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拿什麼定義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一本書長年作為我的案頭書,
那是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的自傳「你拿什麼定義自己」(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
2007年天下文化出版
多年前拜讀這位睿智長者的著作時,就完全折服於他非凡的思想 ,這位人生前輩的哲思猶如醍醐灌頂,敲醒我蒙昧混沌的心智 ,促發我不間斷地省思、更加警醒地活著。

自從離開校園後,我一直想方設法地投入組織,為了攀附組織提供的安全感,也安於他人因職業產生的刻板印象來定義自我。

一張簡化的標籤,能擺脫不斷自我懷疑的聲音及他人無意的探問,然而過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後,卻沒有獲得想像中的滿足感,我依然難以停止叩問:我拿什麼定義自己?

誠如韓第在離開教職後所言:「沒有了職稱,我無法定義我自己是誰,我沒有一個標籤能夠告訴別人,我屬於什麼組織、可以做什麼。」,延續其一貫的思想,韓第近年出版「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裡有個提醒,「我們藉以謀生的方式無法代表我們這個人。」。
那我不禁要想:如果職業無法代表我,那我能用甚麼定義我自己呢?為了回應這個內在不停自問的問題,試著由書寫展現自我,紀錄成為我自己的過程。
1895 年出生的美國建築家巴克敏斯特•富勒說過的名言吻合我的心聲 :
"我不知道我是什麼,
我只知道我不是目錄,
我不是一個事物,
也不是一個名詞,
我似乎是一個動詞,
一個一直在進化的過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會員
62內容數
學習書法需要保存作品以檢視自己是否進步,過去隨意堆置書法習作的習慣,造成翻閱的困難,將書法作品數位化,方便檢視習字的軌跡,同時也紀錄寫書法時浮現的種種心得體悟,給書法同好聊作參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e Winner Takes It All》中的心態也出現在借貸與投資中。當借款給朋友創業時,應清楚區分投資和借貸的風險與回報,避免「贏家全拿」的矛盾心態,否則結果可能是一場空。
Thumbnail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曾說: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為什麼「我」思考的時候才存在,而思考後不學就會陷入停滯? 而又為什麼在思考時的我,已經存在,卻又不知道我是誰,明明存在就是已知自己是誰,不是嗎?
Thumbnail
我是誰? 我記得有人要求我準備一篇關於「我是誰?」的演講。我們的英文老師寫的,記得我是如何用手托著下巴思考答案的。並不是說我不了解自己,而是我在選擇寫哪個版本的「我」時遇到了困難。我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我花了一些時間才意識到,我最喜歡的「我」的版本是當周圍沒有人、當我的行為沒有被捕捉到 時出現
Thumbnail
我知道自己是誰 雖然現在我在這裡 說不定馬上就會消失 即使消失之後我還是我 但如果不是我也無所謂 我是少量的枯葉 也許有點像壁虎 雖然不知道名字 也是剛烘好的蛋糕 然而不用說我也幾乎就是你 我知道自己是誰 因此也知道你是誰 即使不知道名字 即使沒有明確的戶籍 我也
Thumbnail
身分認同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存在意義的證明,但當身分消失時,如何重新定義自己便是關鍵。這篇文章從《原子習慣》和《刺激1995》中摘取引言,並從中探討了身分認同帶來的影響和後果。
Thumbnail
別人評價中的你,是他所見、所聞、所知的你,卻不是真正的你, 只有你才是最靠近自己、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人。
Thumbnail
為了自我價值不再被踐踏,開戰、送上最後一擊、努力最後一次後就停手,都是四月底到五月,所有事件轉向的前奏。 . 那些在意的,能做的都做了嗎?
 那麼,你一定知道,這次,不是你的錯,不要再覺得還少做了什麼,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只想裝傻的人,最是聰明,那就任由他們去吧!你不要再跟自己過不去了。
Thumbnail
放下想要從他人身上得到什麼的期待吧!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他人的認可,而是自己對自己的肯定。邀請你,拿回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你自己就是產品。<<智能社會 : 進退兩難>> 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 <<The Social Dilemma>>
《The Winner Takes It All》中的心態也出現在借貸與投資中。當借款給朋友創業時,應清楚區分投資和借貸的風險與回報,避免「贏家全拿」的矛盾心態,否則結果可能是一場空。
Thumbnail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曾說: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為什麼「我」思考的時候才存在,而思考後不學就會陷入停滯? 而又為什麼在思考時的我,已經存在,卻又不知道我是誰,明明存在就是已知自己是誰,不是嗎?
Thumbnail
我是誰? 我記得有人要求我準備一篇關於「我是誰?」的演講。我們的英文老師寫的,記得我是如何用手托著下巴思考答案的。並不是說我不了解自己,而是我在選擇寫哪個版本的「我」時遇到了困難。我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我花了一些時間才意識到,我最喜歡的「我」的版本是當周圍沒有人、當我的行為沒有被捕捉到 時出現
Thumbnail
我知道自己是誰 雖然現在我在這裡 說不定馬上就會消失 即使消失之後我還是我 但如果不是我也無所謂 我是少量的枯葉 也許有點像壁虎 雖然不知道名字 也是剛烘好的蛋糕 然而不用說我也幾乎就是你 我知道自己是誰 因此也知道你是誰 即使不知道名字 即使沒有明確的戶籍 我也
Thumbnail
身分認同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存在意義的證明,但當身分消失時,如何重新定義自己便是關鍵。這篇文章從《原子習慣》和《刺激1995》中摘取引言,並從中探討了身分認同帶來的影響和後果。
Thumbnail
別人評價中的你,是他所見、所聞、所知的你,卻不是真正的你, 只有你才是最靠近自己、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人。
Thumbnail
為了自我價值不再被踐踏,開戰、送上最後一擊、努力最後一次後就停手,都是四月底到五月,所有事件轉向的前奏。 . 那些在意的,能做的都做了嗎?
 那麼,你一定知道,這次,不是你的錯,不要再覺得還少做了什麼,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只想裝傻的人,最是聰明,那就任由他們去吧!你不要再跟自己過不去了。
Thumbnail
放下想要從他人身上得到什麼的期待吧!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他人的認可,而是自己對自己的肯定。邀請你,拿回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你自己就是產品。<<智能社會 : 進退兩難>> 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 <<The Social Dil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