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式教學的缺點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年跨領域結合不同學科的主題式教學很夯,但有許多老師在嘗試後,認為效果似乎沒有想像中好,我猜原因或許出在於學生沒有足夠深入或廣度的知識去理解與延伸學習,這些與生活貼近的主題似乎很實用,上起課來也很有趣,但是當學生沒有能力進一步深入探索或舉一反三的去思考,這些生動的主題式學習容易流於太過簡單,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且與實施百年的分科教學相比較,傳統的分科教育容易測出學生有沒有真的理解與吸收,換句話說,主題式教學不容易評量出學生的學習狀況。
最後是老師與學生早已習慣排排坐的講台授課,對於主題式教學進行時的混亂跟不確定性,不容易適應也是可想見的。
因此如何結合分科目教學與主題式教學兩者的好處,謹慎規劃主題式教學的內容與呈現方式,才能兼顧學習動機的引導及有效的學習。

為何要學習歷程與主題探索

過去只看考試成績,為了考高分,只好不斷地反覆訓練,要求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填下標準答案,這種只重結果的學習方式,正是殘害好奇心的罪魁禍首。
何況這是個複雜的世界,以為任何事情都有標準答案的僵化思考態度,顯然也不是多元化社會需要的人才,而且若談背誦標準答案,人再怎麼厲害,顯然比不上AI人工智慧;現在隨時可以無線上網,三秒鐘就能從網路上獲得最詳盡的解答,知識的價值恐怕已經要重估,這也是為什麼108課綱從考試題目到大學入學選才方式都必須改變的原因,考試成績愈來愈不重要,108課綱的精神是希望筆試的成績只當作一個「門檻」,最後選才的關鍵是看「學習歷程檔案」,這與全世界的趨勢是一致的。
今年(2021年)全美國已有數千所大學共同決定甄選學生不再看考試成績,同樣的,在今年美國已有數十家最知名的大企業聯合決定,徵選新進員工完全不看大學學歷。
「學歷」在AI人工智慧時代,已被「學力」取代,而學習能力的檢視方式各國都還在尋找與發展中,目前台灣是以「學習歷程檔案」當參考。
透過自主學習,找回關心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尤其透過專題計畫的議題選擇,可以訓練一個人從發想到執行及反思,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學習歷程檔案發展自己的多元智慧
以前各級的入學考試大多以紙筆測驗為主,即使考題出得靈活有創意,能檢測出的能力還是很有限的,如今進入大學以學習歷程檔案為主要檢視項目時,才有機會看到一個人的多元智慧,也因為學習歷程以自主學習為主,所以的確也可以藉此發展出自己的多元智慧。
最早期以記憶背誦為主的考試,我們會以為記憶力強就是比較有智慧,但是經過心理學家多年的探討,最早的共識是認為智慧就是包括從經驗中學習和成功適應周遭環境的兩種能力,近年有學者認為必須包括文化元素,也就是在某種文化脈絡中,解決問題或創造有價值的作品的能力。
近年哈佛大學霍華嘉德教授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也廣被引用。他認為每個人至少具有八種智慧:語文、邏輯數理、視覺空間、音樂、身體動覺、內省、人際、以及自然觀察。
基本上每個人都具有這八種能力,但是擅長的程度不同,這些能力都可以被培養或加強,但是也可能被忽略。每個人自主學習來規劃專案計畫時,就可以善加利用自己較強的能力來做出令老師驚艷的作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五月初要跟朋友到花蓮,跟著廖鴻基老師搭船去賞鯨,老婆大人建議,要我在行前開個線上讀書會,導讀廖鴻基的書,先做點功課,讓大家在賞鯨及及與了老師一整天的導覽中更有收穫。 於是在家裡的「書櫃們」尋找一番,找出七本廖鴻基老師寫的書,老婆大人也到市立圖書館借了其餘十來本家裡沒有的,基本上,廖老師的著作十之
