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覺得你真的認識一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生中我學到的一件事,就是關於我們對某人的觀感,其實都未必準。應該說,我們都不是24小時和對方相處在一起,我們看到的,都只是當下這個人扮演的某個角色、、處理某事情時、在某個時空背景下,所呈現出來的個性和態度。換個角色、換個事情、換個時空背景,你以為的那個人,可能會變成一個令你訝異、你完全不認識的人。
曾經有一位我以為的好老闆,風評頗佳,全集團上下都說好,很多前員工對他很推祟,離開後仍舊和他維持好關係。我也這麼認為,雖然有很多事我還是覺得不好,但天下没有完美的人,當時我對他的評價還是正>負。
直到,公司開始有些狀況,我聽到觀察到許多事,但我還是認為真真假假,有些應該就是內鬥造成的各說各話,我秉持中立,没有特別感覺。然後,在公司有同仁陸續走掉或被踢走之後,我承擔了更多責任,有更多機會和老闆直接共事,我發現,那些走掉的人說的是真的。
先不說我莫名奇妙掃到好幾個颱風尾,被拿來出氣也算了,接下來老闆對錢和權力的放不了手令我吃驚,各種讓我深感不妥不安的行為、那種完全把我們這些仍然敬業工作的人當作垃圾的態度直讓我搖頭。也許,我早幾年離開,對他的評價應該也是很好吧。可惜,我看到了公司走下坡後那最後的黑暗面。
反而是二號老闆,公司裹有些主管對他評價不好,認為他自私自利,貪小便宜。但當公司開始不行了,他展現出來那種保護自己人(雖然行為也未必對)、站在員工(即使不是他的"自己人")角度思考事情的態度,讓我覺得,對員工來說,跟他其實比較值得、比較幸福。
另一個例子是我的某一位前同事,稱她為M:
每個人對M的感覺都是個好同事,好mentor,個性樂觀開朗,易相處,有愛心,樂於助人。不過,很多人也聽過她講過一句話: 是因為在上班才有需要和同事維持情誼,要是我哪天走出了這公司,我就不會和大家聯絡了,没必要吧?
但大家,包括我,没人把這句話記著,因為她怎麼看都不像那樣的人,她常自費做公益,買慈善活動的禮物送大家,而且,她當時還資助一位因為離婚失業而陷入財務困境的前同事,她是一個離冷漠二字很遠的人
直到我們不在同一個屋簷下工作,我突然感覺到我們之間的温度驟降。因為公務的關係,我還常要去她的公司辦事情,每次那種標準式打招呼法,那種,妳事情辦好就走,慢走不送的冷漠態度,都讓我覺得我們真的認識十幾年嗎??
完全離開職場後,我在幾個老同事在的場合聽到了相同的故事,每個人都"被斷交",没有什麼理由。甚至有個同事,陪孩子去研究所斟試時碰巧遇到她,她們的孩子同年,求學背景類似,照講這樣的父母應該有話聊,但M除了點頭外,擺出了"離我遠一點,我完全没想和你們講話"的態度,bye.
我理解人到某個年紀會看開了,會對没有交集或無效社交感到厭倦,我自己也是,没緣份當朋友也就算了。
只是,現在我對每一個一陣子没見的人,心理都會保持謹慎,不需要十年不見,1-2年的變化很大,足夠改變一個人的個性和人生,所有的認知評價重新來過,對我認識的每個人,我也保持著我只認識你的一部份,我没有24小時和你在一起,轉個身,你可能是一個我完全不認識的人,一個職場上的好人才在家裹可能也是混蛋一枚,你以為的那個人,其實,只是一部份。
avatar-img
6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atmaxi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曾經工作過的一間創投公司,後來變成所謂的 Zombie Funds,就是,死不了,但也没未來的僵屍基金。
儘管我認為人性本惡,但在憶測別人的行為時,我又常常慢一拍的瞭解,原來對方的動機從來都不單純,原來對方其實是這樣想的啊。
身為C-level 的助理,安排國際差旅是必備技能,訂機票安排行程會議的眉角很多,我也曾經出過各種包,忘了幫老闆叫車,不知道用 Outlook calendar 直接送會議邀請,上面的時間會依時區調整,没提醒老闆扺達和再出發的機場不同(有寫在itinerary上,但没提醒老闆注意) 導致老闆跑錯機場
意料之外的才是人生。 我想,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些藍圖,schedule, 覺得自己在某個時間點應該完成些什麼。可是,人生就不是那樣子。不論工作,事業,生活,人際關係,總有一些,甚至很多,最後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別低估錢的威力。它會讓你忘了自己是誰,只想要更多,它會讓你突然創造力驚人,忽然想出100個合理化自己行為的理由。 錢的威力,可以讓你忘了自己的使命是什麼,也或許,從來就没有"使命"這件事,一開始就是為了錢。 深吸一口氣,只能期許自己不是那種人。
