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遇賠償合約的背後是焦慮
最近看到一篇關於藝人婚姻的新聞,是昔日《大學生了沒》固定班底的成員蘿莉塔,要求準老公簽訂一個「外遇就賠償三百萬」的合約,但因為對方對於金額有疑慮,所以還在考慮而沒去登記結婚的內容。
有許多人甚至是兩性專家,紛紛出來指責彼此沒信任感,實在不應該結婚,各式各樣的評論漸漸浮上檯面,而不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倒是在這個舉動的背後,看見了對於關係的焦慮感。
我們都知道對於一段關係過於焦慮,可能會影響到雙方的信任度、親密度、溝通的品質等等,對於經營一段關係而言,實在是弊大於利的事情,甚至可能讓原本良好的互動模式,開始有了一些疙瘩,而最後真的演變成自己內心的悲劇。
預期效應帶你走向悲劇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預期效應」,是指我們內心對事件的預期結果,會在無形中影響到我們後續的行為和決策,而使事件最後真的朝向我們所想的方向。比方說在審問嫌疑犯時,如果審查人員心裡預期是對方有罪,那可能在有意無意中,就會逐漸將問話引導到「承認犯罪」這樣的問句,而偏頗地導致結果如同內心的期待。
許多關係會走到最後地破裂,其實或多或少和這樣的想法有關,像是「覺得自己會被背叛」、「覺得自己不可能幸福」、「覺得天下的男人都一般黑」等等,許多過於偏頗或以偏概全的想法,甚至是把自己形塑成悲劇主角,都容易讓事情到後來,開始因為不信任而生成許多爭吵,把原本良好的互動變成惡性循環,最終真正走向離婚後,再來苦苦哀怨著自己的命運。
釐清焦慮的來源是哪裡
遇到這樣的狀況時,首先可以做的事情,是釐清這樣的焦慮感來源,究竟來自於哪裡。若是來自於對方有不良紀錄、曾經做過對不起關係的事情,那應該要問問自己,為什麼這樣的另一伴還不趕快放生?是什麼原因讓你明明知道對方不好,卻依然放不下呢?對方滿足你內心什麼樣的需求,是孤單寂寞、社會期待、經濟地位,還是什麼原因呢?
而若焦慮的來源是自己,可能是從小父母時常吵架、自己過去曾經被背叛,或者從社會與他人的故事,學習到太多負面的例子等等,那就該好好的去療癒過去的這些議題,因為我們在關係裡,能改變的永遠只有自己。
如果對方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那你能做的就是選擇離開。
如果自己不是一個有安全感的人,那你能做的就是療癒自己。
健康的關係能說出彼此的擔憂
一段健康的關係,是雙方能夠坦然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擔憂、害怕、恐懼,保持開放的心態,去溝通彼此所受過的傷害,以及後續的種種焦慮。一個正常人絕對都有自己的黑暗面,雙方若能夠坦承的面對,去交換彼此的脆弱,並且接納、包容、守護著對方的弱點,體諒彼此的想法,這樣健康的溝通反而更能促進關係的緊密。
雙方無法敞開心房的情況下,也可以試著找專業諮商協助,透過專業人員的引導,去進行雙向的溝通與對話,從中修復與療癒傷口,安撫內心的焦慮,甚至是學會自我照顧等等,保持暢通的意見交流與溝通管道,才會是對於關係較好的灌溉與滋養。
有時候,其實也能在關係初期,像是曖昧中、交往時,就先和對方聊聊自己內心的擔憂,看看對方對於自己的脆弱面,是什麼樣的反應,若雙方在此時就已經無法接受彼此的缺點與黑暗面,那及時結束關係尋找下一個,可能會比已經結婚甚至有孩子後才發現,是更好的選擇。
祝福你遇到互相接納與包容的人
最後,分享一個自己觀察身邊一對對情侶們,能否走得長久的一個小關鍵,若雙方對於彼此的想法,都比較偏向正向的價值、感恩對方對於關係的付出與包容、凡事都有把另一伴放在心上時,通常關係就能走得比較長遠。
你可能會覺得上面這一段是在說廢話,但其實一段關係要能夠做到如同上述,長期的維持正向互動模式,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而我也在此祝福所有在關係中載浮載沉的男男女女們,不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中,都能找到願意接納、包容彼此黑暗面,願意敞開心房去溝通的知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