自心映照…等。 Joyce曾在公開講座上分享一些觀念: 👉公司/主管並不負責你的履歷表,只有你自己才能負責。 👉公司/主管
Thumbnail
🎉週年慶限定優惠,10/24 前加入年訂閱再送 1 個月權限!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
Thumbnail
在這個多元數位工具以及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的職涯不再僅限於單一方向。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建立獨特的個人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並開啟職涯新篇章。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這時代很多人說要做自己,但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 大多數人其實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自己。 導致最後追逐的是其他人說服他的目標, 活在一種假象的追逐當中。 你想要成為的自己,是從你靈魂的聲音中,提煉出來的答案。 不是其他人的意見、不是從其他人那裏繼承的主張。
Thumbnail
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是一種動態取捨的結果。開車開到一半,如果發現原本地圖上面的路中斷、或是想去其他目的地,那時候當然可以重新設定GPS系統,導航到另外一個地方。 如果什麼都會變,那還有所謂的長遠職涯規劃嗎?還是有的。長遠的職涯規劃不是某個點、某個職業、某個公司,是一個方向而不是單點。
Thumbnail
工作是自我的延伸,如果工作中的自己,不是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就會感到痛苦、掙扎,在抗拒中消耗所有的精力和意志, 回家之後只想躺在沙發上放空追劇,什麼進修計畫都放在一邊。 因為你已經在工作中費盡心力、偽裝了八小時的自己, 下班之後當然只想休息。 所以,不要再責備自己拖延不上進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結果。
Thumbnail
四月即將展開有趣的教育工作,有些新的嘗試,也有些責任上的轉移。但不管怎麼樣,希望有個充實的春季,就來為接下來的人生探險做信心喊話吧! 🗺️ 學習玩家|推廣學習策略 國中課程 這學期一樣有教授週六的學習策略課程,對象是經國國中的創造力資優班。上學期主要聚焦在塗鴉筆記這項技術,可以當作是打基本功,這學
Thumbnail
清明連假參加了幾場父母朋友的聚會,本來好不容易撐過去,又臨時多了一場父親大學同學的邀請,他難得回國,沒聯絡其他同學,就只想跟我爸碰個面,於是在一場聚會之後,趕緊幫他們找了一間咖啡館。 老友相見當然相談甚歡,爸爸臉上的笑沒停過,但這位叔叔在解除我不是服務生的誤會之後,劈頭就說:「你爸很擔心你薪水不夠,
Thumbnail
傳送LinkedIn交友邀請卻遲遲沒有回應?發出邀約信息,對方卻永遠已讀不回?有些職場社交禮儀,爸媽不見得知道,學校通常也沒教,但非常重要。良好的禮貌與態度,是敲開職場新機會的第一塊敲門磚。
Thumbnail
今天是均一例行的每月全會(全組織的會議),找了四個不同夥伴來分享「職涯選擇上的矛盾與掙扎」,老少都有(我是指在均一的資歷),最老的夥伴也才28歲左右吧!就來分享一些職涯發展收穫吧!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些翻譯書,腦海中不斷盤旋發現,多數作者提到想要成功,人生哲學很重要,身為【人】單一個體,一切要為自己負責,你是誰比起你做什麼還重要,做自己的人生設計師,人生皆為自心映照…等。 Joyce曾在公開講座上分享一些觀念: 👉公司/主管並不負責你的履歷表,只有你自己才能負責。 👉公司/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