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手起家:19漫漫回鄉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usan的爸爸來台時,還是青澀少年模樣,隨著就業、成家、生養子女,已日漸出現老態,「回家」一開始是期盼,後來逐漸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午夜夢回時看著故鄉的山、故鄉的水,呼喊著表情模糊的家人,枕巾都不知濕了幾回,來自煙雨江南的太太也是,眷村中有位太太會做杭州菜,有時拿來家裡分享,Susan的媽媽每回都是含著淚水吞下,兩岸分治,斬斷了多少親情連結,割斷了多少血肉關係。
後來Susan出國念書,發現一個與大陸親友取得連繫的方法,取巧從美國寄信回大陸,因此找到了太太這邊的遠房親戚,至於山東老家仍是音訊全無。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鄕愁》余光中
Susan爸爸望著逐漸成材的子女,也到了含飴弄孫的歲數了,單身來台,而今子孫滿堂、衣食無憂,也算是福報,唯一還有未竟之事,就是期盼可以「少小離家老大回」,但能如願嗎?
皇天不負有心人,老蔣離世、小蔣繼位,接近四十年的隔閡,因為一群老兵的倡議,返鄉探親之路,出現了一線曙光。
名為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發出第一份傳單「我們已沈默四十年」。由何文德、夏正勛(夏子勛)、朱文貴等人拿去散發,引起相當大的迴響。
然而,當時行政院仍重申反對開放「人民往來探親貿易」;4月18日外交部又繼續強調「民間與大陸進行通郵探親現階段不能考慮」。5月時大批榮民聚集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請願,要求開放返鄉,引爆肢體衝突。
6月中,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又發了第二份傳單「想回家!怎麼辦?」印製10餘萬份各處散發,並做為6月28日演講會的主要宣傳DM。
開放兩岸探親是1987年11月2日,蔣經國總統有感於台海兩岸之間的親人分離太久,決定讓凡在中國大陸有三親等內血親、姻親或配偶的民眾可登記赴大陸探親。
在美國的Susan此時也捎來好消息,找到爸爸的兄弟了,回家的路只剩整理行囊,終於可以重返故里了。
註:相關資訊及時程引用自網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姐才懷孕四個月時,婆婆和娘家媽媽就商量好,依地利之便,這胎就由娘家媽媽幫忙作月子,婆婆到時候會殺幾隻自己養的雞,煮麻油雞給媳婦補身體,但人算不如天算,大姐快生產之際,媽媽竟然跌倒傷了右腿,連自己都需要家人照顧,更別提幫大姐做月子了。 不得已之下,姐夫只好把大姐送回鄉下,婆婆至少可煮三餐給Susan
這天大姐上完了課,忽然覺得很頻尿,但每次又只上一點點,去慢了厠所還會滲漏,她問旁邊已生過兩胎的同事,同事提醒她會不會是提前破水,還教她怎麼分辨,她說:「羊水聞起來像蛋白的味道。」 看了再多的書,都比不上一個有經驗的產婦,大姐自行搭計程車前往醫院,到了醫院還自己辦理住院手續,最後才打電話給出差的老公,
婚後大姐與先生討論好,先過上兩年小倆口的日子,再準備懷孕,Susan的大姐覺得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來,先學會扮演妻子的角色、媳婦的角色,都適應得差不多了,再開始備孕。 大姐是個書呆子,她利用課餘在社區讀書館借了所有孕期營養的書籍,認真翻閱還勤做筆記,第一個月還不到下個月經週期,她就自己買了驗孕棒
