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學著把握人際界限,你終將無法被溫柔善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很努力,但你獲得人際的回報了嗎?
在諮商裡面,我常會遇到一類人,那一類人在氣質上就散發與世無害的感覺,然後一跟他們相處,就會發現他們真的是心地善良。
可是,這樣和善的氛圍,讓他們成為大家口中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因為不會直接拒絕別人,最終結果是,心理累積壓力,覺得不舒服或忿忿,內心憋屈久久不散。
「因為她要搬家,我借她鍋子一次可以,可是她後來連手機線也要跟我借?!」
「我顧慮到她現在正在因兒子的事情傷心,就耐著性子聽她講,但她後來就動不動大電話給我抱怨,我又不是她的安心專線阿。」
「我幫忙她一次後,搞的好像我每次都要幫她,那次我因為要唸書拒絕她的邀約,她就對我生氣了。」
這樣類型的人,在諮商中最會有的不平是:為什麼自己一片真心換絕情,得到的不尊重?
為什麼自己誠意待人,然後被別人軟土深掘?
這樣類型的人,因為帶有討好議題/無法果決做自己的議題在,他以為多多對人付出,就會獲得相同的回報,甚至是想要的尊重,但結果卻背道而馳。
事實上,討好就像是乞求一樣的手心向上,無形之中是會自己放在低人一階的位置。而所謂的尊重,往往不是討好可以獲得,人只有在做自己,發揮自己價值,不卑不亢時,才能因為自重而讓人尊重。
而自重與不卑不亢從何而來?
那是一種對自己頂天立地存在的自信,不求人,因「我又不欠你,我可以拒絕你」的心態。
也因此心態,才能果決掌握好人際界限,該拒絕就拒絕,該說不就說不,該把自己擺第一位就第一位,人因自重而後人能重之。
說到這,孔老夫子有個故事,就和人際的界限有關。
在論語的鄉黨篇中,是在描述孔子的言行,如何做人做事。那個故事是這樣,大家都知道顏回是孔夫子相當讚譽有加的學生,顏回死了,孔子哭的很傷心很難過,其他學生就覺得老師這麼傷心,也太過了,不是教我們行事要有度嗎?(度的意思是適時適量)。
孔子回答他的學生說,這樣這麼好的人死了,我不為這樣的人哭,要為怎樣的人哭?
既然孔子這麼傷心,是很捨不得這學生吧?
應該是。
但這個故事還沒結束,顏回的父親因為付不出棺槨費而想找孔子要錢,他跟孔子說,你也是很疼愛顏回的,要不你把你的馬車賣了,幫我湊一湊棺槨的錢吧?
結果,孔子回應:吾從士大夫以後,不可以徒行也。意思是當了士大夫之後,覲見貴族或上朝,都需要馬車,所以我不能沒馬車阿!所以不能賣馬車給你籌錢阿!
這就是鐵鐵不動搖的人際界限阿!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孔子這樣分的很明白,傷心歸傷心,馬車不能借就是不能借。因為人的情感和想法很容易連動在一起,因為一時於心不忍就配合對方,忍耐自己。
只是,最終事情過後,我們都要回過頭來看,當初的付出,是不是自己能「無怨無尤無悔」?
若有所後悔,那就可以在事前多三思,也許自己並不想付出這麼多,那就能多多練習自我覺察「自己是什麼情境下會衝動配合?」,也練習勇敢拒絕來把握好人際界限。
#如果你在人際上時常被予取予求的對待,#如果你在人際上無法完全做自己
#歡迎你來養心齋超直覺諮詢,定能直指問題核心。
Image
------------------------------------------------------------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Image
快速預約諮詢=》點擊連結,就可寫下你的焦慮心事,給您專業意見+超直覺洞悉,讓您對問題有概念的處理方向
加入養心齋好友,查看諮詢方案與價格
養心齋官網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養心齋人生導師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小芬(化名)在網路上po出的問題,她描述她的家人與男友,對於她現在內勤的工作薪水低(28k)感到不滿意,她努力找新工作外勤送貨的工作,已談妥薪資有38k,但是家人覺得危險也不希望她去。原本的工作卻又已談妥離職,因為同事們捨不得她,就有些虧她的玩笑話語,「你要拋下我們往大好的前程去…」,小芬聽了刺
這是案主在網路上的匿名發文: https://www.farhugs.com/questions/2949 而下面是我的諮詢回應: 您是問要怎麼走過去,而比較不會受影響嗎? 有個關鍵是,你要對男友的「核心特質」有所認識, 了解核心特質後,也要能解釋, 為什麼男友選擇這樣的溝通方式? 要怎麼因應?接
這真是一個千古難解的問題啊!幾乎就和問老公,如果老婆和老媽一起掉下水要先救哪一個好?是等級相當的問題了。 問題處理的困難點,其一,來自女生間的情感是很緊密連結的,尤其稱得上是閨密者,幾乎對方的大小事(包括與男友間的親密情事)都知道,無形之中,雖未相互認識(明識)的兩個人,就像隱藏版朋友一樣,是有一定
在情感諮商中,最常被個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心理師,我不知道我要不要繼續交往下去,我想要跟他攤牌,好好說清楚我們的關係,看看有沒有辦法調和我們的矛盾點,他有誠意繼續嗎?他有辦法改變那些我不喜歡的地方嗎?這樣我們才走得下去…」 在經營感情中,愛情的全貌有時讓人看不清,因為感情不是全然的好,或全然的壞,甚
