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

《高手思維》什麼是高手?從節省的思維創造價值

我本身是從事平面攝影工作,記得以前在當學徒的時候,我的師父是屬於比較節省的人,對於工作上需要的器材與設備,會思考如果不需要買新的,可以怎麼做?如果不一定非得要使用某種設備才能拍出某種效果,該怎麼做?或是尋求替代品來改裝⋯等等,像這樣的情節,當時很常上演。
高手思維中,萬維鋼教授介紹的儉省(Stretch),作者斯克特·索南史恩(Scott sonenshein) 在書裡提到的觀點,就是避免陷入一味求多的思維模式,而是盡可能利用手裡的資源。

追逐者心態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人會想要追求更多,不管是更多的收入、更高的職位、更豪華的名車等等;索南史恩把這些人稱作「追逐者」,然而這種心態來自幾個來源。

1.第一個是與他人比較的心態
有一個現象其實很有趣,通常我們會想要比較的對象,都是與我們差距不會太大的人,一般來說,我們不會去跟億萬富翁比誰的車子比較名貴,但也許隔壁同事今天拿了一個什麼包,或是穿了什麼鞋,這時你的心裡可能會湧入有許多想法。

2.第二個來源是我們總認為想辦成更多事,就需要更多的資源
事實上,我們常常忽略掉自己身邊所擁有的資源,這點也是萬維鋼教授想說的重點所在,待會會再解釋。

花錢與利用資源

2016年雅虎公司分拆下市,當時的CEO梅麗莎 梅爾 (Marissa Mayer) 就成了罪魁禍首,被眾人指責花錢不手軟。
其實「買買買」本來就是梅爾的經營風格,她擔任雅虎CEO期間所收購的大小公司不計其數;「燒錢」的這種玩法在網路公司中一點都不罕見,網路創業公司就是盡可能動用一切資源,直到沒有資源,索南史把這個心態以一個公式來總結:擁有更多的資源=獲得更好的結果,但他認為,公式應該要改成,更好的利用資源,獲得更好的成果。
但也是有不斷瘋狂擴張,最後成功佔領市場的案例,那就是亞馬遜,不過萬維鋼教授提到,索南史恩這本書,只提出支持他論點的案例,並沒有提到反向例證。
所以教授在最後說到,面對一個具體局面的時候,應該冷靜還是全力以赴呢?他提出了兩點衡量的標準:

1.遊戲是不是可以繼續?

2.我們追逐的是實際需要?還是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

面值和價值

一般思維的情況下,想要獲得更多成果,必定得動用更多的資源;簡單說就是花多少錢,做多少事,但這樣的思維問題出在,我們只注意到資源的「面值」。
想像一下自己現在是一間服飾店的老闆,在全國擁有一些分店,不過由於放給地方經理的權力很大,於是時間久了,他們都會在心理上當成是自己開的店來經驗。
ㄧ天,總公司進了一批新的裙子來到地方,結果銷售情況不佳,當你正在抱怨總公司採購眼光的時候,聽說其中一家分店把裙子賣光光;原來那家店的經理決定把裙子修短來賣,結果大受歡迎。
索南史恩認為,資源的內在價值是一回事,但人們怎麼利用這個資源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人能夠善加利用,就可以替任何資源創造新的價值。
隱性優勢這本書裡也一再強調,不要讓自己的限制框住你的思維,很多時候,反向利用這些缺陷,也許能夠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價值。

儉省者的思維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做過替資源創造新價值的事情,舉例來說,現在家裡需要釘幾根釘子,但一時之間找不到鐵鎚,於是順手拿了門口的那快磚頭,順手把釘子釘了,這時候你就賦予磚頭新的價值。
索南史恩舉了一間公司為例,公司裡從上至CEO到下至一般業務人員,出差一律住最差的旅館,也不給報餐費,並且開車能到的地方,不許坐飛機;但裡面的員工依然很滿意,原因就是公司所省下的錢,都用於擴大規模以及員工培訓或是加薪。
當然作者並不是鼓勵每家公司都以這樣的方式來經營,儉省不是吝嗇,儉省是一種思維模式,然而儉省思維有三個好處:

