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是一種由大腦分泌的賀爾蒙,會激起強烈的渴望,使我們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打破誓言,它是充滿力量和危險的雙面分子,支配著人類的情緒、行為及命運。
這學期有一門必修課叫做「消費者行為」,老師偶然帶我們討論了影響大腦的四種快樂物質,包含多巴胺、腦內啡、血清素及催產素。恰巧的是我下課到圖書館的新書專區晃晃,便一眼看到這本書,藉此更深入了解了一下多巴胺。
第一個改變我想法的觀點是:多巴胺的功能是帶來不滿。並非當下的快感達到某種程度,就會感到滿足,舉例來說,為何手機越滑越空虛還是不肯停、為何明明不餓卻還是繼續吃東西,因為人類的生存本能只會考慮不知道有沒有下一餐,所以現在就要吃到滿足。
既然多巴胺是個雙面因子,我們就來討論它的雙面性,在正向面,大腦受多巴胺影響,會產生強大的自我效能感,旁邊的人都會讓路給它,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會覺得如果勝率低那就不要打,避其鋒芒,這就是為什麼比賽開始前要有叫囂環節,在氣勢上先壓制對手;相反的,如果在生活中太容易獲得滿足,多巴胺不發揮作用,我們會什麼都不做直接擺爛。
人固然要有長期主義,是日復一日堅持的目標,但也要有在執行的過程中就能獲得滿足的興趣,多巴胺這種欲望分子可以協助我們定義目標,而目標又可以定位生活,但我們同時也需要當下分子,透過興趣及當下的喜悅才可以持續生活,未來分子跟當下分子的重要性,大抵就像你為了什麼而活、以及你要怎麼生活。
我們習慣在腦中不斷檢視自己已知的資訊,有時也會偶爾冒出一些驚人的原創想法,只是這些創意並不常見,而且通常是在我們關注其他事情,而非刻意將創造力用於手頭任務時出現的,因此關注現實,也就是專心完成此刻實際進行的任務,才能拓展腦中處理資訊的管道。當我們專注在此處當下,身體又能蒐集到更多更廣的情報,多巴胺也會有更多素材可以建立模型,以便精準預測未來,想出更多新計畫。
書中這段話我感觸極深,已經親身見證太多次這世界連結起來的奇妙感受,比如在一部電影中注意到但還未了解的東西,就出現在手上翻開的雜誌裡,像是世界早已知道你在想什麼,並把那東西端到你面前,我總覺得這是自己經驗的累積,從一個一個看似毫無相關的點,偶然的連成線,最後織成一張網等等。
而最近參加了一些創意競賽,我總能提出適當且創意的點子,那些點子是突然跑進我的頭腦裡的,決不是我去找的,而且都跟我最近接觸的東西有關,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了解到,在我專注地過著生活嘗試新鮮事物時,全部的所見所聞都會跑進我大腦的資料庫裡,在未來需要用到時,便會浮現出來。
夢想太豐滿,奈何現實太骨感,未來屬於想像,現實屬於經驗,我們能做的就是尋求中庸、找到欲望分子和當下分子的平衡,克服對更多更好的癡迷,學會欣賞現實無盡的複雜性,並專心享受手裡擁有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