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__刻意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6:28~我認為自己在很多方面是slow learner,當然我也有很快速學習的某些部分。而近年來卡關在吉他笨手、樂器遲緩兒的自我認知上,也不願意練習,甚至是不知道要練習甚麼才會進步。監測不到自己的進步。挫折感非常重。但聽到1萬個小時又當成聽聽而已。實在蠻想突破的。借來這本書,是1萬個小時的通俗說法的原出處,因此撇開1萬小時的(每天3小時大約9年又7週就可以造就專家)練習又練習。

我今天也在乘車期間翻閱書,而想到24小時中扣掉睡眠、休息娛樂,我或許每天可以做3-4種3小時的練習。當然我對於瑜珈舞蹈;音樂;繪畫;縫紉手工;種菜;練習也是一種生活,把時間投入到自己喜歡的興趣領域之中,不亦樂乎!

首先我翻閱的是前言,現在發現前言非常重要喔!

然後是第七章,之後打破我對於天分的刻板印象,天分指的竟是人類大腦與身體的適應力,兒童比大人有適應力,如果成人能夠保持適應力,也就持續可以學習新技巧。當然有些技巧囿於身體結構,似乎對成人較不利。

人人具備可塑性和適應力極高的大腦,只要有正確的訓練。完美音感並非天賦,發展出完美音感的能力才是,而且人人生來都具備這項天賦。

人的大腦有適應力,而訓練可以創造出之前不存在的技能。

人天生的潛能不具極限,潛能反而是一個可以擴張的容器,由我們一生做的各式各樣的事情塑造而成。

學習是發展潛能。你我可以創造出自己的潛能。

先驅會創造高目標效應,讓後來者覺得可以完成而不斷超越。

克服障礙之道不在於「更加努力」,而是「嘗試新方法」。以不同方式應對。

具有創造力、不願原地踏步、充滿動力的人對現況不滿,因而設法求進步、求創新。一旦先驅證明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做法,或者光是知道某件事可行,便足以激勵其他人一探究竟。

練習法分成

*天真練習法:學會就好的練習法

*目標練習法

*刻意練習法--刻意練習等於有方向和方法的目標練習法。刻意練習的目標在發展有效的心智表徵。而心智表徵反過來在刻意練習中扮演關鍵角色。富適應力的大腦面對刻意練習的重大改變,又發展出更精細的心智表徵。

挑戰做不到的事(這會讓你離開舒適圈),並且反覆練習,聚焦於自己的做法、自己的弱點、以及如何改善。

離開舒適圈一點點是最佳的作法,當然舒適圈會透過練習,不斷擴大。哈哈!

 目標練習法更有目的、更認真思考、更聚焦專注,尤其具備以下幾項特質:
(1)目標練習法有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
(2)目標練習法講求專注
(3)目標練習法需要意見回饋
(4)目標練習法要求跨出舒適圈

改善任何心智表徵的關鍵,幾乎都在於發展出能避免短期記憶的限制,以同時有效處裡大量資訊的心智結構。

頂尖專家監控並評估自身表現,必要時調整心智表徵以提升其效能。

挑戰恆定性,迫使身體發生變化。

想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有效學習一項技能,建議記住三個重點:專注投入、意見回饋、解決問題。

突破瓶頸的最佳方式,就是以新的方法挑戰自己的大腦或身體。

打破停滯狀態的方式比平常更用力地逼迫自己---一點點就好,不要太用力。這往往有助於找出自己被困住的地方。

表現的差異多源於本身察覺錯誤的能力高低。這一點是頂尖/傑出/優異的差別,以及自我練習的多寡。休閒時間三者一樣,然而頂尖者對於休閒時間更精確,以及保持體力的充足睡眠與午睡。

長期保持專注需要好體力與動機。

培養技能和習慣的同時,也維持興趣和動機。

動機有內外,處在好的環境激勵支持與好的教練,然後發展出自己覺察進步,帶來內在如同心流的動機。

每天至少固定練習1小時,找出動機開始與停止的點,減低干擾,進入相同興趣的團體,

覺察進步--小小目標的聚焦,進步時就小小獎勵。

日常生活中的懷抱夢想與透過刻意練習:阿丹計畫成為高爾夫球手;丹麥心理師練歌唱最後廣播播放;佛羅里達的機械工程師培養繪畫能力後繪製送人。

知識和技能的不同,出自培養專長的傳統方法和刻意練習法之間的核心差異。傳統方法著重知識,就算最終追求的是某種能力,例如解決特定類型的數學問題,或是寫一篇好文章,傳統做法都是提供知識以確保進展順利,強調的多是學生要應用所學知識。刻意練習正好相反,完全聚焦於技能表現及如何精進。

