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隨時都想吃蘋果塔的。
記憶是從學生時代起,那段有事無事都想泡在咖啡店的日子。當時還未能欣賞咖啡的各種特色風味,故在飲品方面的選擇總是隨心所致、毫不專一。但點心就不同了,大抵是少女對於甜點多有自己的一套執著,雖總體嗜甜但仍得發展出個人風格路線。就我來說,在每個豐厚甜膩的點心櫃中,最能打動我心的永遠是帶有肉桂香氣的那些,其中蘋果派塔是最神聖的那一個。
神聖來自於肉桂香、來自於酸甜蘋果餡的飽滿、來自於酥脆或層次分明且充滿奶油香氣的塔皮或派皮、也來自於烘的熱熱的點心體與一份濃郁的香草冰淇淋的融合。用刀叉輕輕切下一口大小的瞬間,視覺、嗅覺和聽覺同時被滿足,這是屬於少女我的神聖時刻。
開始練習做甜點後,蘋果塔自然成為最想先嘗試的,自覺比派皮的製成簡易一些。而製作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成就感總是最高,更別說製作過程家中被溫暖的肉桂蘋果香包圍的下午,不用等到秋天,一年四季都合適。
塔皮製作使用的是參考廚房裡的人類學家莊祖宜的食譜,麵粉:奶油:水=3:2:1。操作當天氣溫較高,奶油較為濕軟,但仍有成型,烤起來口感相當酥脆。蘋果餡的部分相當隨興,手邊有甚麼蘋果就用,糖、檸檬汁和肉桂完全依照自己喜歡的比例加入,小火慢煮到喜歡的味道和軟度即停,其後慢慢將蘋果片排列入塔皮中,再放回烤箱回烤。簡單料理,就不再刷蛋液和灑糖粉了。
製作完成後在滿室溫潤肉桂香中吃下最熱呼呼的那一塊,也分裝一部分跟鄰居分享。有關那些學生時代的故事在製作的當下被一起回憶了,包含那些跟肉桂一樣溫厚的,跟蘋果一樣酸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