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消失一陣子,淺談中年危機雜感

最近消失了一陣子,現在才有空浮出水面來跟大家打個招呼。
為什麼消失?
最近工作上應該會有蠻大的變動,很要好的同事離職了,內部的架構調整目前都還不確定性很高。
每天疲於接手後續事項與會議就很忙了,但心中對未來的迷茫感應該是更大的壓力來源(嘴角已經失守,都長皰疹了)
不知道是否也有人跟我一樣呢,剛過三十歲的時候還好,但現在走到三字頭的中間,越來越肯定這社會看你的眼光與期待越來越高,相對地標準也越來越嚴苛。
好像有時候,就是會一個人孤單的走一段
好像有時候,就是會一個人孤單的走一段
我想這就是一條無形的分水嶺,漸漸地將社會的人群像紅海般一分為二,少數的向上爬,晉升管理職或突破重圍創業;而大多的無論是被淘汰或被年輕人取代,都逐漸往下。
這應該算是台灣奇妙的社會現象?對於年齡增長的社會人士,願意給予的彈性越少,且條件越差,或許這就是之前聽前輩說的『中年危機』。
當然,我目前還只是步入危機的前哨,在這個階段(我想應該直至50歲),可能就會逐漸分出結果。
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簡述一下我的背景,從高中開始單親家庭長大,家裡有三個孩子,能支撐起生活就了不起了,想當然爾後續的求學過程中擁有的大略是基本資源,基本的學貸揹的牢牢地。從高中就肯定知道自己沒什麼本錢可以揮霍,所以從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就肯定不再念書開始物色工作,畢業即入社會,之後就是不間斷的工作,沒有中斷期一直到今天。
在當時我的工作就業機會在雙北比較多,所以一開始我就北上租屋工作,那時的菜鳥薪水都普遍不高(我實在有夠羨慕現在出社會的新人,是不是年輕人不好找的關係,起薪有時候高到跟你已經出來工作幾年的薪水一樣)。
我也有自知之明,我工作都不間斷,(不喜歡待業期或任何不穩定的感覺),並且努力存錢(以正常生活必要支出加上小額娛樂費準則下),庸庸碌碌,但還是直到28歲才還完學貸,理所當然的直到30歲,發現自己才剛開始,帳簿本一翻開,只有十幾萬。
猛然驚覺這樣的速度實在差別人太多,原本不著急的我感到危機,也因緣際會藉由介紹得到了更高薪的工作,現在存錢的速度快了些,但也不確定不景氣的狀況下能繼續這個工作多久,更何況存的這點錢,離買房真的是跟去西天取經一樣差不多遙遠。
怎麼就被現實打臉了呢?
三十後,看著身邊的朋友,結婚、生子、買車、買房,(我必須老實說這種人蠻多,家裡出頭款,抑或是家裡房子賣掉分給孩子),更開始有一點孑然一身的脫離感。
啊,原來是這種感覺啊。
還記得2字頭的時候,還信心滿滿有志氣,覺得自己養得活自己是基本,白手起家的故事也不是沒聽過,都還是有機會的。但這種希望感逐漸消失,取代而之的是偶爾夜深人靜時會出現一點恐慌感與忌妒。
原生家庭的資源原來落差的確就是這麼大,難怪書裡都笑說投胎比努力更重要。
原來那個笑,是笑中帶淚的笑
看著原生家庭拿錢拿房子出來的、家裡本身是公司有鐵飯碗的、不工作賴在家也不需要擔心的那些人,說不忌妒是騙人的。
尤其最近工作上又遇到了許多搖搖擺擺,焦慮感雖然還不到嚴重,但就是隱隱地貼伏在我的表皮籠罩著我,總是忍不住去想那個不知道的未來。
但我只能告訴自己,在社會上和我一樣汲汲營營的人還是很多,就算惶恐,人生也還是要走下去。雖然不知道這樣的心情到什麼時候可以穩定,但以刻作為紀錄,期待回頭來看也有一笑置之的一天。
如果你也剛好跟我雷同狀況,希望也讓你知道,你不孤單。
: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