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3|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陪伴憂鬱伴侶:我們的療癒如何開始?(序)

種種因素驅策著我們想要找到一顆按鈕,在親愛的人受情緒之苦時,為他們按下「停止」以幫助對方脫離精神疼痛的狀態。除了捨不得、過不去、看不下去之外,有些人則是覺得煩、想讓自己耳根子清靜一番。不論動機為何,總之都是想讓對方陰轉陽(心情由陰天轉為晴天啦~)。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夠找到那顆停止鈕? 在現實的相處中,真有那顆按鈕的存在嗎?
先說結論。我認為「停止」鈕或許存在,大概像電腦「強制關機」一樣吧。但若以「開啟療癒」為長久性的前提,比起讓重要的人「停止」痛苦的狀態,我會以「轉化」為目標。

◾️我們最常找到「道理」這顆鈕
「你要好起來,生活還是要過啊。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想開一點。」
你也曾經聽到這樣的勸說嗎?或是你也曾這麼說過呢?這句話並沒有不好,只是對於伴侶而言,這會像是在說她「不好」。道理都知道,但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無法開心一點、無法只想著美好的事、無法像他人一樣以笑代替眼淚過一天。做不到「理智上」應該呈現的模樣,讓她覺得自己與他人的距離正是自己好不起來,這樣的狀況加劇了她對自己的厭惡感。
並不是不能這麼說,而是在對方身陷情緒黑洞時這並不適合,對伴侶的情況也沒有幫助。雖然話者用意是規勸對方、給予善意的建議,當然也是想幫助對方脫離陰鬱之苦,但在與伴侶相處的經驗裡,我認為這個階段並不適合(沒錯,有些人的階段是適合的)。
釋出善意想要幫助他人脫離困境,最直覺的方法就是以言語告訴對方「停止這樣想」以「停止這個狀態」。
然而,世上最不缺乏的就是「建議」(也就是:你應該)。之於我而言,這樣的言句在某個面向上也是種「制止」。

◾️停止鈕有時像「強制關機」
「你要堅強一點,不然大家都會擔心。」
電腦卡頓、檔案處理不來而沒有回應時,最後手段通常是強制關機讓處理到一半的指令完全停下,再重新開機來恢復執行力。對照在情緒上,面對緊急狀況時強制停止情緒或許管用,立即產生行為(堅強一點)就可以馬上阻止某個情況發生(讓大家擔心),但若每次都以強制的方式應對,總有些時候會像電腦一樣遺留下待處置的檔案(可能是損壞的、消失的或需要修復的)。
不整理系統、不掃描哪裡出了問題,積累的循環只會讓重新開機的頻率越來越高,久了內心就會像電腦一樣,每次遇到當機(無法處理內在的時候)就習慣以強制關機的方式處理問題,而不是留心修復。越來越容易當機的電腦,就像情緒層疊出的搖搖欲墜,最後,可能就再也開不了機了。
每個人的內在處理器不同,不會由同一個因素癱瘓。而道理是由如此獨特的內在處理器所體驗出來的,因此我們無法指認自己可能體驗過或沒體驗過的道理「應該」披哆於看似合適的人。

◾️我也曾經按下「停止」鈕
整體而言,我也會想按下「停止」的按鈕,說出偏向打斷對方延續憂慮的話語(例如:焦慮也沒用,反正也不知道對方是怎麼想的。)畢竟看著對方受困疼痛,我也會想讓伴侶立即止痛,不自覺地說出所謂的「道理」想制止延伸的愁慮。
不過,與伴侶相處的過程中,我發現道理她都懂,甚至說出的話比我更為理智。意思是說:伴侶並不是不知道如何做比較好、怎樣想比較符合現實。於是我才懂了,道理在憂鬱面前只是一句台詞,消融在吞噬一切的黑潭裡化成無意義的形。
她需要的不是止痛,因為「停止」的意圖止不了內心承受的痛,伴侶不是不願意聽進聲音,是聲音進了耳朵之後,然後,就沒有了。
想再次強調道理沒有不好,只是階段性不同產生的效益也會有所不同。

◾️「停止」不如試試「轉化」
雖說我還是會有情不自禁講道理的時候,但在大部分的情境下都「不適合」。不適合講道理、無法用道理來「停止、制止」錐心的疲乏感,同時我也明白這麼做對於長久的相處關係與療癒並沒有幫助。我能做的是依伴侶當下的狀態嘗試以「適合」的方式靠近她、陪伴她。
(我的陪伴方式散落在專題裡~文末也有推薦文章直送。)
比起用道理規勸對方停止憂鬱狀態,我的心態更常是以「轉化」來應對。讓原本的狀態以合宜的方式轉化成另一種狀態,協助對方漸漸舒緩內在的疼痛。這邊提到的合宜是指盡量不讓陪伴與支持的行動和言語,消融在深不見底的情緒黑洞裡。
然而,什麼樣的陪伴與支持比較不會被消融呢?此時觀察與耐心在這裡絕對派得上用場。

◾️「轉化」就像治療落枕
「道理我都知道,但就是沒辦法做到。」伴侶說。
我從未要求伴侶要「好起來」,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樣貌,不認為她有憂鬱傾向就「應該要」做出什麼改變。更何況平時沒有憂鬱狀態的人,也常有知道道理但就是無法做到的時候。有鑒於我個人的價值觀與伴侶的狀態,「轉化」是目前最適合我與伴侶的相處方式,也是療癒啟動的關鍵。
「轉化」就像處理落枕一樣,需要一點一點的轉向,一次會比一次更舒緩,如果想一次到位,要嘛是更嚴重,需要花更多時間康復;要嘛就是開始害怕治療,不願意再敞開心扉。因一步到位而康復的雖然大有人在,只是這個方式對我們而言風險太高了。
畢竟每個人需要的治療/療癒的階段與方式不同。

◾️「轉化」要轉的是累積的信念
我們的記憶中有許多能夠指認的事件,讓我們對於某些恐懼有跡可循,然而更多的是存放在我們潛意識中無法被辨識出來,卻在無時無刻都在隱隱控制著我們的思想、決策與行為。
要發現潛意識中的哪個信念控制著我們想改變的思想、決策與行為,除了透過自我覺察外,與伴侶的相處過程中我們透過「對話」來梳理思緒、找出盲區。
有些時候找出卡住的信念是輕易的,就像篩子篩出大大的麵粉結塊,但畢竟從小到大「有記憶的」與「記不得的」都往潛意識裡面存放,許多細不可查的信念並不容易被篩出來,因此長久、持續的梳理與對話才會變得不可或缺,每次的梳理都能夠用不同的角度再篩一次、再篩一次。
具體而言,我與伴侶的對話是如何「轉化」舊有的信念,達到療癒效果的?該如何讓聽進耳朵卻沉入憂鬱深潭裡的言語發揮作用呢?請容許我在下篇接續~
<未完待

【💡推薦直送】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陪伴心得 👉🏻如果您喜歡文章請按下愛心❤️ 👉🏻每週持續來點靈感請按追蹤】✅ 👉🏻邀請您在有餘力時按下贊助】☕️ 這些都將會成為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追蹤專題👉🏻「憂鬱你好,這是我女友」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