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為「人」的教育 是什麼樣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的見解)。其實我們過去的教育受到杜威(和馬里旦互相批評的哲學家)的實用主義影響非常大,但其實這也不代表絕對價值,面對AI的衝擊也是時候從教育哲學的根本上重新思考了。

簡而言之,馬里旦提倡博雅教育,其最高目的是在使年輕人擁有「智慧」的基礎。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於使人達至「智慧」而做準備,而整個過程就是要陶成「人」。

這就牽扯到什麼才是「人」的本質?因此才說教育要從最基礎的哲學層次上思考,這個問題或許過去可以不管,只用實用性去思考,但是在AI的衝擊之下,原本認為會被取代的是勞力型的工作,然後人類就可以不用辛苦勞動,但現在發現最先被取代的居然是跟腦袋有關的工作。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被人自認為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差異的理性、心智能力、知識都可以被AI取代,那麼什麼才是人的價值?人之為人的關鍵是什麼?人的本質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馬里旦的回答是,人應該是一個整全的人,包括了人性與神性(強調精神性)。這當然牽扯了他的整個哲學思想在此不多論,只關注在教育議題上。就是強調人應該是結合了理智、意志、慾望的人性之外,也有追求更高層次精神自由的神性。強調教育的首要目標是由個體所達至之內部的與精神的自由之征服。換句話說,就是人追求透過知識、智慧、善的意志以及愛而獲得解放。

 

而基礎與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使年輕人成為一個有智慧者,而是要以有秩序的知識來装備其心智,該知識將使他在他的成年時期,也能夠朝向於智慧而進步。它的特殊目標,就是要在年輕人進入到文明社群中一個確定的、受限的成人生活任務之前,提供給他以真實智慧的基礎,以及對科學和文化中之人類成就的一種普遍的、相互連貫的理解,甚至當他以特定之科學、科技或者職業的訓練而為自身任務作準備的時候,亦是如此。

馬里旦也有詳細列出每個階段的教育應該著重的科目內容,但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它的核心教育目標:陶成為人,這和現在的教育落差其實挺大的。但我確實覺得如果面對AI世界,這樣的思想不是老舊的,反而說不定是最新,應該好好思考的。

 

另外,有關價值觀教育的問題,馬里旦認為有關倫理道德的部分,最重要提供教育的應該是來自家庭,但是學校教育可以提供的,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他是這樣說的:

“在這些年中,文明中所傳達的自然道德與偉大的倫理觀念,應該要被教導。它們是古典人文主義的真正精華。它們必需被傳遞給年青人,但不是被當成某種特別課程的科目而被傳遞。他們應該被實現在人文學科與博雅學科當中,尤其是作為文學、詩、美術與歷史之教導的統合部分而被傳授。這樣的教學,應該被一種價值的感受所沁透。”這段就正好回答了上面有關教育的第二個問題。

 

有關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個人覺得很精彩,所以之後可能再找時間來聊一下,他的教育哲學中的教育原則其實與蒙特梭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PS:來分享一下蘇菲學校帶回的,應該是有關生物課程的內容吧。他自己畫成這樣應該會比較有記憶吧。