我剛畢業的時候,很怕自己不是一個好員工。 我訂了"30雜誌" 和 "Career 就業情報" 雜誌,希望能從這些雜誌中學習如何成為一個企業喜歡的人才。這兩本雜誌很好,没什麼問題,只是很多事跟我在職場領悟到的不太一樣。
我曾經工作過的一間創投公司,後來變成所謂的 Zombie Funds,就是,死不了,但也没未來的僵屍基金。
儘管我認為人性本惡,但在憶測別人的行為時,我又常常慢一拍的瞭解,原來對方的動機從來都不單純,原來對方其實是這樣想的啊。
身為C-level 的助理,安排國際差旅是必備技能,訂機票安排行程會議的眉角很多,我也曾經出過各種包,忘了幫老闆叫車,不知道用 Outlook calendar 直接送會議邀請,上面的時間會依時區調整,没提醒老闆扺達和再出發的機場不同(有寫在itinerary上,但没提醒老闆注意) 導致老闆跑錯機場
意料之外的才是人生。 我想,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些藍圖,schedule, 覺得自己在某個時間點應該完成些什麼。可是,人生就不是那樣子。不論工作,事業,生活,人際關係,總有一些,甚至很多,最後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別低估錢的威力。它會讓你忘了自己是誰,只想要更多,它會讓你突然創造力驚人,忽然想出100個合理化自己行為的理由。 錢的威力,可以讓你忘了自己的使命是什麼,也或許,從來就没有"使命"這件事,一開始就是為了錢。 深吸一口氣,只能期許自己不是那種人。
我剛畢業的時候,很怕自己不是一個好員工。 我訂了"30雜誌" 和 "Career 就業情報" 雜誌,希望能從這些雜誌中學習如何成為一個企業喜歡的人才。這兩本雜誌很好,没什麼問題,只是很多事跟我在職場領悟到的不太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親愛的摯友,是你變了嗎?還是我變了? 人生不長,而我們認識好久好久了,我們應該是一輩子的好友。 曾幾何時,我漸漸覺得和你相處聊天不再那麼來去自如,總覺得有些卡卡得,我的話愈來愈少。 除了令人稱羡的優越子女及成功的另一半,你的話題焦點愈來愈集中在你精準的投資眼光及可觀的獲利。我依然樂於聽你分享家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踏出第一步,不是弱勢的表現,是因為成長了,以前做不到,現在做到了。以前那個為面子幼稚的自己,明白到什麼是重要。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我只是對事不對人」你曾聽過這句話或是說過這句話嗎?   在我過去的職場經驗裡,不同階段的我曾經聽過這句話許多次,有時在我工作犯錯被責備後,有時則是聽見同事在與其他人聊天時說出這句話。   這是來自某個朋友的經歷。他曾待過一個工作環境相對不是太健康的職場,裡面的工作流程、標準都沒有公定的規範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親愛的摯友,是你變了嗎?還是我變了? 人生不長,而我們認識好久好久了,我們應該是一輩子的好友。 曾幾何時,我漸漸覺得和你相處聊天不再那麼來去自如,總覺得有些卡卡得,我的話愈來愈少。 除了令人稱羡的優越子女及成功的另一半,你的話題焦點愈來愈集中在你精準的投資眼光及可觀的獲利。我依然樂於聽你分享家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踏出第一步,不是弱勢的表現,是因為成長了,以前做不到,現在做到了。以前那個為面子幼稚的自己,明白到什麼是重要。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我只是對事不對人」你曾聽過這句話或是說過這句話嗎?   在我過去的職場經驗裡,不同階段的我曾經聽過這句話許多次,有時在我工作犯錯被責備後,有時則是聽見同事在與其他人聊天時說出這句話。   這是來自某個朋友的經歷。他曾待過一個工作環境相對不是太健康的職場,裡面的工作流程、標準都沒有公定的規範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