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不會?或只是還沒準備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往往希望孩子能夠在起跑點上贏得優勢,並提前學習一些知識和技能。然而,這樣卻可能扼殺孩子的學習熱情。

皮亞傑認知理論

根據皮亞傑認知理論,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並在這個趨勢中逐漸成熟。
  • 孩子在7歲前為《前運算期》,孩子能夠思考,但〔缺乏邏輯思維〕
  • 7歲左右進入《具體運算期》,孩子能夠對〔具體事物進行邏輯思考〕
  • 直到《形式運算期》,孩子才能夠進行〔抽象思考〕,大約是11歲左右。

理解孩子的認知成長

我們在親友間也觀察到女孩開竅得較早,許多男孩到國中,功課突飛猛進,也就是俗稱的「大雞晚啼」。孩子學不會,只是慢了點,未必是能力不足。
就像是家長指導孩子課業,常覺得小孩的作業很簡單,「怎麼不會寫?」「講了三遍怎麼還是聽不懂?」但我們在同樣年紀也深受學習困擾,不是嗎?為什麼我們現在可以呢?因為家長早已越過《形式運算期》,所以理解力是足夠的。
每個孩子的認知成長速度不同,因此過早的學習或期待可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當孩子的認知未達成熟時,家長強迫孩子學習可能讓孩子感到壓力,並產生學習挫折感和恐懼。這種情況下,孩子可能會失去學習的熱情,對學習產生排斥與反感。

『兒童何時可以學程式呢?』

身在程式教育現場,家長常問這個問題。
程式需要抽象思考的能力,11歲以後是最佳的年齡,像是我們耳熟能詳的C、Python等語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開發的Scratch程式語言,提供《具象》的程式積木可以幫助年輕一點的孩子理解。然而,當程式複雜一些,許多孩子可能因為不理解,而產生排斥與挫折、影響進一步的學習。
因此,我們還是建議孩子準備好再開始學,小學四年級是較適當的年紀。