當人在面對生命的老化時,有上述不利的因子會出現,這也讓我想起聖嚴法師的一句話:我們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心靈、健康自己的心靈,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遇困難與打擊。 可以說年老的不利因子,將使我們把自己個性中的特質、傾向,表露無遺。怎麼樣類型的人在年老時容易憂鬱? 怎麼樣特質的人又能在年老中從容不迫,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這是小芬(化名)在網路上po出的問題,她描述她的家人與男友,對於她現在內勤的工作薪水低(28k)感到不滿意,她努力找新工作外勤送貨的工作,已談妥薪資有38k,但是家人覺得危險也不希望她去。原本的工作卻又已談妥離職,因為同事們捨不得她,就有些虧她的玩笑話語,「你要拋下我們往大好的前程去…」,小芬聽了刺
這是案主在網路上的匿名發文: https://www.farhugs.com/questions/2949 而下面是我的諮詢回應: 您是問要怎麼走過去,而比較不會受影響嗎? 有個關鍵是,你要對男友的「核心特質」有所認識, 了解核心特質後,也要能解釋, 為什麼男友選擇這樣的溝通方式? 要怎麼因應?接
這真是一個千古難解的問題啊!幾乎就和問老公,如果老婆和老媽一起掉下水要先救哪一個好?是等級相當的問題了。 問題處理的困難點,其一,來自女生間的情感是很緊密連結的,尤其稱得上是閨密者,幾乎對方的大小事(包括與男友間的親密情事)都知道,無形之中,雖未相互認識(明識)的兩個人,就像隱藏版朋友一樣,是有一定
在情感諮商中,最常被個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心理師,我不知道我要不要繼續交往下去,我想要跟他攤牌,好好說清楚我們的關係,看看有沒有辦法調和我們的矛盾點,他有誠意繼續嗎?他有辦法改變那些我不喜歡的地方嗎?這樣我們才走得下去…」 在經營感情中,愛情的全貌有時讓人看不清,因為感情不是全然的好,或全然的壞,甚
當人在面對生命的老化時,有上述不利的因子會出現,這也讓我想起聖嚴法師的一句話:我們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心靈、健康自己的心靈,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遇困難與打擊。 可以說年老的不利因子,將使我們把自己個性中的特質、傾向,表露無遺。怎麼樣類型的人在年老時容易憂鬱? 怎麼樣特質的人又能在年老中從容不迫,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無條件愛與接納的主題,作者透過個人心得以及與先生的討論,解釋瞭如何過度解讀他人言行,以及對於自我價值和接納的迷思。文章中透露出作者對於自我認知和改變的體悟,希望能夠真實面對自我的情感和價值。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如果當你發現别人越来越不把你當一回事,那是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么東西,一要你就給。要知道:有的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做人除了說YES之外,還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来的。有原則的拒絕,比無原則的幫忙,你會更有價值。交人交心,澆樹澆根!真誠
Thumbnail
生而為人,我們只能要求自己,無法要求他人,因為心不好控制,也由不得自己。好比如,我們要求每一位手足也要跟自己一樣孝順,偏偏手足用自己的標準衡量覺得已經夠孝順了,這就是每個人對事情的要求和看法不同,互相勉強只是互相為難,更是一種執著和放不開。 有一位先生,開車途中看見一名女士卡在右側的小巷子想順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自古斗米養恩、升米養仇,幫一個小忙,很多人湧泉相報,但時時刻刻對人好,反倒有人食髓知味,不幫她時卻生氣起來,彷彿他的失敗皆我們的錯。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無條件愛與接納的主題,作者透過個人心得以及與先生的討論,解釋瞭如何過度解讀他人言行,以及對於自我價值和接納的迷思。文章中透露出作者對於自我認知和改變的體悟,希望能夠真實面對自我的情感和價值。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如果當你發現别人越来越不把你當一回事,那是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么東西,一要你就給。要知道:有的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做人除了說YES之外,還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来的。有原則的拒絕,比無原則的幫忙,你會更有價值。交人交心,澆樹澆根!真誠
Thumbnail
生而為人,我們只能要求自己,無法要求他人,因為心不好控制,也由不得自己。好比如,我們要求每一位手足也要跟自己一樣孝順,偏偏手足用自己的標準衡量覺得已經夠孝順了,這就是每個人對事情的要求和看法不同,互相勉強只是互相為難,更是一種執著和放不開。 有一位先生,開車途中看見一名女士卡在右側的小巷子想順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自古斗米養恩、升米養仇,幫一個小忙,很多人湧泉相報,但時時刻刻對人好,反倒有人食髓知味,不幫她時卻生氣起來,彷彿他的失敗皆我們的錯。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