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天賦的學校教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忽視天賦的學校教育

這是出自於「讓天賦自由」這本書中的一小段短文。

許多我見過最聰明,最富創造力的人,在學校的表現不見得優異。

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能做的事,也不了解真正的自我,

直到他們脫離學校,從所受的教育中「恢復原狀」。

作者出身在英國利物浦,一九六0年代就讀於當地的利物浦學院,

市區的另一端還有利物浦專科學校 ,其中一位學生就是保羅‧麥卡尼〈paul MC Carthey〉。

麥卡尼在校期間多半處於遊手好閒的狀態。回家不好好讀書,

課餘時間乎全用來聽搖滾樂、學彈吉他。事後證實,這對他是個明智的選擇,

在他參加室內某次學校園遊會而結識藍儂之後,更是如此。

他們彼此欣賞,最後決定與喬治‧哈理遜、林哥‧史達組團,命名為「披頭四」。這可真是個好主意!

一九八0年中期,利物浦學院與利物浦專科學校均已關閉,校內建築成了閒置的空屋。

但後來也都分別重新啟用。開發商將我的母校改建為豪宅,這是相當大的轉變,

利物浦專科學校現在已經改為力物浦表演藝術學院,如今在歐洲屬於表演訓練的頂尖機構。

這個學校最主要贊助人就是麥卡尼,他讓當年那些老舊蒙塵的教室,如今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

他們做的都是麥卡尼當年的夢想:創作音樂,或學習各種形式的舞台表演。

利物浦表演藝術學院草創時期,我也曾參與其中,因而在十週年校慶時,

學校董事決定頒贈「親善人事獎」給我。我回到利物浦,在畢業典禮上接受麥卡尼爵士頒獎,

並對畢業生發表演說。我當時就提出了本書的理念:「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的熱情與天賦,

但學校通常無法在這方面幫上忙。事實上,經常都是幫倒忙。

麥卡尼爵士當天也上台致詞,並直接回應了我的發言。

他表示自己一向熱愛音樂,卻不喜歡學校的音樂課。

老師們以為,只要讓孩子聽一些發出雜音的古典音樂唱片,就是在傳授音樂賞析。

他認為這就跟學校裡其他事物一樣無聊。

他告訴我,在整個求學期間,

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人注意到他有一絲絲音樂天分。

他曾經想加入利物浦教堂唱詩班,卻遭到拒絕。他們說他的歌喉不太好。真的嗎?

這個唱詩班的水準有多高?唱詩班的水準可以有多高?出乎意料的是,

他們當年拒絕年輕的保囉‧麥卡尼,後來卻演唱了兩首麥卡尼的經典名曲。

天賦遭到學校忽略的,並不只麥卡尼一個。貓王也曾被學校的合唱團拒絕,

指稱他的聲音會破壞大家的和聲。如同利物浦教堂一般,

這個合唱團這麼做是為了維持水準。但大家也都明白,他們成功阻止貓王加入後,

又締造了多崇高的成就呢?

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這些故事若都是單獨個案,自然沒有必要在此描述。但是實並非如此,

