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覺得自己是悲劇主角?這可能真的帶你走向悲劇結局--從新聞淺談關係中的焦慮

你是否常覺得自己是悲劇主角?這可能真的帶你走向悲劇結局--從新聞淺談關係中的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外遇賠償合約的背後是焦慮

最近看到一篇關於藝人婚姻的新聞,是昔日《大學生了沒》固定班底的成員蘿莉塔,要求準老公簽訂一個「外遇就賠償三百萬」的合約,但因為對方對於金額有疑慮,所以還在考慮而沒去登記結婚的內容。

有許多人甚至是兩性專家,紛紛出來指責彼此沒信任感,實在不應該結婚,各式各樣的評論漸漸浮上檯面,而不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倒是在這個舉動的背後,看見了對於關係的焦慮感。

我們都知道對於一段關係過於焦慮,可能會影響到雙方的信任度、親密度、溝通的品質等等,對於經營一段關係而言,實在是弊大於利的事情,甚至可能讓原本良好的互動模式,開始有了一些疙瘩,而最後真的演變成自己內心的悲劇。

raw-image

預期效應帶你走向悲劇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預期效應」,是指我們內心對事件的預期結果,會在無形中影響到我們後續的行為和決策,而使事件最後真的朝向我們所想的方向。比方說在審問嫌疑犯時,如果審查人員心裡預期是對方有罪,那可能在有意無意中,就會逐漸將問話引導到「承認犯罪」這樣的問句,而偏頗地導致結果如同內心的期待。

許多關係會走到最後地破裂,其實或多或少和這樣的想法有關,像是「覺得自己會被背叛」、「覺得自己不可能幸福」、「覺得天下的男人都一般黑」等等,許多過於偏頗或以偏概全的想法,甚至是把自己形塑成悲劇主角,都容易讓事情到後來,開始因為不信任而生成許多爭吵,把原本良好的互動變成惡性循環,最終真正走向離婚後,再來苦苦哀怨著自己的命運。

raw-image

釐清焦慮的來源是哪裡

遇到這樣的狀況時,首先可以做的事情,是釐清這樣的焦慮感來源,究竟來自於哪裡。若是來自於對方有不良紀錄、曾經做過對不起關係的事情,那應該要問問自己,為什麼這樣的另一伴還不趕快放生?是什麼原因讓你明明知道對方不好,卻依然放不下呢?對方滿足你內心什麼樣的需求,是孤單寂寞、社會期待、經濟地位,還是什麼原因呢?

而若焦慮的來源是自己,可能是從小父母時常吵架、自己過去曾經被背叛,或者從社會與他人的故事,學習到太多負面的例子等等,那就該好好的去療癒過去的這些議題,因為我們在關係裡,能改變的永遠只有自己。

如果對方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那你能做的就是選擇離開。
如果自己不是一個有安全感的人,那你能做的就是療癒自己。
raw-image

健康的關係能說出彼此的擔憂

一段健康的關係,是雙方能夠坦然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擔憂、害怕、恐懼,保持開放的心態,去溝通彼此所受過的傷害,以及後續的種種焦慮。一個正常人絕對都有自己的黑暗面,雙方若能夠坦承的面對,去交換彼此的脆弱,並且接納、包容、守護著對方的弱點,體諒彼此的想法,這樣健康的溝通反而更能促進關係的緊密。

雙方無法敞開心房的情況下,也可以試著找專業諮商協助,透過專業人員的引導,去進行雙向的溝通與對話,從中修復與療癒傷口,安撫內心的焦慮,甚至是學會自我照顧等等,保持暢通的意見交流與溝通管道,才會是對於關係較好的灌溉與滋養。

有時候,其實也能在關係初期,像是曖昧中、交往時,就先和對方聊聊自己內心的擔憂,看看對方對於自己的脆弱面,是什麼樣的反應,若雙方在此時就已經無法接受彼此的缺點與黑暗面,那及時結束關係尋找下一個,可能會比已經結婚甚至有孩子後才發現,是更好的選擇。

raw-image

祝福你遇到互相接納與包容的人

最後,分享一個自己觀察身邊一對對情侶們,能否走得長久的一個小關鍵,若雙方對於彼此的想法,都比較偏向正向的價值、感恩對方對於關係的付出與包容、凡事都有把另一伴放在心上時,通常關係就能走得比較長遠。

你可能會覺得上面這一段是在說廢話,但其實一段關係要能夠做到如同上述,長期的維持正向互動模式,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而我也在此祝福所有在關係中載浮載沉的男男女女們,不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中,都能找到願意接納、包容彼此黑暗面,願意敞開心房去溝通的知己喔!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94會員
160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溫柚榕聊聊天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都有堅強和脆弱的兩面,社會常只肯定堅強的一面,忽略脆弱。然而,脆弱讓我們更懂得愛與同理心。過度追求正能量反而可能造成壓力,壓抑負面情緒。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脆弱,允許自己悲傷,給予自己空間療癒,才能成為完整、自信的自己。
隨著網紅的興起,心靈課程成為許多人尋求情緒支持與靈性成長的管道。本文探討網紅分享的心靈課程經驗以及社交媒體如何放大他人的幸福感,造成內心的匱乏和焦慮。透過剖析心靈課程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心理因素,提供對於人際關係、自我認同及生活價值的深入反思。最終,強調回歸真實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身邊的人。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5/5荒野機器人
每個人都有堅強和脆弱的兩面,社會常只肯定堅強的一面,忽略脆弱。然而,脆弱讓我們更懂得愛與同理心。過度追求正能量反而可能造成壓力,壓抑負面情緒。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脆弱,允許自己悲傷,給予自己空間療癒,才能成為完整、自信的自己。
隨著網紅的興起,心靈課程成為許多人尋求情緒支持與靈性成長的管道。本文探討網紅分享的心靈課程經驗以及社交媒體如何放大他人的幸福感,造成內心的匱乏和焦慮。透過剖析心靈課程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心理因素,提供對於人際關係、自我認同及生活價值的深入反思。最終,強調回歸真實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身邊的人。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5/5荒野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