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8|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課程評鑑目的不為證明,也不只為改進

最近有些學校開始課程評鑑,但要老師們根據評鑑結果去歸納原因、找出對策,很容易都是憑直覺與經驗。而錯誤的歸因就會導向錯誤的行動,以致不改還好,可能越改越糟。
所以先不要把目標定在「改進」,太沉重了!
7-11導入「單品管理」常用「店長賣便當」的案例,因為連著幾天賣不好,店長直覺就是梅雨季開始的問題。
經過藉助科學數據分析,及團隊不斷激盪探索,發現問題出在店長的訂貨技術,以及新人的職前訓練(參考簡報)。
對症才能下藥,但以學校現場有限的評鑑觀念、技術、工具與資料,要抓到課程真正的問題,真的有點難。
所以「課程評鑑」就必須「團隊共構」,經由平等地互動與磋商,找到共同努力的方向,從個人主觀意識變成「互為主觀」的「相對客觀」。
因此,課程評鑑更大的目的,變成是在「組織學習」與「學校轉型」。
因為一所「只管出貨」的學校工廠,要變成「品質導向」的學校企業,需要的不只是技術導入,而是文化變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