有好多人物,過去在校成績都不理想,也不愛上學。當然,在校表現良好,

並認可教育體系貢獻的人也大有人在。但許多人在畢業或輟學之後,

依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天賦,也無法決定未來的方向。

大多人認為自己擅長的領域無法獲得學校重視,也有太多人認為自己一無所長。

教育系統灌輸給學生非常狹隘的「智力」與「能力」,同時又高估了特定的資質與才能。

因此造成學校漠視其他能力的重要性,也忽略了這些能力對於維繫個人與社群生命的影響力。

在這種階級導向,一體適用的教育方式下,天性不適合這種學習方式的人,便逐漸遭到邊緣化。

世界各地的教育體系或學校,鮮少讓舞蹈的地位跟數學一樣。

然而我們知道,許多學生只有在身體活動的時候,才能專注。

有些人,自開始跳舞或運動之後,「所有」的學科都跟著進步了。

他們就是屬於「必需舞動身體才能思考」的族群。尤其現在這個時代。

如果孩子過於躁動,大人就會餵他吃藥,然後叫他不要亂動。

目前的教育系統也嚴格限制了師生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學科能力非常重要。

但其他的思考方式也同樣重要。有些以視覺思考的人,可能以單一、非視覺的方式授課,

而永遠沒機會發現自己其實對某些特別科目或範疇深具興趣。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上華蒙特梭利小學以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吸引了眾多家長的關注。在這所沒有課本的學校,每一天都充滿了探索和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們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早晨的活力啟動 每天早上八點,孩子們踏進上華蒙特梭利小學的大門,迎接他們的是半小時的戶外活動。這段時間孩子們可以在學校的戶外空間中自由活動,透過跑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應該許多人都聽過,但事真的這樣嗎?從放牛班的提琴手這部電影中可以找到很深刻的解答。
    Thumbnail
    一個老師的天賦與實力,只有身受其教的當事人可以感受到,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有很多以音樂、文學、科學、藝術成名的名人,但鮮少有一個能為人歌頌的老師,又或許在兩部電影中可以看到在填鴨的教育體制下,教職同時也淪為一種機器......。
    Thumbnail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大概是小學四年級開始吧,小學四年級我就開始上台幫別人伴奏,然後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自然有許多人因為不同需求而找我伴奏,我所伴奏的項目非常廣,包含國樂、古典音樂、流行歌、改編的跨界音樂等等。但你絕對沒有想到我曾有一段時間很後悔自己選了鋼琴這個樂器。
    「讀書都需要一點偏執吧。」 一個不算熟的朋友說道,我叫他邦尼。
    Thumbnail
    學院派無法包含一切。機械再現背譜 音樂教學講求需學院派科班出身是錯的。 琴彈得最好的通常不是學院派。 繪畫畫得最好的通常並非科班。 武舞打得最棒的。跳的頂尖的亦非學院派。 學院派進修僅習的知識理論。 教他瞬間演作當下一切不再現。可能立刻陣亡。實力會證明一切。 自古醫學琴學並無學院專科皆是文武之人。
    Thumbnail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國電影,深刻展現了教育與人性之間的關係。 這部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講述了一位叫做克萊門特·馬修先生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寄宿學校里通過音樂改變了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學生的故事。 影片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學生內心的孤獨與掙扎。 這些學生來自各種背景,有的是因為家庭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上華蒙特梭利小學以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吸引了眾多家長的關注。在這所沒有課本的學校,每一天都充滿了探索和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們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早晨的活力啟動 每天早上八點,孩子們踏進上華蒙特梭利小學的大門,迎接他們的是半小時的戶外活動。這段時間孩子們可以在學校的戶外空間中自由活動,透過跑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應該許多人都聽過,但事真的這樣嗎?從放牛班的提琴手這部電影中可以找到很深刻的解答。
    Thumbnail
    一個老師的天賦與實力,只有身受其教的當事人可以感受到,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有很多以音樂、文學、科學、藝術成名的名人,但鮮少有一個能為人歌頌的老師,又或許在兩部電影中可以看到在填鴨的教育體制下,教職同時也淪為一種機器......。
    Thumbnail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大概是小學四年級開始吧,小學四年級我就開始上台幫別人伴奏,然後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自然有許多人因為不同需求而找我伴奏,我所伴奏的項目非常廣,包含國樂、古典音樂、流行歌、改編的跨界音樂等等。但你絕對沒有想到我曾有一段時間很後悔自己選了鋼琴這個樂器。
    「讀書都需要一點偏執吧。」 一個不算熟的朋友說道,我叫他邦尼。
    Thumbnail
    學院派無法包含一切。機械再現背譜 音樂教學講求需學院派科班出身是錯的。 琴彈得最好的通常不是學院派。 繪畫畫得最好的通常並非科班。 武舞打得最棒的。跳的頂尖的亦非學院派。 學院派進修僅習的知識理論。 教他瞬間演作當下一切不再現。可能立刻陣亡。實力會證明一切。 自古醫學琴學並無學院專科皆是文武之人。
    Thumbnail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國電影,深刻展現了教育與人性之間的關係。 這部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講述了一位叫做克萊門特·馬修先生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寄宿學校里通過音樂改變了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學生的故事。 影片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學生內心的孤獨與掙扎。 這些學生來自各種背景,有的是因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