讓孩子擁有學習熱情

選擇適合孩子認知發展的學習,可以激發出孩子最大的潛能。當他們掌握了必要的認知能力,在可以勝任學習的狀態下,就能營造出更多的學習熱情與成就感。
千萬別讓孩子跌倒在起跑點喔!
avatar-img
21會員
14內容數
AI教育沙龍是一個旨在幫助家長理解和應對AI時代教育挑戰的平台。隨著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教育領域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AI教育沙龍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學習的空間,共同探討在AI時代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成長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I教育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餐廳中,偶見小小孩安安靜靜、目不轉睛的使用平板或手機。家長或許覺得孩子使用3C很厲害,也可以不受打擾的聊天、吃飯,但日後面臨的挑戰與風險不可不知。根據研究,學齡前兒童使用3C超過1小時,會造成情緒反應、焦慮、專注力問題、攻擊行為、過動症綜合症狀與對立挑釁等狀況。如何避免沈迷3C,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現今數位科技發展迅速,孩子們從小就開始接觸電腦已成為家長們的一大煩惱。許多人擔心,過早接觸電腦會增加孩子近視的風險,但其實這並不完全正確。 近視的主要成因是因為長時間近距離觀看物體,導致眼睛的調節功能減退。因此,長時間《小範圍》內閱讀、寫作業、使用3C產品都可能造成近視。
《程式》被視為一種補習學科,但筆者提供不同的觀點。補習通常為了更好的成績,也追求標準答案,往往限制孩子對學習的想像。然而,《程式魔法》不僅沒有標準答案,還能提升自學能力、建立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質,是極佳的才藝課。尤其,真實世界沒有標準答案,如何讓孩子擁有自信,迎向人工智慧時代呢?讓孩子來體驗看看吧!
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打瞌睡、擺動身體,講話,讓家長感到十分困擾。這些現象是因為孩子缺乏定力嗎?筆者在教學現場觀察到一個神奇的現象:孩子「自學」時,是坐得住的。而孩子坐不住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學習進度超前,或是缺乏學習動力與熱情。該怎麼辦呢?
學習魔法的目的是創造驚喜、幸福與期待。因此全方法的魔法學習是很重要的。 我們將「使用者設計」與「程式心法」等 72 個小魔法融入教材,讓小魔法師在快樂學習、快樂創作中,打下扎實的魔法基礎,成為自信快樂的小魔法師!
還記得兒時沈浸於「小魔女DoReMi」、「魔女宅急便」、「哈利波特」魔法故事,津津樂道「哆啦A夢」的神奇道具嗎? 如果,你有一根魔法棒,有一個百寶袋,最想擁有的魔法與道具是什麼呢? Coding 是21世紀最酷炫的魔法。但「戲法人人會變」,如何滿足大家對魔法的期待與驚喜,「巧妙各有不同」。
在餐廳中,偶見小小孩安安靜靜、目不轉睛的使用平板或手機。家長或許覺得孩子使用3C很厲害,也可以不受打擾的聊天、吃飯,但日後面臨的挑戰與風險不可不知。根據研究,學齡前兒童使用3C超過1小時,會造成情緒反應、焦慮、專注力問題、攻擊行為、過動症綜合症狀與對立挑釁等狀況。如何避免沈迷3C,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現今數位科技發展迅速,孩子們從小就開始接觸電腦已成為家長們的一大煩惱。許多人擔心,過早接觸電腦會增加孩子近視的風險,但其實這並不完全正確。 近視的主要成因是因為長時間近距離觀看物體,導致眼睛的調節功能減退。因此,長時間《小範圍》內閱讀、寫作業、使用3C產品都可能造成近視。
《程式》被視為一種補習學科,但筆者提供不同的觀點。補習通常為了更好的成績,也追求標準答案,往往限制孩子對學習的想像。然而,《程式魔法》不僅沒有標準答案,還能提升自學能力、建立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質,是極佳的才藝課。尤其,真實世界沒有標準答案,如何讓孩子擁有自信,迎向人工智慧時代呢?讓孩子來體驗看看吧!
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打瞌睡、擺動身體,講話,讓家長感到十分困擾。這些現象是因為孩子缺乏定力嗎?筆者在教學現場觀察到一個神奇的現象:孩子「自學」時,是坐得住的。而孩子坐不住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學習進度超前,或是缺乏學習動力與熱情。該怎麼辦呢?
學習魔法的目的是創造驚喜、幸福與期待。因此全方法的魔法學習是很重要的。 我們將「使用者設計」與「程式心法」等 72 個小魔法融入教材,讓小魔法師在快樂學習、快樂創作中,打下扎實的魔法基礎,成為自信快樂的小魔法師!
還記得兒時沈浸於「小魔女DoReMi」、「魔女宅急便」、「哈利波特」魔法故事,津津樂道「哆啦A夢」的神奇道具嗎? 如果,你有一根魔法棒,有一個百寶袋,最想擁有的魔法與道具是什麼呢? Coding 是21世紀最酷炫的魔法。但「戲法人人會變」,如何滿足大家對魔法的期待與驚喜,「巧妙各有不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兒童在六歲左右會經歷一次重要的大腦發育變化,使他們從“發現式學習”轉向“掌控式學習”。在這種轉變過程中,傳統的學徒制可能是最適合的學習方法。然而,現代的學校教育體制下,專注力成了最重要的能力。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閱讀心理學家Jeanne Chall將閱讀分為六個階段: 零階段「前閱讀期」:出生到上小學前。孩子開始認識標誌、單字、自己的名字、符號等,學習文字的概念、音韻的不同,也開始假裝讀書。 階段一「識字期」:一、二年級。孩子進入正規學校學習,開始大量認識國字、唸簡單的文章,也慢慢具備文字解碼能力,例如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孩童發展遲緩常常在2-3歲逐漸表現,可透過網路搜尋,或就醫進行全面性評估。發展障礙分為認知、語言、感官、及社會情緒等類型,並非單獨存在。雖無法根治,但早期療育可扮演重要角色,此為關鍵治療期。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兒童在六歲左右會經歷一次重要的大腦發育變化,使他們從“發現式學習”轉向“掌控式學習”。在這種轉變過程中,傳統的學徒制可能是最適合的學習方法。然而,現代的學校教育體制下,專注力成了最重要的能力。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閱讀心理學家Jeanne Chall將閱讀分為六個階段: 零階段「前閱讀期」:出生到上小學前。孩子開始認識標誌、單字、自己的名字、符號等,學習文字的概念、音韻的不同,也開始假裝讀書。 階段一「識字期」:一、二年級。孩子進入正規學校學習,開始大量認識國字、唸簡單的文章,也慢慢具備文字解碼能力,例如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孩童發展遲緩常常在2-3歲逐漸表現,可透過網路搜尋,或就醫進行全面性評估。發展障礙分為認知、語言、感官、及社會情緒等類型,並非單獨存在。雖無法根治,但早期療育可扮演重要角色,此為關鍵治療期。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