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為「人」的教育 是什麼樣子?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的見解)。其實我們過去的教育受到杜威(和馬里旦互相批評的哲學家)的實用主義影響非常大,但其實這也不代表絕對價值,面對AI的衝擊也是時候從教育哲學的根本上重新思考了。

簡而言之,馬里旦提倡博雅教育,其最高目的是在使年輕人擁有「智慧」的基礎。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於使人達至「智慧」而做準備,而整個過程就是要陶成「人」。

這就牽扯到什麼才是「人」的本質?因此才說教育要從最基礎的哲學層次上思考,這個問題或許過去可以不管,只用實用性去思考,但是在AI的衝擊之下,原本認為會被取代的是勞力型的工作,然後人類就可以不用辛苦勞動,但現在發現最先被取代的居然是跟腦袋有關的工作。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被人自認為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差異的理性、心智能力、知識都可以被AI取代,那麼什麼才是人的價值?人之為人的關鍵是什麼?人的本質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馬里旦的回答是,人應該是一個整全的人,包括了人性與神性(強調精神性)。這當然牽扯了他的整個哲學思想在此不多論,只關注在教育議題上。就是強調人應該是結合了理智、意志、慾望的人性之外,也有追求更高層次精神自由的神性。強調教育的首要目標是由個體所達至之內部的與精神的自由之征服。換句話說,就是人追求透過知識、智慧、善的意志以及愛而獲得解放。

 

而基礎與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使年輕人成為一個有智慧者,而是要以有秩序的知識來装備其心智,該知識將使他在他的成年時期,也能夠朝向於智慧而進步。它的特殊目標,就是要在年輕人進入到文明社群中一個確定的、受限的成人生活任務之前,提供給他以真實智慧的基礎,以及對科學和文化中之人類成就的一種普遍的、相互連貫的理解,甚至當他以特定之科學、科技或者職業的訓練而為自身任務作準備的時候,亦是如此。

馬里旦也有詳細列出每個階段的教育應該著重的科目內容,但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它的核心教育目標:陶成為人,這和現在的教育落差其實挺大的。但我確實覺得如果面對AI世界,這樣的思想不是老舊的,反而說不定是最新,應該好好思考的。

 

另外,有關價值觀教育的問題,馬里旦認為有關倫理道德的部分,最重要提供教育的應該是來自家庭,但是學校教育可以提供的,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他是這樣說的:

“在這些年中,文明中所傳達的自然道德與偉大的倫理觀念,應該要被教導。它們是古典人文主義的真正精華。它們必需被傳遞給年青人,但不是被當成某種特別課程的科目而被傳遞。他們應該被實現在人文學科與博雅學科當中,尤其是作為文學、詩、美術與歷史之教導的統合部分而被傳授。這樣的教學,應該被一種價值的感受所沁透。”這段就正好回答了上面有關教育的第二個問題。

 

