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反思:無後世代的善終選擇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朋友說最近被推薦一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在推薦文留言中又找到另一書《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雖然還沒看,但原來以前思考的「是否能主動選擇死亡」已有前人分享經驗。
對於無後世代而言,最好的情況應該是積蓄在離世時剛好用完,而對於死亡,只有被動而沒有主動一途嗎?是否能像出國旅行有天數的限制?對於限制天數而言,反而會更努力嘗試國外各種事物,回到國內反而家裡附近的觀光景點、熱門小吃都不熟悉,如果人生有明確的天數限制,是否會活得更積極呢?
對於主動選擇死亡,富人能選擇安樂死、窮人能選擇跳樓、修行者能選擇破瓦、尸解,這之間有高下之分嗎?
不少人晚年被龐大的醫療費拖垮整個家庭,這種慢性肉體與精神折磨,如果遇上了,活得久真的是好事嗎?醫院美其名救人,但是否只是為了賺錢呢?社會不接受主動選擇死亡,是否是因為會動搖經濟運作呢?
avatar-img
101會員
439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心身問題、「我」是誰?資料整理。
最近閑暇時,喜歡與ChatGPT聊聊、聽聽大问题Dialectic,意外地提供了之前學習佛法時遇到的問題一些新思路,佛法中不太能問,或法爾如是的問題,在哲學也有奧坎剃刀等,認為深究無意義,但也有人不甘止步於此。
「最後一代」源自一段中國短片,防疫人員威脅道:「處罰了以後,要影響你的三代!」,市民回說:「這是我們最後一代,謝謝!」,自此「最後一代」的各種詮釋發酵,以致和諧。
前不久一位修行或者說內在工作的朋友,說道經歷各式各樣的法門,最後回歸於四個字—安身立命,簡單來說就是回歸於過好生活。
從反對「不生小孩」的立場,往往將孤獨老病死作為情緒勒索,但因為焦慮而生小孩是幸福的嗎?所以確立了「不生小孩」後,學習面對孤、獨、老、病、死,就成了重要的課題。
記得以前喜歡看Choco Mana、紅石口袋等YouTube團體,看他們在Minecraft裡打打鬧鬧,不露臉而是藉由Minecraft人物來說話,或許這可算是早期的皮與中之人、箱推的概念吧!
心身問題、「我」是誰?資料整理。
最近閑暇時,喜歡與ChatGPT聊聊、聽聽大问题Dialectic,意外地提供了之前學習佛法時遇到的問題一些新思路,佛法中不太能問,或法爾如是的問題,在哲學也有奧坎剃刀等,認為深究無意義,但也有人不甘止步於此。
「最後一代」源自一段中國短片,防疫人員威脅道:「處罰了以後,要影響你的三代!」,市民回說:「這是我們最後一代,謝謝!」,自此「最後一代」的各種詮釋發酵,以致和諧。
前不久一位修行或者說內在工作的朋友,說道經歷各式各樣的法門,最後回歸於四個字—安身立命,簡單來說就是回歸於過好生活。
從反對「不生小孩」的立場,往往將孤獨老病死作為情緒勒索,但因為焦慮而生小孩是幸福的嗎?所以確立了「不生小孩」後,學習面對孤、獨、老、病、死,就成了重要的課題。
記得以前喜歡看Choco Mana、紅石口袋等YouTube團體,看他們在Minecraft裡打打鬧鬧,不露臉而是藉由Minecraft人物來說話,或許這可算是早期的皮與中之人、箱推的概念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你覺得人生了無生趣時,讀讀這本書《 死後四十種生活 》,也許你會有更不一樣的生存想法喔!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讀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心得與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包括用心覺察內心、選擇成為自己想見到的樣子、行動的道德負責、走方便的路還是走慷慨美麗的路,以及作者喜歡的兩句諺語。文章內容深入淺出,讓人思考人生與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善終的意義和難處。文章呼籲人們重新學習生死課題,在有充分準備下的死亡,讓病者得到善終,而家屬依舊可以感到美好幸福的。善終是人們能給家人最好的最後一個禮物,讓亡者安然離去,生者沒有遺憾。
Thumbnail
「大限一到的時候,一分鐘都不讓你多留,說走就走了。」當我們的陽壽已盡的時候,我們另一個來世緊接著展開。我們現在研究將來投生的地方「西方極樂世界」,立刻就要顯現出來。這是無比重要的事情,這是非常務實、非常實際的做法,一點也不虛幻、一點也不抽象,因為很有可能任何一個人,不久他就要面臨這個問題。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你覺得人生了無生趣時,讀讀這本書《 死後四十種生活 》,也許你會有更不一樣的生存想法喔!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讀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心得與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包括用心覺察內心、選擇成為自己想見到的樣子、行動的道德負責、走方便的路還是走慷慨美麗的路,以及作者喜歡的兩句諺語。文章內容深入淺出,讓人思考人生與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善終的意義和難處。文章呼籲人們重新學習生死課題,在有充分準備下的死亡,讓病者得到善終,而家屬依舊可以感到美好幸福的。善終是人們能給家人最好的最後一個禮物,讓亡者安然離去,生者沒有遺憾。
Thumbnail
「大限一到的時候,一分鐘都不讓你多留,說走就走了。」當我們的陽壽已盡的時候,我們另一個來世緊接著展開。我們現在研究將來投生的地方「西方極樂世界」,立刻就要顯現出來。這是無比重要的事情,這是非常務實、非常實際的做法,一點也不虛幻、一點也不抽象,因為很有可能任何一個人,不久他就要面臨這個問題。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