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聊聊生命教育吧!「人為什麼會死掉?」

更新於 2023/02/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弟弟Colin突然問我:「人為什麼會死掉?」 2022這年我們經歷了兩次親人的離世,於是我幫孩子們準備了幾本關於生命教育「死亡」議題的繪本,我想是時候跟孩子們好好「離開」「失去」跟「死亡」了。
也許因為去年逝世的兩個阿祖並不是經常相處,所以當帶著孩子們來到喪禮上時,他們只能感覺到好像是一場很多人會一起參加的Party,畢竟兩場喪禮上長輩親人們大家有說有笑的準備,甚至還時不時就有超多食物可以吃,大家的孩子湊在一起玩實在超熱鬧。
|可能「死亡」還很遙遠 對於其他家長來說,大家可能會覺得死亡太遙遠了,跟孩子講可能也不好聊,那不如不要講吧?抑或者太忌諱了,聊這話題太觸霉頭。 但實際上,因為去年連送了兩位親人,所以這個「死亡」的生命議題我一直放在心上,因為我們可能隨時都會面臨告別,畢竟人生無常。
|孩子問:為什麼人會死掉? 之前在經歷兩場阿祖的人生畢業典禮後,我帶著孩子們共讀了兩本精挑細選的繪本,但也許不是朝夕相處的長輩,所以孩子們對於阿祖的離開並沒有太多的疑問或感觸,頂多只是問問:「阿祖去哪裡了?」「為什麼會有阿祖的照片?」 而在參加喪禮當下,我也只告訴孩子們:「我們要去參加阿祖的畢業典禮喔!阿祖在人類的世界畢業了,他們要去天上當天使囉!」
不過,真的是來得好不如來得巧,今天孩子們突然問起:「人為什麼死掉?」這真的是讓我心中Bingo聲大作「就是這個Timing!」終於是時候可以跟孩子們聊聊「死亡」的生命議題了。
|「死掉」與「壞掉」 正當孩子對於死亡感到好奇時,我用著他們能理解的粗略回答說:「人死掉就是因為身體壞掉了,身體壞掉後不能再繼續呼吸、也不能做很多事,很重要的心跳也停掉不會動了,就像是玩具壞掉沒辦法修理了一下,你們也沒辦法再繼續玩了。」
孩子們好奇的問:「所以人壞掉了嗎?那壞掉了不能修理嗎?」
我說:「因為已經壞的好嚴重喔!醫師阿姨叔叔也沒辦法治療了,所以人就死掉了。」
接著我問孩子們:「那人死掉後會怎麼樣呢?」
孩子們紛紛回答: 「會不見」「會看不到了」「會消失」
我回答孩子們說:「我們人都有可能會死掉喔!就像爸爸媽媽也會有死掉的一天,但是爸爸媽媽雖然身體壞掉了不見了,可是當你們想我們的時候,我們會出現在你的心裡跟腦袋裡喔!」我邊指著Colin的胸前及頭說著。
接著孩子們問:「那我也會死掉嗎?阿公阿嬤還有叔叔、阿姨跟大家都會死掉嗎?」
我告訴他們:「你也會死掉啊!因為身體壞掉了,沒辦法再用了,所以大家都會在身體壞掉的時候死掉喔!不過,如果有這樣一天,媽媽也會告訴自己你在我的心裡跟腦袋裡。」
其實在這一段話之前,我曾經想過好幾次關於如果有這樣的意外,那我會怎麼辦?我想,這對每個爸媽來說都是最痛的可能,但我們永遠不知道到底是「明天先來還是意外先來」。
於是在跟孩子們探討死亡的議題時,我也跟著孩子們一起練習「好好告別」「好好說再見」「好好珍惜」與「繼續好好生活」


|「即便有一天媽媽不在了,死掉了,我也會在你心裡跟腦袋裡,而你要帶著這個想念好好生活喔!」
然後我帶孩子再次閱讀了《爺爺是怎麼消失的》,帶孩子們從故事中喬安爺爺跟克莉絲相處中,慢慢的爺爺因為年紀大了四肢萎縮了、耳朵聽不見了、眼睛看不到了、記憶消失了,最後爺爺不見了來一起了解,人體衰老後慢慢的會失去這些原本會的事情,可是就如同喬安爺爺在一開始跟克莉絲聊失去時說的
「克莉絲,這是人生一定會發生的事,永遠不會失去的,只有微笑!」也呼應著最後克莉絲在面對爺爺不見時所體悟到的「即便人會消失,但笑容依然會存在我們心裡。」
「死亡」也許很沈重,但如果我們能儘早理解,也許就不會帶來這麼多恐懼與不安了,而留下的會是「珍惜」與「愛」。
以前從來沒有人好好跟我們說什麼是消失,因此我們總是以為緊抓著就不會不見,或是認為不會有這樣一天而浪費,然而跟孩子一起學習如何好好感謝、好好珍惜與好好愛是如此的重要。
最後我對孩子們說:「如果哪一天爸爸媽媽或你們消失了,要相信最後我們會在天堂相聚喔!所以你要記得不要害怕,媽媽也會告訴自己不要害怕,因為我們一定會在見面的。」
我一直都這樣深信著,現在離開的人總有一天會在某個時空再見的。
如果孩子們對與生命議題突然好奇的話,也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跟他們好好聊聊喔!