分享身為哲學諮商師抱持終身持續學習哲學 閱讀書籍 以及諮商過程的心得與見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女兒年紀漸長,身邊不少人對於她還相信聖誕老公公覺得訝異。其實大約兩年前才是她比較懷疑的時候。但這次她倒是有直接跟我說,誰誰誰不相信,誰誰誰相信,然後她說:我才不管他們怎麼說,反正我要相信。我覺得這個回答很妙,言下之意其實是她經過了思考後她選擇相信。   其實這種狀況也經常發生在成人身上。我們
前陣子連續有幾次蘇菲說我都潑他冷水,其實到底是哪些事情,我也不太記得。似乎有一次是她很開心的跟我說隔天要玩什麼什麼,然後我直覺式的反應回答她說: 可是你不要忘記還有神麼事情也要處理好。 這好像很日常的對話,只是剛好連續幾次,蘇菲的回覆讓我反省了一下,是否真的很愛潑冷水? 想了一下發覺自己背後的潛意
最近參加一個含金量超高的讀書會,所謂的含金量高一方面是書的內容含金量,一方面是因為這讀書會是我們哲學諮商學會主辦的,所以有幸可以和好多位教授老師一起討論這本書,尤其是有幾位跨越心理諮商界與哲學諮商界的老師們,所以實務上的討論也很多,真的受益很多。   讀書會閱讀的是這本《現象學的力量》,是由兩位
最近聽到朋友提到他兒子很著迷於動漫以及遊戲當中的異想世界,他個人也覺得看到那個畫面,確實想像力十足,所以覺得小孩接觸這些或許也對啟發想像力有幫助。 這點讓我想到之前閱讀《Montessori–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這本書時當中提到相關的事情,之前有分享過(詳細
這是蘇菲畫的第二張素描畫!如同我之前也分享過,因為我一直希望維持蘇菲的原創想像力以及創造力,所以在經過和一些美術專業人士討論過後,一直都沒有送蘇菲去學畫畫。但是到了四年級了,我覺得應該是可以學習一些技巧了,剛好學校有素描的社團,就在這學期讓他參加。 而上課第一張要畫的是鳥,我問她上的如何?是否喜歡
記得前陣子聽朋友說他小孩在國中二年級左右,接到學校的問券,是問他們將來想要做甚麼? 為此孩子有點焦慮,既不理解自己,同時也怕被定型。我並不清楚這個問券是否有任何的後續意義,也不清楚是否每間公立國中都有要讓孩子填寫未來志向的問券,我只是覺得這個明顯顯示了目前教育的一個盲點: 鼓勵孩子做自己,但其實沒有
隨著女兒年紀漸長,身邊不少人對於她還相信聖誕老公公覺得訝異。其實大約兩年前才是她比較懷疑的時候。但這次她倒是有直接跟我說,誰誰誰不相信,誰誰誰相信,然後她說:我才不管他們怎麼說,反正我要相信。我覺得這個回答很妙,言下之意其實是她經過了思考後她選擇相信。   其實這種狀況也經常發生在成人身上。我們
前陣子連續有幾次蘇菲說我都潑他冷水,其實到底是哪些事情,我也不太記得。似乎有一次是她很開心的跟我說隔天要玩什麼什麼,然後我直覺式的反應回答她說: 可是你不要忘記還有神麼事情也要處理好。 這好像很日常的對話,只是剛好連續幾次,蘇菲的回覆讓我反省了一下,是否真的很愛潑冷水? 想了一下發覺自己背後的潛意
最近參加一個含金量超高的讀書會,所謂的含金量高一方面是書的內容含金量,一方面是因為這讀書會是我們哲學諮商學會主辦的,所以有幸可以和好多位教授老師一起討論這本書,尤其是有幾位跨越心理諮商界與哲學諮商界的老師們,所以實務上的討論也很多,真的受益很多。   讀書會閱讀的是這本《現象學的力量》,是由兩位
最近聽到朋友提到他兒子很著迷於動漫以及遊戲當中的異想世界,他個人也覺得看到那個畫面,確實想像力十足,所以覺得小孩接觸這些或許也對啟發想像力有幫助。 這點讓我想到之前閱讀《Montessori–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這本書時當中提到相關的事情,之前有分享過(詳細
這是蘇菲畫的第二張素描畫!如同我之前也分享過,因為我一直希望維持蘇菲的原創想像力以及創造力,所以在經過和一些美術專業人士討論過後,一直都沒有送蘇菲去學畫畫。但是到了四年級了,我覺得應該是可以學習一些技巧了,剛好學校有素描的社團,就在這學期讓他參加。 而上課第一張要畫的是鳥,我問她上的如何?是否喜歡
記得前陣子聽朋友說他小孩在國中二年級左右,接到學校的問券,是問他們將來想要做甚麼? 為此孩子有點焦慮,既不理解自己,同時也怕被定型。我並不清楚這個問券是否有任何的後續意義,也不清楚是否每間公立國中都有要讓孩子填寫未來志向的問券,我只是覺得這個明顯顯示了目前教育的一個盲點: 鼓勵孩子做自己,但其實沒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知名歌手邱軍憑藉《運轉人生》一曲聲名大噪,卻在近日因撞死計程車司機後肇事逃逸的事件,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 狠撞二計程車 一死一傷 根據警方調查,2024年12月27日凌晨,邱軍駕駛汽車搭載一名女性友人,沿基隆市信一路行駛,行經義四路口時,撞上兩名正在排班的計程車司機。48歲的李姓司機