有關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個人覺得很精彩,所以之後可能再找時間來聊一下,他的教育哲學中的教育原則其實與蒙特梭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PS:來分享一下蘇菲學校帶回的,應該是有關生物課程的內容吧。他自己畫成這樣應該會比較有記憶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的世界 哲學諮商媽的沙龍
5會員
29內容數
分享身為哲學諮商師抱持終身持續學習哲學 閱讀書籍 以及諮商過程的心得與見聞
2024/01/23
隨著女兒年紀漸長,身邊不少人對於她還相信聖誕老公公覺得訝異。其實大約兩年前才是她比較懷疑的時候。但這次她倒是有直接跟我說,誰誰誰不相信,誰誰誰相信,然後她說:我才不管他們怎麼說,反正我要相信。我覺得這個回答很妙,言下之意其實是她經過了思考後她選擇相信。   其實這種狀況也經常發生在成人身上。我們
Thumbnail
2024/01/23
隨著女兒年紀漸長,身邊不少人對於她還相信聖誕老公公覺得訝異。其實大約兩年前才是她比較懷疑的時候。但這次她倒是有直接跟我說,誰誰誰不相信,誰誰誰相信,然後她說:我才不管他們怎麼說,反正我要相信。我覺得這個回答很妙,言下之意其實是她經過了思考後她選擇相信。   其實這種狀況也經常發生在成人身上。我們
Thumbnail
2023/11/30
前陣子連續有幾次蘇菲說我都潑他冷水,其實到底是哪些事情,我也不太記得。似乎有一次是她很開心的跟我說隔天要玩什麼什麼,然後我直覺式的反應回答她說: 可是你不要忘記還有神麼事情也要處理好。 這好像很日常的對話,只是剛好連續幾次,蘇菲的回覆讓我反省了一下,是否真的很愛潑冷水? 想了一下發覺自己背後的潛意
Thumbnail
2023/11/30
前陣子連續有幾次蘇菲說我都潑他冷水,其實到底是哪些事情,我也不太記得。似乎有一次是她很開心的跟我說隔天要玩什麼什麼,然後我直覺式的反應回答她說: 可是你不要忘記還有神麼事情也要處理好。 這好像很日常的對話,只是剛好連續幾次,蘇菲的回覆讓我反省了一下,是否真的很愛潑冷水? 想了一下發覺自己背後的潛意
Thumbnail
2023/11/02
最近參加一個含金量超高的讀書會,所謂的含金量高一方面是書的內容含金量,一方面是因為這讀書會是我們哲學諮商學會主辦的,所以有幸可以和好多位教授老師一起討論這本書,尤其是有幾位跨越心理諮商界與哲學諮商界的老師們,所以實務上的討論也很多,真的受益很多。   讀書會閱讀的是這本《現象學的力量》,是由兩位
Thumbnail
2023/11/02
最近參加一個含金量超高的讀書會,所謂的含金量高一方面是書的內容含金量,一方面是因為這讀書會是我們哲學諮商學會主辦的,所以有幸可以和好多位教授老師一起討論這本書,尤其是有幾位跨越心理諮商界與哲學諮商界的老師們,所以實務上的討論也很多,真的受益很多。   讀書會閱讀的是這本《現象學的力量》,是由兩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貓老師參與國內教育議題後,就不斷的在聲明這件事情『教育,需要多一個你』。 這個『你』的定義,自2016開始一直到現在為止,都很明顯的指向了現場所有的人。事實上也真的如此,無論你是總統、執政黨、反對黨、民意代表、官員、承辦員、家長、補教業者、學校行政人員、警消醫護、老師、代理教師、代課教師……等,
Thumbnail
從貓老師參與國內教育議題後,就不斷的在聲明這件事情『教育,需要多一個你』。 這個『你』的定義,自2016開始一直到現在為止,都很明顯的指向了現場所有的人。事實上也真的如此,無論你是總統、執政黨、反對黨、民意代表、官員、承辦員、家長、補教業者、學校行政人員、警消醫護、老師、代理教師、代課教師……等,
Thumbnail
假日時剛巧來桃園吃飯,預約了「與誰對齊?」的展覽,這是「胖老師繪畫教室」的學員,在上了一年三個月的課程之後,所辦的展覽,我在2022年也曾經參與課程並舉辦當代藝術個展,深知辦展籌備實在不易,但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今天也要來好好的觀展。
Thumbnail
假日時剛巧來桃園吃飯,預約了「與誰對齊?」的展覽,這是「胖老師繪畫教室」的學員,在上了一年三個月的課程之後,所辦的展覽,我在2022年也曾經參與課程並舉辦當代藝術個展,深知辦展籌備實在不易,但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今天也要來好好的觀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創造學生的價值,就是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 選擇已教育為職業的朋友,是否能分辨自己準備的教育素材,能不能增加學生的價值,極其重要;而在安排的時間內,能否能提昇學生對於痛點的改善,或是讓學生對於自身的問題豁然開朗、找到變好的方向,是不能疏忽的最要點~ 許多教育工作者,習慣在講述的過程中,運用了許多名
Thumbnail
創造學生的價值,就是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 選擇已教育為職業的朋友,是否能分辨自己準備的教育素材,能不能增加學生的價值,極其重要;而在安排的時間內,能否能提昇學生對於痛點的改善,或是讓學生對於自身的問題豁然開朗、找到變好的方向,是不能疏忽的最要點~ 許多教育工作者,習慣在講述的過程中,運用了許多名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教改30週年的文章,指出在變化的時代中,教育必須持續改革進步,應該改變我們看待教育的心態,另外,文章中還探討了教育改革的理想化和問題等議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教改30週年的文章,指出在變化的時代中,教育必須持續改革進步,應該改變我們看待教育的心態,另外,文章中還探討了教育改革的理想化和問題等議題。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我認為只有一件事:我們應該要再三確認,自己留言的目的究竟是為了那孩子,還是自己?
Thumbnail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我認為只有一件事:我們應該要再三確認,自己留言的目的究竟是為了那孩子,還是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