📖地球媽媽推薦繪本
《從身體衰老退化到死亡,帶孩子從生命歷程學習道別與愛》
爺爺是怎麼消失的? De quan l’avi va desaparèixer
出版社:大好書屋
作者:葛洛莉雅.戈拉內爾
繪者:金恩.托雷斯
譯者:葉淑吟
《一本給大人面對死亡的繪本,從情緒中學習好好面對與放下》
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なきすぎてはいけない
出版社:大好書屋
作者:內田麟太郎
繪者:高巢和美
譯者:思謐嘉
    avatar-img
    18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地球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希望能生個女兒,一直都在我的人生清單上,但後來發現這件事不是努力就會達成。 在我還單身的時候,一直想著未來要有女兒,因為我希望能把她教育成獨立又充滿自信的女性,但後來這個夢想沒有成真,老天爺倒是送了兩個兒子給我。 既然無法有女兒,那麼也要把兒子教育成尊重多元性別及愛與尊重自己的性格。
    1989年的這天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而其概念為:兒童是權利的主題,而非國家、父母的附屬品,更包含了四大原則: ❶ 禁止歧視 ❷ 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 ❸ 兒童之生存及發展權 ❹ 兒童有表示意見且需被考量的權利 另外還有五大權力: ❶ 公民權與自由 ❷ 家庭環境及替代性照顧 ❸ 特
    這次跟著Podcaster們舉辦的「彎的For Land」彩虹遊行與線上同志、性平等主題相關活動,在與好姊妹同時也是同志身份的Eric從邀約到實際錄音,我著實地感受到生命的強韌。「同志不可怕,無知才可怕。」讓我們聽Eric告訴從葉永鋕及自己故事中講述出屬於他的彩虹人生故事。
    生小孩其實是一件充滿驚喜、恐懼跟挑戰的事情,即便做了再多檢查都有可能在未來發現孩子有一些不一樣的狀況,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而我的外星孩子則是在懷孕的過程中發現了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自我介紹真的很難,但如果沒有這個開始,怎麼讓大家認識我呢?開頭就從我製作自己的Podcast「地球媽媽Life Talk」起源開始吧!從一個神靈體質的日常生活中,再繼續往海外島國探險及故鄉記事中認識地球媽媽。
    希望能生個女兒,一直都在我的人生清單上,但後來發現這件事不是努力就會達成。 在我還單身的時候,一直想著未來要有女兒,因為我希望能把她教育成獨立又充滿自信的女性,但後來這個夢想沒有成真,老天爺倒是送了兩個兒子給我。 既然無法有女兒,那麼也要把兒子教育成尊重多元性別及愛與尊重自己的性格。
    1989年的這天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而其概念為:兒童是權利的主題,而非國家、父母的附屬品,更包含了四大原則: ❶ 禁止歧視 ❷ 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 ❸ 兒童之生存及發展權 ❹ 兒童有表示意見且需被考量的權利 另外還有五大權力: ❶ 公民權與自由 ❷ 家庭環境及替代性照顧 ❸ 特
    這次跟著Podcaster們舉辦的「彎的For Land」彩虹遊行與線上同志、性平等主題相關活動,在與好姊妹同時也是同志身份的Eric從邀約到實際錄音,我著實地感受到生命的強韌。「同志不可怕,無知才可怕。」讓我們聽Eric告訴從葉永鋕及自己故事中講述出屬於他的彩虹人生故事。
    生小孩其實是一件充滿驚喜、恐懼跟挑戰的事情,即便做了再多檢查都有可能在未來發現孩子有一些不一樣的狀況,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而我的外星孩子則是在懷孕的過程中發現了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自我介紹真的很難,但如果沒有這個開始,怎麼讓大家認識我呢?開頭就從我製作自己的Podcast「地球媽媽Life Talk」起源開始吧!從一個神靈體質的日常生活中,再繼續往海外島國探險及故鄉記事中認識地球媽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溫暖的文字和生動可愛的插畫,引導孩子理解生命的傳承意義,以正向的角度看待生命中離去或逝去的人事物,希望能幫助孩子理解生命的轉化和沉澱。樹葉的模樣和自然的變化,可以用來比喻生命的循環和變遷。
    Thumbnail
    親愛的孩子,因為某些考量,所以這幾年只有帶你去掃墓,而沒有帶弟弟妹妹們去,恐怕讓你有被抓苦力的感覺。我只是覺得你也到了該思考一下,關於人的一生,生與死這兩件大事:從哪裡來,要去何處,這兩個問題。關於慎終追遠,也許只是燒金紙、壓墓紙的儀式(咦!今年沒有人剝蛋?)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
    Thumbnail
    死亡對孩子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華人父母總是避諱談死亡,用不吉利、你不懂等言詞帶過。若無法迴避時甚至會說他只是去旅行、他只是睡著等委婉說法。但這種談論死亡的觀念對孩子真的好嗎?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溫暖的文字和生動可愛的插畫,引導孩子理解生命的傳承意義,以正向的角度看待生命中離去或逝去的人事物,希望能幫助孩子理解生命的轉化和沉澱。樹葉的模樣和自然的變化,可以用來比喻生命的循環和變遷。
    Thumbnail
    親愛的孩子,因為某些考量,所以這幾年只有帶你去掃墓,而沒有帶弟弟妹妹們去,恐怕讓你有被抓苦力的感覺。我只是覺得你也到了該思考一下,關於人的一生,生與死這兩件大事:從哪裡來,要去何處,這兩個問題。關於慎終追遠,也許只是燒金紙、壓墓紙的儀式(咦!今年沒有人剝蛋?)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
    Thumbnail
    死亡對孩子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華人父母總是避諱談死亡,用不吉利、你不懂等言詞帶過。若無法迴避時甚至會說他只是去旅行、他只是睡著等委婉說法。但這種談論死亡的觀念對孩子真的好嗎?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