    荒野保護協會去年選出第十屆的理監事將帶領荒野邁入三十周年。 從荒野創立時的第一批幹部起,我們有計畫的在每屆改選時都會引進些新伙伴,這麼一屆一屆的讓出舞台,到了第十屆總算當年創會及第一年就加入的志工幹部將會全部退出常務理事會,盤點下一屆可能接手的幹部,大概都是五十歲上下,荒野志工資歷十五年左右的伙伴。
    門口小徑兩徹各有一棵油桐,對門那棵已開花了,落滿車頂… 桐花盛開的自然盛宴 與AB寶要去走油桐花步道前,我先找出同樣住在社區裡的徐仁修老師所寫的「森林中最優美的一天」這一篇文章給她們看。 文章中所描述的森林步道入口,離我們的住家只有不到九十公尺的距離。徐老師這麼描述著:「小徑越過山澗到對岸,然後斜升
    疫情真的結束了,昨天(周五)一直到下周四,天天都有演講,其他各種活動邀約也逐漸佔滿行事曆。 忙有兩種,一種是行程很多,一種是表面行程之外,背後有更多很耗心神腦的準備功夫。對我來說,第一種忙根本不算什麼,因為早上醒來到睡覺之間,不管你是在家追劇、滑手機還是在外奔波趕赴一個又一個邀約,都是一樣呼吸,消耗
    因為有視訊演講,今天就留在家裡準備,沒有進診所。一早跟老婆大人在社區步道散步,她循例帶個垃圾袋與夾子順便撿垃圾。 這條出入口都在社區內,沿著溪流的山徑,也是荒野保護協會每年在四、五月,油桐花盛開與螢火蟲飛舞時,辦自然導覽的地點之一。 出了步道回到社區的產業道路,發現路邊有好幾個只喝一半就被丟棄的瓶
    古時候,有個民間習俗,在嬰兒出生時,父母會挨家挨戶去向鄰居祈求一塊舊布,然後就這收集來的數百塊舊布縫製成嬰兒的衣服,稱為百衲衣。據說能保祐嬰兒的平安成長、長命百歲。 這個傳說很令我感動。碎布縫製的衣服應該沒有什麼特別的魔力,特別的是那衣服聚集了眾人的祝福,穿在小孩身上,小孩也會體會到他是承受了多少人
    因為五月初要跟朋友到花蓮,跟著廖鴻基老師搭船去賞鯨,老婆大人建議,要我在行前開個線上讀書會,導讀廖鴻基的書,先做點功課,讓大家在賞鯨及及與了老師一整天的導覽中更有收穫。 於是在家裡的「書櫃們」尋找一番,找出七本廖鴻基老師寫的書,老婆大人也到市立圖書館借了其餘十來本家裡沒有的,基本上,廖老師的著作十之
    荒野保護協會去年選出第十屆的理監事將帶領荒野邁入三十周年。 從荒野創立時的第一批幹部起,我們有計畫的在每屆改選時都會引進些新伙伴,這麼一屆一屆的讓出舞台,到了第十屆總算當年創會及第一年就加入的志工幹部將會全部退出常務理事會,盤點下一屆可能接手的幹部,大概都是五十歲上下,荒野志工資歷十五年左右的伙伴。
    門口小徑兩徹各有一棵油桐,對門那棵已開花了,落滿車頂… 桐花盛開的自然盛宴 與AB寶要去走油桐花步道前,我先找出同樣住在社區裡的徐仁修老師所寫的「森林中最優美的一天」這一篇文章給她們看。 文章中所描述的森林步道入口,離我們的住家只有不到九十公尺的距離。徐老師這麼描述著:「小徑越過山澗到對岸,然後斜升
    疫情真的結束了,昨天(周五)一直到下周四,天天都有演講,其他各種活動邀約也逐漸佔滿行事曆。 忙有兩種,一種是行程很多,一種是表面行程之外,背後有更多很耗心神腦的準備功夫。對我來說,第一種忙根本不算什麼,因為早上醒來到睡覺之間,不管你是在家追劇、滑手機還是在外奔波趕赴一個又一個邀約,都是一樣呼吸,消耗
    因為有視訊演講,今天就留在家裡準備,沒有進診所。一早跟老婆大人在社區步道散步,她循例帶個垃圾袋與夾子順便撿垃圾。 這條出入口都在社區內,沿著溪流的山徑,也是荒野保護協會每年在四、五月,油桐花盛開與螢火蟲飛舞時,辦自然導覽的地點之一。 出了步道回到社區的產業道路,發現路邊有好幾個只喝一半就被丟棄的瓶
    古時候,有個民間習俗,在嬰兒出生時,父母會挨家挨戶去向鄰居祈求一塊舊布,然後就這收集來的數百塊舊布縫製成嬰兒的衣服,稱為百衲衣。據說能保祐嬰兒的平安成長、長命百歲。 這個傳說很令我感動。碎布縫製的衣服應該沒有什麼特別的魔力,特別的是那衣服聚集了眾人的祝福,穿在小孩身上,小孩也會體會到他是承受了多少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以下是講話內容的重點條列: 1. **AI與教學的調整必要性**: - AI無法創造,但能輔助教育模式的變革。 - 傳統講課方式對學生學習成效有限,需調整策略。 2. **學生學習動機與挑戰**: - 假設學生不喜歡學科,尤其是英語課程。 - 學生需要感興
