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和更好的傾聽與回覆:我讀《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8年12月,政治大學舉辦了「華人倫理實踐論壇」。「倫理實踐」一詞聽起來很深奧,不過,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倫理」指的就是我們每天都會經驗到的「人際關係」。即使是再怎麼與世隔絕的人,他也一定需要某種管道來獲取金錢和食物,一定須要(即使是以比較間接的方式)與人接觸。「人際關係」在我們生命的快樂和痛苦中,佔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倫理實踐」,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人際關係之中,要怎麼做?
我手邊所有的《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這本書,正是這次論壇的研究成果。在讀本書的同時,我也常常會想到在我身邊,被家庭、生活、情緒、身體等種種問題所困擾,卻依然堅持生活下去的朋友們。也許,還有很多地方是可以改善的;也許,我們可以讓個人、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友善、舒適而且有智慧,希望那些使人們在其中受傷的原因,能一點一滴的消失不見。
以下,我們主要提到書中王心運的研究:他的文章透過很多實例和思考,告訴我們在「細節」中,往往,藏有那些讓我們能做出更好的決策的關鍵。

大原則與小細節:「細節」在困境中的重要性

如果從應用來考量,心理學就不只是理論而已;很多時候,心理學進行研究是為了促成正確的行動,來為個人和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這樣子說很廣泛,「廣泛」看起來就很簡單;不過,一旦進入實踐的、應用的領域,就必須要開始探討「細節」,才能夠面對和處理各式各樣的問題。實踐一個好的理念,就會顯示出它的困難和複雜之處。
在醫療的現場中,醫師如何處理病人的疾病,常常會引起許多爭議。為了避免爭議,讓醫師能夠快速的做出合理的、並且社會觀感能夠接受的決策,以前的學界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則,來幫助醫師擬定計畫。像是尊重自主、行善、不傷害、與公平,這四個基本原則。
但是,在困難的處境中,有時「原則」之間也會互相衝突。
書中的一個例子是:患者Y須要切除囊腫,才能避免腎衰竭;但是,Y非常害怕針筒,於是拒絕做切除囊腫的手術。在這個案例中,「尊重自主」(尊重Y的選擇)和「行善」(避免Y得到疾病),便互相衝突了。
圖片來自Unsplash,由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提供,特此致謝
單從原則來看,兩個原則都是對的。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王心運的看法是:「對於『細節』(particular)的描述與詮釋才能達到『理解』(understanding)的品質。」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更注重疾病生活的「細節」,才能在醫療的現場中,做出更好的決策。
他的理由是:「大原則」只能引導我們去決定「做或不做」某一個決策。但是,如果要讓我們想到這個問題:我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怎麼做才能更好的改善他們的生活?這就需要細節去增進我們的同情心,使我們願意為患者更多的思考,並且同時作為如何幫助他們的參考資料。
如果運用到前面Y的例子:王心運問我們說,我們可不可以多一點的去想,為什麼Y如此害怕針筒,以至於甚至使自己有可能會腎衰竭?針筒對Y的象徵意義是什麼?如果我們只是從沒有患病的人的觀點去看,這個故事的內容就只描述了「醫師可以治癒/無法治癒一個病人」的這兩種結果;而病人的想法和感受,在故事中便消音了。但其實,我們要進入這個細節,去認識「Y和針筒」之間的關係,醫學才可能給Y一個更舒適、得到更多尊重的生活
即使醫師最終決定切除Y的囊腫,但是,在這個過程中,Y或許就可以通過傾訴,讓他更多的感覺自己是被當成一個「」,而不是被當成一個「疾病」來對待。