結婚之後,大姐還是在娘家旁邊租房子,每天晚餐和先生都回娘家吃,還帶二個便當當隔天的午餐,小倆口只有早餐自理。 一遇到星期六,夫妻倆就會回位於鄉下的婆家,婆婆不放心媳婦的手藝,還是主導三餐,因為公公務農,連早餐都要煮飯、炒菜,Susan的大姐就在一旁幫忙洗菜和切菜,還有飯後幫忙洗碗。 婆婆是急性子,又
之前開始寫第一個連載「青蛙?王子?」,寫的是我的青春、我身邊的人,我熟悉的人事物,我都一次寫好兩篇,然後分兩天貼文,等於是寫一天、休息兩天。 到了第二個連載「百手起家」,主題都是我聽到的故事,充其量我只是個轉述者,我每天寫三篇,寫完就貼,生怕寫慢了,就會遺忘了。 前幾天我開始著手找資料,我想寫老兵回
為了普及高職資訊教育,光靠師大體系師資培育管道是不夠的,於是配合教育部,開設了資訊教師學分班,
大姐才懷孕四個月時,婆婆和娘家媽媽就商量好,依地利之便,這胎就由娘家媽媽幫忙作月子,婆婆到時候會殺幾隻自己養的雞,煮麻油雞給媳婦補身體,但人算不如天算,大姐快生產之際,媽媽竟然跌倒傷了右腿,連自己都需要家人照顧,更別提幫大姐做月子了。 不得已之下,姐夫只好把大姐送回鄉下,婆婆至少可煮三餐給Susan
這天大姐上完了課,忽然覺得很頻尿,但每次又只上一點點,去慢了厠所還會滲漏,她問旁邊已生過兩胎的同事,同事提醒她會不會是提前破水,還教她怎麼分辨,她說:「羊水聞起來像蛋白的味道。」 看了再多的書,都比不上一個有經驗的產婦,大姐自行搭計程車前往醫院,到了醫院還自己辦理住院手續,最後才打電話給出差的老公,
婚後大姐與先生討論好,先過上兩年小倆口的日子,再準備懷孕,Susan的大姐覺得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來,先學會扮演妻子的角色、媳婦的角色,都適應得差不多了,再開始備孕。 大姐是個書呆子,她利用課餘在社區讀書館借了所有孕期營養的書籍,認真翻閱還勤做筆記,第一個月還不到下個月經週期,她就自己買了驗孕棒
結婚之後,大姐還是在娘家旁邊租房子,每天晚餐和先生都回娘家吃,還帶二個便當當隔天的午餐,小倆口只有早餐自理。 一遇到星期六,夫妻倆就會回位於鄉下的婆家,婆婆不放心媳婦的手藝,還是主導三餐,因為公公務農,連早餐都要煮飯、炒菜,Susan的大姐就在一旁幫忙洗菜和切菜,還有飯後幫忙洗碗。 婆婆是急性子,又
之前開始寫第一個連載「青蛙?王子?」,寫的是我的青春、我身邊的人,我熟悉的人事物,我都一次寫好兩篇,然後分兩天貼文,等於是寫一天、休息兩天。 到了第二個連載「百手起家」,主題都是我聽到的故事,充其量我只是個轉述者,我每天寫三篇,寫完就貼,生怕寫慢了,就會遺忘了。 前幾天我開始著手找資料,我想寫老兵回
為了普及高職資訊教育,光靠師大體系師資培育管道是不夠的,於是配合教育部,開設了資訊教師學分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我2024年2月27日(二22395)開始撰寫父親的傳記【父親的歸鄉路】,其中參考的文獻是以父親的自傳詩【遺兒孫詩】為主軸,輔以父親參與編撰的【南安縣17都埔頭紫雲黃氏旅臺宗支錄】。真正觸動我動筆的是這次2月21日(三22389)到2月24日(六22392)與家兄、嫂返埔頭參加埔頭良庵大宗祠元宵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我2024年2月27日(二22395)開始撰寫父親的傳記【父親的歸鄉路】,其中參考的文獻是以父親的自傳詩【遺兒孫詩】為主軸,輔以父親參與編撰的【南安縣17都埔頭紫雲黃氏旅臺宗支錄】。真正觸動我動筆的是這次2月21日(三22389)到2月24日(六22392)與家兄、嫂返埔頭參加埔頭良庵大宗祠元宵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