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我追的星不是星,而是?《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讀後心得3

你有想過為什麼自己年輕時追的明星,到中年後通常都很少發新作品,反而是演唱會比較多嗎?
大約在15~20年前的台灣,曾經是哈日族的天下,早期從小室家族、一路到安室奈美惠成為第一代流行教主,到濱崎步接續流行教主的天下,在台灣年輕人的流行中,日本流行文化與音樂大概佔了很大的篇章。
在那個網路還不盛行的時代,容易產生所謂的「大家都知道的」流行指標人物,我自己也是在那樣的時代中成長的,高中時期幾乎在日本動漫與濱崎步的歌聲中度過。
還記得第一次進台北小巨蛋去看濱崎步演唱會的時候,激動的接收著「阿!這個明星竟然活生生在我面前唱歌!」的不可置信感,那是一個在2008年初秋的大學時期。
過了15年,雖然她的地位早已大不如前,演唱會也照樣每年都開,經典定番歌曲也是一再的在演唱會上唱個不停,甚至到出現這個組曲時老粉絲會出現「啊!又來了!」的感覺,有時會希望她能夠唱一些不常唱的遺珠歌曲。
有一次跟一樣死忠的兼好友一起討論濱崎步的時候,我脫口而出「演唱會常常開的原因,也是某程度在賣情懷啦!現在進場聽演唱會,好像在見老朋友一樣。」好像這些歌或是濱崎步,就是我的老朋友一樣。
這話便有點奇怪了,濱崎步不可能是我的朋友,為何會有這樣的見老朋友感覺?
李尚龍在〈有些旋律,能讓我們不那麼孤單〉中,提到「音樂的魅力,在於它能留住一些故事,當音樂響起,故事緩緩流出,以為忘卻的事情,卻在某個旋律後,若隱若現」
我突然想到,濱崎步的歌,根本陪伴我整個青春期甚至青年時期前段,《憶在步言中》時期,我發現了有一個好精緻的日本歌手,PV也拍的好漂亮,整體造型都好完整,是當時台灣歌手的製作無法比擬的,甚至還會致敬她的許多造型;《私物語》出的時候,我在高中從她的造型獲得靈感;《派對女王》正在與一個曖昧對象鬧彆扭等等。
每一段歌曲,似乎都有一段故事,這些老朋友,不是濱崎步,不是那些一起度過故事的人,而是當年的自己。
李尚龍又說:「這些年所謂的追星,追的根本不是明星,而是更好的自己」
回到一開始,為何明星到某些階段便會以演唱會為主呢?除了環境改變以外,他們也知道,他們目前要做的,是用那些定番歌曲,陪伴歌迷。
我回頭想想,曾經覺得很生氣或是情緒過不去的那些日子,到如今看來,也不是那麼需要生氣,似乎自己真的如同文章所說的,正在慢慢變好,聽過許多不同風格的歌曲後,濱崎步的歌對很多人來說當然不是經典,她之所以特別,是因為我們心中那個與這些歌曲度過的日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