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阿崴閱讀-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親子天下出版,作者:羅寶鴻
時代真的不一樣了,面對小孩已經不是我們那個年代不乖就打罵就好。更何況有太多的研究都指出打罵,只是暫時性的服從權威。對於小孩的人格建立一點幫助都沒有。
是的,教小孩真的很不容易。怎麼樣好好的溝通,尊重但不驕縱,放手探索但又保有安全。這一題實在很不容易,閱讀確實也提供了一些方向跟想法。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小孩也是,並不像古早打電動,按照攻略就能養成。即便有功略也不會順利的養成,也就是應該還是有一些大的邏輯跟原則。
看懂孩子的內在需求,培養正向、自信,穩定好性格
看懂孩子的內在需求,培養正向、自信,穩定好性格
作者結合了三個系統:蒙特梭利,薩提爾,阿德勒正向教養。再透過大量的實務經驗(教學跟教自己小孩),的確是滿推薦的一本好書,也推薦可以追一下作者的FB,不時也會分享一些教養主題的文章或影片。
如果沒有小孩,這本書還推薦看嗎?
我認為還是有80%的推薦指數。意外嗎?
拆解這些教養背後的邏輯與原則,其實還是從人格跟心理的探索開始。雖然人很大比例在6歲前就抵定了大部分的性格,但是情緒的穩定要到25歲才穩定。
教養的另一個面向我推薦的點在於溝通。有些主管抱怨不同世代的人很難溝通,但往往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意志強灌輸再另一個人身上,但溝通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另外溝通時是否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所束縛而不自知,而當自己帶了過多情緒進行溝通時,恐怕就淪為職場權力的較勁而非溝通。
摘要一些覺得不錯的方法步驟,原理原則分享。
您也值得被自己善待
人類傾向:探索,秩序與定位,溝通,工作
從出生,生命就不斷的在探索出路,對於嬰兒來說,在於建立歸屬感與價值感。因此最原始的抱小孩其實就是呼應小孩需求的內在信任。
探索環境之後,就透過秩序與定未來建立安全感並產生預測,換個角度就是為何4歲前的小孩控制慾望非常強,必須完全按照希望的擺放物品,若不依詢情緒會有很大的起伏,但也往往是這個時期完全的挑戰父母的耐心與極限。透過作息與做事方式的固定,建立安全感就能對環境產生信任,也就能較為穩定。
溝通是人類傾向,語言是工具。發展溝通,作者的注意事項提醒:完整(使用完整及正確的詞彙和句子),接收(接受孩子願意表達集說出想法的勇敢),熱忱(投入的互動),一致性(對於用字描述的一制性壁免混亂),不糾正,不命令。作者特別提了啟發式問句,透過引導取代命令,保有關愛與好奇展開對話,目的在於關懷人而非解決問題!
用引導代替命令
(也很推薦之前看過的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李崇建著)
以關愛與好奇的態度展開對話
工作在這理的定義是滋養生命的活動,兩個要素:它是我們感興趣的。它是我們自發性想去做的。
作者分享了他小孩一歲半時,透過引導將所有廚櫃內的碗盤全部安全拿出,再安全放回。或許我們不應該讓我們的想像現制了孩子的發展與可能。
規範這個篇章講了四種不當行為:尋求過度關注,權力鬥爭,報復,自暴自棄。
正向教養的四大目標:保有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具有長期效果,養成正向人格,和善且堅定的態度。
這一段寫了很多應對的方法,非常推薦也有小孩的父母們可以針對這個部分去看,不見得都有效。但是只要多練習一定能夠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溝通互動模式。
內在這個篇章非常適合所有人閱讀,如同一開始所說,一個內心安頓的成人,才會有穩定的狀態去給孩子正向教養,帶給孩子更多正能量。
這與職場上也是相同,內心穩定的溝通決對比情緒波動起伏很大時的溝通來的有效,並且給與對方應有的尊重。
當下,停頓,反問,緩慢,擁抱,相信
面對自我情緒時:覺察,承認,允許,接納,行動,欣賞。作者指出基本上有前三個步驟,就能夠漸漸感受心理的生氣被關懷照顧,並且慢慢釋放。懂得愛自己,接納自己,才能有愛去給別人。
孩子的情緒是屬於他自己的,父母不需要擁有孩子的情緒。
生養小孩真的是一輩子的課題,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作業。人生的發展也是如此,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攻略。但是學習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面向,更多嘗試的可能。自我覺察,照顧好自己,辨別事情輕重順序,人生路說長也長,孩子的健康(心理與生理)是為人父母的期望,或許透過與小孩互動的過程,也滋養了你心中那個內在小孩,我們與小孩其實是雙向的彼此學習與成長。真的是一本好書推薦給大家!
貼近自己的內心,與自己內在共處,允許與接納當下自己的感受
#2020/1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