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自我認同中獲得勇氣?

    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是「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但相對的,所有的幸福也來自於人際關係。幸福來自於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因此要追求幸福就必須要懷抱進入人際關係的勇氣。
    若我們在群體中感到不適,缺乏與人相處的勇氣,可能是因為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
    大多數人都是用普世的價值觀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例如:財富、社會地位、學歷職業等,當我們有著遠超他人的成就時,往往沈浸在優越感之中,從他人的肯定獲取自信。反之條件差的人,常會覺得自己矮人一截,經常陷入自卑情結,不敢在群體之中表達自己的立場,甚至感到格格不入。要改變這種狀況,應該扭轉觀念,建立自我認同,而非他人認同。
    所謂自我認同是一種主觀的認知,由自己來定義自己的價值。請相信只要我們抱持著正確的價值觀讓行動與思想相合,就能為他人帶來正面的影響,從而獲得他人的尊敬,不需要刻意逢迎也不需要費心包裝自己。
    該如何克服他人認同的慣性思維,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到在《被討厭的勇氣》中有著更精闢的答案,「把對自我的執著轉變為對他人的關心」。當體認到,我們只是群體中的一份子,並非世界的中心,不要只著眼於別人應該給予我們什麼,將焦點放在我們所能付出的,由此便能不再追求外在的虛榮。拋開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後,也更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也有能力不足之處,有助於建立自我認同。
    從貢獻他人中感受幸福
    阿德勒對幸福下了一個結論「所謂的幸福就是貢獻感」,讓自己感受到對別人有貢獻 。只要覺得自己能透過某種方式「帶給他人幫助」,那就是幸福的狀態。當我們能夠對他人產生貢獻,並且肯定自己在群體中的價值,便能擺脫不安與自卑,在群體中感受到歸屬感。
    我們因不被需要而不安,也因被需要而快樂。事實上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只是無法分辨當時的心理狀態。舉例來說:當在職場上,因為犯錯被老闆責罵, 你的不安是因為做錯事嗎?還是害怕被老闆認為能力不足,公司不再需要你?同樣地,當你因傑出的績效獲得獎金時,讓你感到開心的可能不是金錢本身,而是感受到對組織的貢獻,產生出被團體需要的滿足感。
    也許你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不知該如何貢獻他人?此時作者告訴我們,光是活著就能對他人產生貢獻。即便我們什麼都不做,沒有任何成就,但愛我們的人,因為我們的存在感受到幸福,這就是一種貢獻。若我們認同自己存在的價值,即使一無所有也能真心愛著自己,就能產生正面積極的力量,並且付諸行動,讓自己更加成長。
    對明白自己怎樣才會感到幸福的人來說,無論外在環境怎麼變化,都能找到自在舒適的狀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