結語

如果我們開始願意認識「細節」;那麼,我們就能夠進入一個更豐富、更深刻的世界。本書的其他篇章還深入了「世代」、「生態」、「敘事」、「照顧」等各個問題,討論了人們在其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想要找出更好的解決之道。我想,這本《華人倫理實踐》雖然稍微有點學術,但因為它所討論的,都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相當「切身」的問題,所以仍然非常值得一讀。
汪文聖主編:《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截自誠品
2022/11/2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68會員
142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在等待前方漫長的時間長河,會再讓我們的生命重疊在一起。
「美,讓我們在無法明瞭、無法掌控,在失去與痛苦之中,仍然試圖去接納存在的奧秘。」(憑記憶引用,Charles Pépin著.周明佳譯:《美的救贖》)
全幅生命的內容,只有用「生命」親自去體驗,才能領會。
當季節變換的時候,我什麼也沒察覺到。是我的鼻子太不靈了呢?還是你太不坦誠了?
即使她離去或是背叛了我,但她卻可以成為我認識這個背景,我認識「我為何會愛上她」的原因、我自己究竟在渴求著什麼的助力。
敞開自己,意味著我們永遠都有新的視野;我們永遠都願意重新去看,就算是再平凡、再令我們挫折的事物。
我們在等待前方漫長的時間長河,會再讓我們的生命重疊在一起。
「美,讓我們在無法明瞭、無法掌控,在失去與痛苦之中,仍然試圖去接納存在的奧秘。」(憑記憶引用,Charles Pépin著.周明佳譯:《美的救贖》)
全幅生命的內容,只有用「生命」親自去體驗,才能領會。
當季節變換的時候,我什麼也沒察覺到。是我的鼻子太不靈了呢?還是你太不坦誠了?
即使她離去或是背叛了我,但她卻可以成為我認識這個背景,我認識「我為何會愛上她」的原因、我自己究竟在渴求著什麼的助力。
敞開自己,意味著我們永遠都有新的視野;我們永遠都願意重新去看,就算是再平凡、再令我們挫折的事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試讀篇章中,作者以八種不同的醫學技術為主題,融以細膩的文學筆觸,深入淺出的引領讀者思考醫學領域所遇到的社會議題。書中每一篇章都平易近人,你可曾想過我們身邊的醫療體系人員也會碰到跟我們一樣的難關?遇到跟我們一樣的處境?也思考過我們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器官移植的倫理道德難題,以及安樂死合法化等問題。文章涵蓋了多個節點,從醫學科技進步帶來的道德倫理問題,到食用豬肉的控管與動保團體,以及醫療記者對移植順序更改的質疑。整體來看,文章內容涵蓋了多方面的議題,值得深入研究。
Thumbnail
當醫學生在醫院實習遇見危急病例,以及面對病患離世,學到了什麼? 我想,同理是人的天性,當我們對抗天性,內心的衝突便難以避免
Thumbnail
  建立健康的界線,才能真實的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透過練習接納自己去更深入的自我,透過認識自己去理解生命的差異以及和諧之道。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醫病關係緊繃的台灣社會,重溫上個世紀末的電影《心靈點滴》,除了滿滿的觀影觸動,更覺得若能「以病患為中心」來思考後續的醫療行為,即便根本問題仍在,藥到未必能病除,但透過對話交談讓心靈先被撫慰,這一切才會有良好醫病關係的可能。我知道站着説話不腰疼的矛盾,但一路上幸運遇見的好醫生,讓我堅信這是真實的存在。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試讀篇章中,作者以八種不同的醫學技術為主題,融以細膩的文學筆觸,深入淺出的引領讀者思考醫學領域所遇到的社會議題。書中每一篇章都平易近人,你可曾想過我們身邊的醫療體系人員也會碰到跟我們一樣的難關?遇到跟我們一樣的處境?也思考過我們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器官移植的倫理道德難題,以及安樂死合法化等問題。文章涵蓋了多個節點,從醫學科技進步帶來的道德倫理問題,到食用豬肉的控管與動保團體,以及醫療記者對移植順序更改的質疑。整體來看,文章內容涵蓋了多方面的議題,值得深入研究。
Thumbnail
當醫學生在醫院實習遇見危急病例,以及面對病患離世,學到了什麼? 我想,同理是人的天性,當我們對抗天性,內心的衝突便難以避免
Thumbnail
  建立健康的界線,才能真實的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透過練習接納自己去更深入的自我,透過認識自己去理解生命的差異以及和諧之道。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醫病關係緊繃的台灣社會,重溫上個世紀末的電影《心靈點滴》,除了滿滿的觀影觸動,更覺得若能「以病患為中心」來思考後續的醫療行為,即便根本問題仍在,藥到未必能病除,但透過對話交談讓心靈先被撫慰,這一切才會有良好醫病關係的可能。我知道站着説話不腰疼的矛盾,但一路上幸運遇見的好醫生,讓我堅信這是真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