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聆聽的對象,可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九条法则是假設你聆聽的對象,可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Assume that the person you are listening to might know something you don't)。
在这章节里,作者探讨了为何人要谦虚,就是因为你不知道的事要比你知道的更重要。而且,知道了你不知道的事情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人们总对于他们自己知道的事情都是非常保守的,但事实上,你不知道的事情很多,这点你很清楚,因为你的生活往往并不是你想要的样子,就连你身边的人也如此。所以,当有人提出证据,证明你所知道的事情是不对的,其实是很值得高兴的,因为他直接告诉了你错误在哪里,帮你不必花费很多力气来找到真正的答案。
这些,我们都能够从聆听中获得有用的生活建议。当我们聆听别人说话,他们会告诉我们一些神奇的事,然后你可以把他们的经验吸收,在你自己的生活里应用,你就不会重蹈覆辙,犯一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做一个持续谦虚向别人学习、多聆听周围的声音,而不是做一个自认为知晓一切的人。
和别人进行对话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人在对话中会进行思考。就像心理治疗师,其实他们的工作就是聆听患者说话,一开始患者可能会胡乱说一通,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心里想要什么,但是若有人愿意倾听,患者就能把事情整理一遍来进行思考。
那要如何确定倾听者有认真在听?就是在你说完后,可以请聆听者再讲一遍,那就能知道对方是否有在好好听你说话。以聆听者的角度,对所听到的事情再简略地讲一遍,一来能够确保自己真的明白对方的论点,二来可以让对方知道你真的有在聆听。这也适用于夫妻之间吵架时,大家应该聆听对方的倾诉,而不是争着要在言语上胜过对方,聆听后一起解决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双赢。如果你无法做到这点,这个问题将会越滚越大,一直不断地在你的生活中,每天每周不断地重复同样一个问题,那只会对你自己带来痛苦。
下次遇到任何一件事,不妨让自己尝试聆听一遍,不要急着做评论,在脑中思考一下,再进行发言吧!那会是通往人心最快的捷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仪的烦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八条法则是说实话,或至少不撒谎 (Tell the truth or at least don't lie)。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七条法则是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一时的欢愉 (Pursue what is meaningful, not what is expedient)。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六条法则是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Set your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五条法则是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讨厌自己孩子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曾经,我非常羡慕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项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有的武器。这样,就能够在别人察觉之前,在事情变坏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对话者的喜怒哀乐,并根据其投其所好,就能在社交上表现出色。而且,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可以分辨别人对你是虚情或假意, 借此明哲保身,处理好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四条法则是和昨天的你比較而非今天的其他人 (Compare youself to who you were yesterday, not to who someone else is today)。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八条法则是说实话,或至少不撒谎 (Tell the truth or at least don't lie)。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七条法则是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一时的欢愉 (Pursue what is meaningful, not what is expedient)。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六条法则是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Set your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五条法则是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讨厌自己孩子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曾经,我非常羡慕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项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有的武器。这样,就能够在别人察觉之前,在事情变坏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对话者的喜怒哀乐,并根据其投其所好,就能在社交上表现出色。而且,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可以分辨别人对你是虚情或假意, 借此明哲保身,处理好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四条法则是和昨天的你比較而非今天的其他人 (Compare youself to who you were yesterday, not to who someone else is today)。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們應該耐心聆聽別人的全部內容,以獲取更多有用信息,提升理解力和溝通技巧,並表現對他人的尊重。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沒有長期、深入的聆聽,就沒有無誤會的理解。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偶爾在某些互動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似乎對方並沒有真的「聽」你說什麼。有的時候,對方或許是善意地急於分享,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的經驗或想法能夠開始展現或闡述出來的前提。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朋友和我討論了文字和行為對人的觀察作用,並思考了識人的挑戰。我回顧了溝通時的意圖和目的,認為先澄清目的有助於避免誤解。最後,我們談及了聆聽他人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擴大聆聽能力的必要性,以實現真正的溝通。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
我們應該耐心聆聽別人的全部內容,以獲取更多有用信息,提升理解力和溝通技巧,並表現對他人的尊重。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沒有長期、深入的聆聽,就沒有無誤會的理解。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偶爾在某些互動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似乎對方並沒有真的「聽」你說什麼。有的時候,對方或許是善意地急於分享,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的經驗或想法能夠開始展現或闡述出來的前提。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朋友和我討論了文字和行為對人的觀察作用,並思考了識人的挑戰。我回顧了溝通時的意圖和目的,認為先澄清目的有助於避免誤解。最後,我們談及了聆聽他人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擴大聆聽能力的必要性,以實現真正的溝通。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