    Thumbnail
    台灣高中生現在最討厭的制度大概就是學習歷程吧~每個老師講的都不一樣,也不知道誰講的才是對的?聽了一大堆講座,但真正要動手的時候又不知該從何做起? 你碰到的很多問題我也經歷過,希望能透過這篇說明一些問題和寫學習歷程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藉此走的更順利一些。祝 學弟妹順利學測就上~
    Thumbnail
    想要寫寫些關於以前學習的一些想法 有種對於教育說法會認為,考試單選題會只求一個標準答案,這種標準化的做法讓人容易忽視真正的思考能力 但是,後來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考題是多選題或開放式問題呢? 反而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不確定,更難掌握
    Thumbnail
    越來越多人思考大學教育是否必要,隨著時代變遷,什麼才是學習關鍵? 主動學習能力比學歷更重要,學習多元化,探討學習思維正隨科技變革。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似乎都忽略了培養孩子基本能力的關鍵性。以文字語言能力為例,雖然許多人認識了許多字詞,卻難以流暢地撰寫最基本的文章;再者,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許多人的思緒總是紊亂不清。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以下是講話內容的重點條列: 1. **AI與教學的調整必要性**: - AI無法創造,但能輔助教育模式的變革。 - 傳統講課方式對學生學習成效有限,需調整策略。 2. **學生學習動機與挑戰**: - 假設學生不喜歡學科,尤其是英語課程。 - 學生需要感興
    Thumbnail
    台灣高中生現在最討厭的制度大概就是學習歷程吧~每個老師講的都不一樣,也不知道誰講的才是對的?聽了一大堆講座,但真正要動手的時候又不知該從何做起? 你碰到的很多問題我也經歷過,希望能透過這篇說明一些問題和寫學習歷程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藉此走的更順利一些。祝 學弟妹順利學測就上~
    Thumbnail
    想要寫寫些關於以前學習的一些想法 有種對於教育說法會認為,考試單選題會只求一個標準答案,這種標準化的做法讓人容易忽視真正的思考能力 但是,後來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考題是多選題或開放式問題呢? 反而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不確定,更難掌握
    Thumbnail
    越來越多人思考大學教育是否必要,隨著時代變遷,什麼才是學習關鍵? 主動學習能力比學歷更重要,學習多元化,探討學習思維正隨科技變革。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似乎都忽略了培養孩子基本能力的關鍵性。以文字語言能力為例,雖然許多人認識了許多字詞,卻難以流暢地撰寫最基本的文章;再者,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許多人的思緒總是紊亂不清。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