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咖啡的神鬼奇航:近代咖啡傳播的旅程

沖繩又吉咖啡農園主ミケ(Mike)醬與牠種的黃波旁們
沖繩又吉咖啡農園主ミケ(Mike)醬與牠種的黃波旁們
自傳說中的牧羊童卡爾迪發現咖啡後,至今已一千多年。早期除了波斯人、阿拉伯人的記載與傳說之外,我們對它少有認識。直到西方人自阿拉伯人手中取得種子,於公元1650與1715年前後,分別開始種植在錫蘭(現今的斯里蘭卡),與葉門南方印度洋中的法屬波旁島(現稱留尼旺群島)後,才開啟了咖啡的近代史。
從葉門移種的阿拉比卡咖啡,一開始的品種為「鐵比卡Typica」(意即原種)。一般說法是在波旁島上因為適應了氣候與環境,產生了自己獨特的性狀,從此「波旁Bourbon」種與最接近原種的「鐵比卡」種,成為兩大流傳世界的主要咖啡品種。
延伸閱讀▶︎▶︎咖啡起源傳說探尋 延伸閱讀▶︎▶︎咖啡與它們的品種
不過近年對知名的聖海倫娜島咖啡(註1)的研究指出,該島頗富盛名的咖啡,也是波旁品種,品種來源是1730年代,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直接從葉門引進。如此說來波旁這個品種,實際上在葉門便已經發生異變現世,並非誕生於波旁島,但被該地佔了便宜,從此此島之名聲名大噪,永世流傳。不過這可能也是咖啡的宿命。畢竟「阿拉比卡」也是意指在阿拉伯發現的咖啡品種,也許最哭笑不得的應該是咖啡的原生地衣索比亞。
1:聖海倫娜(Saint Helena),距離非洲1900公里,距離南美洲3400公里,孤懸於南大西洋的英國屬地,常住人口僅4千餘人的小群島,但因曾囚禁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而聞名。傳說中法皇臨死前也想再喝一杯的島產咖啡,現今是咖啡老饕口中的稀世逸品。
至今咖啡種植遍布熱帶與亞熱帶,甚至超過這個範圍的日本沖繩,也有種植相當數量。
隨後「鐵比卡」與「波旁」,開始踏上各自的旅程,開啟的咖啡的大航海時代。

鐵比卡的旅程

鐵比卡的旅程,其實比波旁種更早開啟。16世紀,掌握咖啡的回教徒,就曾經試圖將咖啡移種至土耳其、敘利亞一帶,當時顯然尚無咖啡帶的概念(註2),很快的因為水土不服而失敗。
2:咖啡適合種植的區間,為南北回歸線間的高海拔地區,除此之外,利用溫室等方式種植均成果不彰,因為除了溫度之外,溫差、晝夜長短、降雨量與降雨季節,都全面性的影響咖啡種植。
17世紀時回教徒,成功的將咖啡栽植於印度,開啟了印度種植史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展開,取得咖啡的歐洲人也開始將之傳播到世界各地。1658年荷蘭人將咖啡引進錫蘭。於1690年代佔領印度與印尼後,也隨之將其傳播至印度馬拉巴吉印尼爪哇(Java),現今許多印尼當地栽種的咖啡品種,仍然是當年流傳下來的老樹種。 種植成功後,1700年代初期,當地總督將咖啡運回本土,於阿姆斯特丹種植。其後樹苗又分送與法國種植。然後隨著荷、法兩國殖民的腳步,咖啡再度被移植到中、南美洲當時兩國的殖民地,成為當地種植鐵比卡的濫觴。種植地主要是巴西、瓜地馬拉、多明尼加、海地,還有「牙買加藍山」。
1820年代後,美洲的鐵比卡又再度移種到夏威夷地區,最終成為聞名遐邇的「可納咖啡」。
有傳聞說,咖啡在台灣,是鄭成功擊敗荷蘭人後奪取了種子,開啟了在台灣的種植。不過鄭氏王朝在台期間是1661~1683年,此時荷人都尚未將咖啡攜入印尼呢,這個說法顯然並不可靠。咖啡在台灣的正式記載,還要等到1877年,才首見於清朝的正式文書中。雲南更是遲至1904年,才由法國傳教士田德能同時引進鐵比卡與波旁。
咖啡的神鬼奇航,讓Typica咖啡遍布各地

波旁的旅程

波旁於1715年前後,開始由葉門移種至波旁島。稍晚英國也將之移種至聖海倫娜島。由於波旁種的產量較鐵比卡高,本來引進鐵比卡的巴西,也在1860開始移入波旁種的種植,希望提高產量,增加出口收入。短短10餘年的栽種後,甚至就還在本土演化出了黃波旁(顧名思義果實是黃色,成熟甚至是橘色的,而非一般常見的紅色。
1937年於巴西再度發現,波旁的自然突變品種「卡杜拉」(Caturra),產量與抗病蟲害的能力,又比波旁更好。也不像其他品種需要遮陰栽種,更適合大規模的商業生產,至今已普遍的種植於中、南美洲。卡杜拉也有黃色,甚至紫色的變種。
1900年代,波旁種也被引入非洲的肯亞、坦尚尼亞、盧安達、蒲隆地。尤其以肯亞研究咖啡品種機構Scott Laboratory培育出來的SL系列,最為知名。至今該國仍以種植SL28、34為主。
果實已開始轉黃的黃波旁

衣索比亞原生種(Cultived Indigenous Varieties)

鐵比卡與波旁兩大咖啡豆支系,成功的飄洋過海,在異地逐漸進化並成長茁壯。而阿拉比卡咖啡原生地的衣索比亞內陸,同時也有無數的亞種在原生地繁衍進化,形成第三個主要的品種支系,衣索比亞原生種(Cultived Indigenous Varieties)。 留在老家看家的老大哥,終於在衣國以品種換外匯的政策之下,也有了放洋的機會。許多咖啡產國深入衣索比亞西南的卡法森林,尋找優秀的原生品種。目前知名的藝伎咖啡,正是其一。自非洲移種至哥斯大黎加,再由巴拿馬唐帕契農園(Don Pachi)的法蘭西斯柯家族(Fransisco)引進推廣種植,在各地移民始終沒有混出名堂的原生種,輾轉移民到巴拿馬後,終於在2004年一舉成名,成為世界上最當紅的咖啡品種。 數百年間,三兄弟的萬水千山的漫長旅程,最終形成了現代的阿拉比卡大家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咖啡王子中二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