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四】學校 - 無畏青春

談起學校,我總是不自禁的將「青春」與之連結;這聽起來單純美好的概括,裡頭也藏著許多磨練與傷痕。
好像每個人的童年,都免不了有過被排擠的經驗,在沒有道德觀念的年紀,一點沒道理的由來就能成為討厭與不討厭的藉口;仗著童言無忌而口不擇言,欺負人也被欺負。

小學時期

當時國小的分班制度為兩年分配一次,在三四年級時,班上有位女同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號召班上女生組小團體,攻擊一個特定目標,想當然我也曾經成為被攻擊的那一位。
印象最深刻是一次下課時間,在走廊玩耍的我刻意被撞了一下,下一堂課的休息時間就被叫到導師桌前面,看著那我帶頭的女同學,哭得梨花帶淚對老師說:
「老師,她剛剛故意撞我!」
當下的我也是神經夠粗,只是一臉驚訝的看著對方毫無根據的淚水,想著這哭技是怎麼辦到的...
同時,我也特別幸運,在一二與五六年級都遇到許多好朋友,大家一起歡樂、搞笑、下課後到側門旁邊的炸雞攤買10塊錢一包的乾梅薯條...直至現在出社會了,大家仍時不時相聚同樂。

國高中時期

這段時期足足長達六年,我幾乎陷入社交障礙的狀態,表面上努力交朋友、參與社團活動,變成他人眼中「人緣好的同學」,甚至在學校陸續擔任自治團體的幹部。
而私底下的我卻極力討厭社交和與他人相處,彷彿除了原有幾位知心好友外,與其他人相處的時間都做作又讓自己無地自容,這樣反差與逼迫自己的情緒在我的小劇場裡反反覆覆六年才逐漸找到平衡點...
但儘管在這樣無措的情緒底下,仍因為願意去做不喜歡的社交,而真正結識不少日後持續聯繫的好友;也許強迫不一定充滿壞處,有時也正為此而有意外的收穫吧?!

大學時期

在經歷過去的心境轉變後,大學時期的自己算是來到一個比較能拿捏自我的狀態(?)
同時也發現,這個階段的同儕們開始體現個體的鮮明性格,有些人獨立自主、我行我素;有些人需要倚靠團體生活;但一切沒有對錯,大家對人的認識不再像兒時有一個既定標準,包容各樣性格,各自過好日子。
我又一次特別幸運,遇到一群共患難共享樂的朋友;平時各自忙碌,打工、學業、社團都沒落下;但總能抽出時間一起吃喝聊聊廢話,支持彼此的想法。
回想起來,我總覺得自己是個幸運滿滿的人;或許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與啟發,僅是一個平凡且略帶自卑的女同學,輕輕講述成長中學習與同儕相處的糾結和不知所措;即使並非總是遇到好人,卻有足夠多的善意走進我的生命;而這些好與壞的參差,形成現在平凡又珍貴的我。
感謝青春無畏的自己,即使厭惡也勇敢去做,即使充斥矛盾,也幾步向前幾部躊躇的走過。
「好的回憶留下細細品嚐,不好的回憶輕輕放下隨時間淡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