跟之前對學習的想法不同,知識不是重點,技能的進步才是。

專家的養成有四個階段(第七章)

1.產生興趣

2.變得認真

3.全心投入

4.開闢新路--超越自身領域的既有知識,做出有創意的獨特貢獻。

方法是邁向極限,自我精進的能力。

下苦功及長期維持專注。

以下我還沒有完全理解的部分↓

訓練完美音感,不聚焦於音量或者音色,而是色彩。(我還不知道方法是甚麼意思) 

「邊做邊學」:將一般的職場活動轉換為有目標的練習或刻意練習的機會。

邊做邊學的好處之一在於人會因此習慣練習,並常將練習放在心上。一旦了解經常練習的重要,察覺這樣做可能帶來的進步,平日便會利用機會化一般的工作為練習活動;久而久之,練習便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由練習驅動」的心態與頂尖專家的心態非常相似,頂尖專家正式如此時時練習,並尋找加強技能的方法。 

刻意練習組的教學目標並非灌輸學生知識,而是讓他們練習物理學家的思考方式。 每堂課還包含了「主動學習任務」。

心智表徵的建立不能靠思考,而是靠親身嘗試、失敗、修正,然後再試一次,如此反覆循環,最後不僅能為想要加強的技能發展出有效的心智表徵,也吸收了與技能相關的大量資訊。
老師在準備教案時,決定學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遠比決定應該具備那些知識有效。

另請參考以下兩個網誌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3810411  將精力與時間都投注在取得「小勝」

http://winm.pixnet.net/blog/post/45247461


獨立思考、自我覺察與自由。熱愛民主自由價值,靈性修行爲志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刻意練習法的重要性及其與其他練習方法的區別。無論是對於想提升某項技能的人,還是對於認為自己沒有天分的人,刻意練習法提供了一種高效且系統化的學習方式。文章深入探討瞭如何設定清晰的目標、獲取專業指導及持續獲得反饋,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透過實例解釋,讓讀者明白為何練習的質與量同樣重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多種提升學習能力的方法,包括刻意練習、間隔練習、不同場景學習及測驗。此外,文章探索了自由技藝、批判性思維和文化自覺的概念,並提供如何提升創造力和提升學習效率的實用建議。透過這些策略,讀者能夠在不同領域中自主學習和獲取知識,最終達成自我提升和成長。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發現你身上的天賦是此生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任務,在學校我學程式設計,可是我的左腦非常不好使,因此學習過程非常痛苦,至今我很少透露這個秘密,因為會嚇到他人,實在是因為我的電腦技能實在太讓人恥笑了,所以說,如果我們都能提早認識到自己天賦,去打磨、去使用,那人生的樣貌將會有多麽的不一樣,肯定會活的很像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微精通(micromastery)指的是在有限的範圍做一件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而且越做越好、不斷進步,讓人產生很大的滿足感,你不用每學習一項技能就要耗費一萬個小時,短短時間內就能有成果,而且成果看來還很不錯,你會越做越有成就感。 成功不是花數個小時追求事情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所累積的功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刻意練習法的重要性及其與其他練習方法的區別。無論是對於想提升某項技能的人,還是對於認為自己沒有天分的人,刻意練習法提供了一種高效且系統化的學習方式。文章深入探討瞭如何設定清晰的目標、獲取專業指導及持續獲得反饋,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透過實例解釋,讓讀者明白為何練習的質與量同樣重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多種提升學習能力的方法,包括刻意練習、間隔練習、不同場景學習及測驗。此外,文章探索了自由技藝、批判性思維和文化自覺的概念,並提供如何提升創造力和提升學習效率的實用建議。透過這些策略,讀者能夠在不同領域中自主學習和獲取知識,最終達成自我提升和成長。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發現你身上的天賦是此生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任務,在學校我學程式設計,可是我的左腦非常不好使,因此學習過程非常痛苦,至今我很少透露這個秘密,因為會嚇到他人,實在是因為我的電腦技能實在太讓人恥笑了,所以說,如果我們都能提早認識到自己天賦,去打磨、去使用,那人生的樣貌將會有多麽的不一樣,肯定會活的很像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微精通(micromastery)指的是在有限的範圍做一件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而且越做越好、不斷進步,讓人產生很大的滿足感,你不用每學習一項技能就要耗費一萬個小時,短短時間內就能有成果,而且成果看來還很不錯,你會越做越有成就感。 成功不是花數個小時追求事情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所累積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