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8|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拼教養的時代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在一個很吵鬧的班級狀態下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好。」
小女孩說了謝謝後就這樣拿走了削鉛筆機用,這時候又有另外一位小孩想要借削鉛筆機,老師卻因為忘記前面已經借給設計師的女兒,大聲的在罵說是誰拿了削鉛筆機沒有說,這時候小女孩很自然的跟老師說是他拿的,剛剛有跟老師說要借老師也同意了,但老師應該是因為太忙而且學生又吵鬧,已經完全不記得前面自己答應小女孩借他了,所以開始罵小女孩為什麼拿走東西都沒有說,批哩啪啦的就開始責怪小孩。
被莫名其妙責罵一頓的小孩頓時不知所綽,也無法好好回答老師中間問他的質問,老師這時候又加罵了一句話「你不會講話嗎?你是啞巴嗎?去後面罰站。」就這樣小女孩當天就被情緒遷怒的老師這樣給處理了,回到家後他在睡前小心翼翼的跟媽媽說自己今天在安親班哭了,整個故事的全貌才讓媽媽知道,然後隔天小女孩就留下了陰影不敢再去安親班。
設計師媽媽在這個事件的處理是非常及時的,首先打給安親班核對事實的經過與孩子的描述是否正確,這時候老師都還在跟媽媽提到班級的秩序以及一些其他不重要的事實,直到設計師媽媽質問老師
「你是一個老師,你會對學生說出『你是啞巴嗎』?」
老師徹底啞口無言,知道今天這位媽媽在意的是一個老師不應該這樣誣賴小孩、用不當的言語來管教小孩。
後來安親班的處置就很快了,因為媽媽立刻申請退費然後把小孩轉到了其他安親班,安親班也怕家長把事情鬧大所以立刻退錢,我開玩笑的說這個看似錯誤的結果,反而讓孩子離開一個壓力大、學習並不快樂的安親班,或許是個美麗的錯誤。
但我也好奇的反問設計師
「他從幼稚園到小二都在何嘉仁,他對那邊難道沒有感情嗎?」
設計師跟我說還真的沒有,他小孩聽到別的同學去的安親班都覺得比他自己在的安親班還要好。
其中小孩問媽媽一句話
「難道學習不能快樂嗎?」
我覺得有點殘酷的話,但換了環境後確實孩子告訴媽媽,這邊比以前快樂很多。
故事到這邊告一段落,為什麼標題會下拼教養呢?因為從這位設計師媽媽的身上我總是會想起藍佩嘉教授的「拼教養 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這本書,這個小孩的學習軌跡,完全反映了父母把自己當年所做不好的事情都投射再下一代身上,希望下一代彌補自己的缺憾。
做不好的是什麼呢?比如說英文。
很多次設計師都跟我分享英文的重要,他也知道我以前是做國外業務轉老師的,所以我們常聊到一些這塊的事,但當我問他英文學好了以後要做什麼?有什麼用?其實他回答不出來,他就只會跟我說反正這個世代學了就對了,大家都在學你不能不學,小孩從小就要學好英文很重要。
我跟他分享過,這是你把你們英文沒有學好的投射放在孩子身上,但他回答說沒有辦法,你不這樣做社會也都這樣做,這就是整體社會風氣、群眾社會下,很多父母認為這就是唯一選擇了吧。
然後昨天聊著聊著,設計師告訴我他跟他小孩溝通的內容,包括他說你現在問我小孩你的本分是什麼,小孩會告訴你學生本分就是讀好書,但我總覺得這句話聽起來怪怪的,我以前是國小生的時候我沒有認知這種本分,我覺得孩子會認知自己的本分其實是日積月累照顧者灌輸給他的念頭,設計師也跟我說他每天都要提醒他小孩你的本分就是唸書,做好本分就可以讓你做其他的事。
其實我無意做任何評價,我覺得設計師已經是少見的非常用心的家長,每天都會在睡前跟孩子聊天陪伴孩子成長,但聽聞這些故事後默默覺得果然,人所做的所有事情跟歷史都是有關係的,上面那個本分的事聊著聊著設計師說,就是希望小孩多讀點書以後才不用作勞務的工作阿(其實影射自己做理髮師的工作,自己並沒有認同這是一份好工作,在他的觀念中好工作就是用腦而不用勞力的工作。)。
聽著聽著就覺得,能夠放手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的家庭為什麼這麼困難,大概就是因為很多人都還是會被困在這個自己的人生中,自己的遺憾,自己的悔恨,然後就默默的投射給孩子,希望孩子不要有這些遺憾與悔恨,說起來也沒有不好,以設計師的家庭為例他們給了孩子非常多的資源,媽媽投入非常多的關愛,小孩也是開心的,但我心中不免還是有個疑問的種子「這個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嗎?」
所以是不是其實很多父母養孩子,最終還是那個習慣的路徑,你走我安排的路就好呢?這大概就是在社會中推行「讓孩子活出他自己」,對很多人來說根本不能接受的原因吧?其實讓孩子活出他自己也意味著我們沒辦法把自己童年的遺憾,自己所想要投射給孩子的東西都給捨棄掉,嗯 .... 我覺得很難。
寫了落落長的一篇,我覺得這是很典型的體制內、安親班都會發生的事,老師的情緒管理不佳造成的語言管教不當,甚至嚴重一點就是體罰,今天有很明智的家長即時做出了判斷才讓孩子快速的恢復,設計師跟我說事發的幾天孩子都會跟他說安親班很可怕他不要去,他很怕被老師罵,可見社會情緒學習在教育裡面扮演的重要腳色。
回到國小課業,我記得我小五以前每次考試幾乎都是 100 分,真正的分野也要到小五、小六以後才開始出現,那為什麼這些父母拼了命要讓小孩從幼稚園就不斷的學習超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語大家都聽過,但在這個拼教養的世代 ... 我想已經沒人在乎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實驗教育小人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