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手完成的話 — — 時局下的李石樵人物畫》

*本文為「展覽史」課程的期末考題內容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窗上的文字
台灣第一代西畫家李石樵,擅長描繪人物、風景、甚至抽象繪畫,可他最鍾愛的仍是人物畫,認為只有人物畫才能傳達出最濃厚的情感。低調的他,歷經了台灣歷史上變動最大的一段時期:日治時期到二二八事件,再到戒嚴時期。動盪時局使他對政府的期望在不知不覺間消退,而這些轉變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成為台灣美術史上珍貴的社會記錄。
對於資深藝術家的回顧展,其年表制定上就能看出策展人的意圖。而在此次展覽中,可以發現策展人特別著重於李石樵一生中與政府、二二八事件的關係。儘管李石樵的回顧展已舉辦過無數次,可每次展覽的區別在於未曾出土的檔案,譬如此次展出的諸多歷史文件,皆為李石樵與台中文化圈士紳的交流,以及他們大多數人被獨裁政權迫害的檔案證明。
此次的李石樵回顧展,與以往的回顧展皆不同。因此次舉辦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這個場址本身就具有相當獨特的意義:從最早的台灣教育會館,到台灣省參議會,再到美國在台新聞處,最終為現在所見之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這個建築的流變反映出台灣美術從沙龍展到現代主義的軌跡。最初於1931年以台灣教育會館的名稱建立的這棟建築,是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和臺陽美展的的舉辦會場,所謂沙龍展(salon)是由公部門舉辦,設立有評審機制,並且與國家機構掛鉤的展覽。
1945年改成台灣省參議會,二二八事件時,三十名省參議員中,有多名被捕、失蹤、遭到監禁,這個地方成為了台灣人追求民主的見證,以及二二八事件發生的重要現場。
1959年,美國在台新聞處遷入,此後二十年間,這裡成為台海關係緊張時,台灣人獲得歐美相關訊息的重要途徑。當時有志成為藝術家的人們,都把這裡當作前衛藝術的窗口,來取得外界的藝術發展。並且,也有不少前輩藝術家在這裡舉辦過展覽。堪稱推動台灣現代藝術的一大推手。
再來談到李石樵早期作品中的性別
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市場口》及《建設》這兩件作品。在《市場口》的人物群像中,李石樵特意將打扮時髦的女性擺在畫面中間;《建設》中也凸顯了含辛茹苦的母親角色。刻意動用女性符號,可推論其畫作中的性別模式,欲表現出女性勤儉持家的重要性。
這兩幅作品的尺寸都很大,也代表了畫作的公共性,以及李石樵試圖通過畫作對台灣觀眾說話的意圖。這兩件作品在當時也具有極大的企圖心,體現了變動的台灣社會中藝術家對家、國的態度,因當時蔣介石尚未抵台,等到1948年後,白色恐怖時期,幾乎無法呈現這種對社會批判的題材。
李石樵這個人物究竟表現出了什麼?如今的觀眾又該如何看待?
李石樵在台灣藝術史上的定位,是他曾經到過東京藝術大學留學,並且獲得帝展的殊榮,且回到台灣後,也能持續以獨立藝術家的身份維生。這對於當時的台灣畫家而言,是相當顯著的成就。
為了理解李石樵繪製作品時的心境,觀眾必須對於當時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才能正確地解讀李石樵人物畫中的神情、用色乃至於畫家當時的心境。以及當時的人,看到李石樵剛完成的作品時,會有何種回饋,那些作品又獨具怎樣的時代意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