1.儉省者關注長遠目標

2.儉省者的攀比心裡較弱,不會陷入追逐者的思維

3.最重要的,儉省者總是盡可能利用現有的資源

受限制條件下的創造

說到創新,一般我們會強調自由度,總想著去打破一個規則或者禁忌來達到創新,可是現在有很多情況是,主動限制一些條件之下,在不那麼自由的環境裡,反而更能激發創意。
事實上藝術家就會給自己一些限制,索南史恩引用一位藝術評論家的話來形容莫內,莫內本來就是一個好畫家,但真正讓他與眾不同的是,他主動放棄傳統繪畫裡寫實的明暗對比,也因此成為印象派的創始人之一。

外行的洞見

儉省思維模式的關鍵在於現有的資源裡創造不同的價值,萬維鋼教授以另一個角度來說明創造性,一個最普遍的創造方式就是想法的連結,把一個遙遠的想法與你手上的東西連結起來,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跨能致勝中有介紹過一個群眾外包的網站(InnoCentive),只要是哪個公司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都能夠把問題懸賞在上面,等待各路高手來解題。
而研究顯示,在網站上,外行解決問題,比內行的多更多,比方說,一位完全沒有研究過石油的化學家,就解決了一個高海洋石油污染的問題,解決方式既然是從喝思樂冰的情境中衍生出來的。

刻意練習的通才

二十一世紀什麼人才最貴?當然是天才,因為可欲不可求,物以稀為貴;那第二貴的呢?答案是跨界人才,索南史舉了一個「特級斜槓少年」的例子,思多里 馬斯格雷夫(Story Musgrave) 是個NASA的太空人,他曾經也是數學家、程式師、飛行員、軍人、研究人腦科學家與醫生,最酷的事情是,在NASA工作的三十年間,他每個月還有三天的時間是在醫院幫病患做手術。
馬斯格雷夫在NASA是以「能修理所有東西」出名的,他曾經修理過哈柏望遠鏡,他說:「他之前所有學習的技能,可能都是為了這一天而準備的。」他通過三次太空行走,共花費而二十二個小時,修好了哈柏望遠鏡。
刻意練習的關鍵,永遠都不會是時間的多寡,而是方法,老手不一定會是高手、專家不一定最好,這道理越來越明顯,這是一個需要通才的時代;也許「什麼知識到底有什麼用」,這個問題本身就錯了,如果任何知識都可能有用,那我們該關注的是對什麼有興趣,真正的斜槓青年追求的不是簡歷上多幾個斜槓,而是應該培養廣泛的興趣,把知識本身當作回報。

後記:你和你對你的期待

人其實是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就像原子習慣裡,作者詹姆斯提到的身分認同,想要培養好的習慣或戒掉壞習慣,先從自我認同開始,簡單說,一個想戒菸的人,當有人遞出香菸的時候,第一個人回答:「不用了,謝謝,我正在戒煙」,聽起來很合理,不過事實上他心裡還是認為他是個吸菸者,只是正在戒斷而已。
而同樣的問題,但另一個人則回答:「不用了,謝謝,我不抽菸」,雖然字面上意義差別不大,但這個說服卻傳達了身分認同的轉變。
同理我們的目標不是讀一本書,而是成為讀書的人,不是跑一趟馬拉松,而是成為跑者,不是學會一種樂器,而是成為演奏音樂的人,因此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回到索南史的書裡,沃克夫人(Madam C.J.walker) 是一百多年前的一位黑人女企業家,她創業的那個年代,黑人地位是非常的低的,但她不畏懼重重困難,還是給她慢慢做大了。
沃克夫人專門僱用黑人女性在各地當推銷員,而當時一般沒有技能的工人平均工資為每週11美元,但沃克夫人給這些推銷員每天五到十五美元。
她想要藉此改變黑人女性的形象,沃克夫人要求這些人,賺錢買房,好好教育小孩,還有捐款給慈善機構,她有很好的期望,幸運的也有很好的收穫。
萬維鋼教授表示,你把別人當什麼人,別人就會慢慢變成什麼人,你認為自己是什麼人,自己就能成為什麼人。教授說:要是十年的他,聽到這句話,一定認為這是雞湯。
然而索南史說的這個預期,其說就是敘述自我,我們隨時都在為自己講一個故事,敘說著做這些事是因為我是這樣的人,而事實上很多書裡也都提過,人都是高可塑性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你今天好嗎?每個禮拜三,都會在這裡分享一本啟發我的好書。希望閱讀後的你,哪怕只有一句覺得有道理,就是我寫文章最大的動力。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意見,都非常歡迎在底下留言。期待你的光臨~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