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框架,只限制得住失去了彈性的人

《我有時候會想,人活在這世上目的是什麼?》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裡面提到的「以終為始」
我會希望親朋好友在我的葬禮上,用什麼樣的話送我最後一程? 可以嘗試著因著這個想法,為自己訂下人生目標,朝著目標前進。 可是,我對這句話質疑的問題點在於,我們人生在世就算了,連離世了還要去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或評斷嗎?
在生活中,我就會不自覺地脫口而出「不要這麼做,別人會覺得妳很奇怪」 而姊姊總是會以一種不可置信的樣貌回答我「我不覺得奇怪啊!」 她可能還沒到「為什麼我要管別人怎麼想」的年紀,而只是在那個"做自己最自在"的階段。 我通常對她這樣的回應,感到無比羨慕。 這一句回應,也把我勾回了以往的兒時記憶... 一直以來我多想要的,就是那種"活出自己的色彩"的霸氣。只是我一直沒有做到。 太習慣以大人給我的評價為尊,以讓長輩以我為榮當作最重要的人生目標, 卻忘了探索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當我的心理諮商師對我提問「妳有沒有想過,自己要的是什麼?」「妳有沒有想過,讓自己發自內心的快樂?」 他發現到我的對談中,盡是以滿足別人、讓別人開心為標的,而從頭到尾都忘了談談我自己的感受。 他讓我靜下來去感受我自己,並擁抱一下那個一直以來被忽視了的自己。
原來我也有我的夢想,原來我也有我對自己的期許。
我一直以為,當身邊所有人都因為我的成就而感到驕傲或因為我的付出而感到快樂,我就是完整的了。 但那其實並不是我最內心所需要的。 回頭看看我常常要求孩子們的,不就是讓她們走我曾走過的這條壓抑的人生路嗎? 明明希望她們活出自信,活出自我的色彩, 可是我卻反其道而行,一味地要求孩子要去融入這個社會。
其實世界真的很大,容納得下各式各樣不同見解的人。 容不下的,是你自己對對方的歧見。 而這歧見,往往都是具有極度偏差的。
我到長大了還沒有完全學會,這個世界不是只有黑與白,而是永遠都在灰色地帶。 事情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而是有理與無理之別。 終其一生,我們都習慣幫別人貼標籤。不管是良善的、還是貶抑的。 不管如何,就是天性習慣的去「評斷」別人。 但誰又有這個權力賦予我們資格去評斷同等的另一個人呢?
這完全不公平。
我們一直都活在世俗的框架下,社會化的過程中,會讓人去適應並接受大眾化的標準。 像是高矮胖瘦、服裝儀容、功成名就的定義等等。 但也在這個限制下,讓我們的思維及發展都相對地失去了彈性。 其實只要彎下腰,就能看見被框住的世界那另一端的出口。
姊姊:「媽媽,我要穿破掉的褲子出去,妳不要縫了」 我:「不會覺得怪怪的嗎?」 姊姊(極度自信):「一點也不,這是我最舒服的褲子!而且破掉了才看得見裡面那一層是粉紅色的耶!」
孩子,我喜歡妳總是看見正向的那一面! 希望妳保持妳良善及多元化的思維, 希望妳總是用正面的角度看妳的人生, 希望妳可以一直這樣當我人生的老師。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童心燕語
----- 歡迎來逛逛我的傳送門 https://portaly.cc/DPhoebe
框架雖然存在,但總還有向外展出的空間
框架雖然存在,但總還有向外展出的空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