Thumbnail
在幽暗灰泥門廊裡的臥室裡醒來,在身旁的,有堆成山的催繳單、還沒喝完的罐裝飲料以及排成列的那些前些日子跟朋友出門打混時夾來的娃娃。望向窗外,叫醒的不是太陽,是為那隨時可能離去的平凡生活而起床奮鬥著。這是書中作者採訪最久的人物: 土豆 的故事。而他的故事只是存在於全臺灣多達三萬戶高風險家庭裡的孩子的日常
Thumbnail
1996年的奇幻定格動畫電影,講述男孩為逃離姑媽們的魔掌,意外與熟識的蟲蟲們乘上巨大桃子,開展其詭譎又童趣的冒險之旅。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媽媽,我好喜歡機器人工廠,我下次還要再來! 機器人對於男孩兒有股魔力,在展場裡玩到不想離開,我們在現場大約待了近三個小時。如果你家男孩兒跟我家六歲的弟弟有雷同的喜好,可以來這裡走一走,也可以自費現場的體驗課程。如果不購買任何自費課程,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個室內CP值高的室內場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性教育跟性平教育還有道德觀與思考,我覺得才是學校最應該教導也是學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理論是死的,現在的科技發達也讓你背了一堆學識在腦子裡,還是比不過別人手指一按,找出來的資訊來的全面與完整。 那麼人生而為人跟機器的差別,就在於思考跟觀念理解。 . 我想也是因為很多老師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他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知名歌手邱軍憑藉《運轉人生》一曲聲名大噪,卻在近日因撞死計程車司機後肇事逃逸的事件,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 狠撞二計程車 一死一傷 根據警方調查,2024年12月27日凌晨,邱軍駕駛汽車搭載一名女性友人,沿基隆市信一路行駛,行經義四路口時,撞上兩名正在排班的計程車司機。48歲的李姓司機
Thumbnail
在幽暗灰泥門廊裡的臥室裡醒來,在身旁的,有堆成山的催繳單、還沒喝完的罐裝飲料以及排成列的那些前些日子跟朋友出門打混時夾來的娃娃。望向窗外,叫醒的不是太陽,是為那隨時可能離去的平凡生活而起床奮鬥著。這是書中作者採訪最久的人物: 土豆 的故事。而他的故事只是存在於全臺灣多達三萬戶高風險家庭裡的孩子的日常
Thumbnail
1996年的奇幻定格動畫電影,講述男孩為逃離姑媽們的魔掌,意外與熟識的蟲蟲們乘上巨大桃子,開展其詭譎又童趣的冒險之旅。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媽媽,我好喜歡機器人工廠,我下次還要再來! 機器人對於男孩兒有股魔力,在展場裡玩到不想離開,我們在現場大約待了近三個小時。如果你家男孩兒跟我家六歲的弟弟有雷同的喜好,可以來這裡走一走,也可以自費現場的體驗課程。如果不購買任何自費課程,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個室內CP值高的室內場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性教育跟性平教育還有道德觀與思考,我覺得才是學校最應該教導也是學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理論是死的,現在的科技發達也讓你背了一堆學識在腦子裡,還是比不過別人手指一按,找出來的資訊來的全面與完整。 那麼人生而為人跟機器的差別,就在於思考跟觀念理解。 . 我想也是因為很多老師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他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前言 我們常說,要改善社會的各種亂象,必須從「教育」著手,但再細問,如何著手?卻沒有人答得出來。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是改善教育嗎?到底如何透過教育改變一個人?而這改變又如何是向善的改變而非向惡的改變?將很多的問題都歸結到教育,但是教育真的有這麼「神」嗎?還是,背後真
Thumbnail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