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寶寶的行為,聊聊母嬰關係的建立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你曾好奇寶寶出生後是怎麼建立人際關係的嗎?你有觀察到寶寶好像會認人嗎? 即使寶寶在他人的懷抱中,但他們還是會尋找爸媽的臉孔和聲音;在寶寶眼裡,主要照顧者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你有想過爸媽與寶寶的關係是怎麼建立的嗎 ~
  今天就簡單地聊聊,客體關係理論,提供各位爸媽一種認識親子關係建立的模型,如果你好奇這個模型,就繼續閱讀下去吧

淺談客體關係

  寶寶一出生就開始與周遭環境有所連結,最先可能會接觸產房的爸媽、護理師、醫師等大人,但最終會回到家裡與爸媽共處,家庭即為寶寶第一個認識的團體,這時依附關係已悄然而生。
  客體關係理論的基礎來自心理動力取向,心理動力的概念又可回溯自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該學派著名的核心之一就是大家熟悉的," 自我本我超我 "概念,我知道這些是非常艱澀的詞彙,所以就用簡單又白話的方式說明吧 ~
  在寶寶學會語言前看似不會表達,但那些哭、笑、鬧等行為已是一種個體在表達需求的方式。
  " 哭 "可能是因為飢餓感、屁屁悶濕等不適感。當有這些行為時,爸媽會伸出援手排除這些負面感受而讓寶寶感到舒適及安全。看似簡單的換尿布、餵奶等行為在客體關係裡有很重要的分量,因為爸媽的關愛讓寶寶知道現在是安全的。
  人類的天性是無法在痛苦中安身立命,我們無法屈服在痛苦的環境中,人們是全然的" 趨樂避苦 "的生物,唯有舒適會讓我們感到自在。
本我
  上述這些我們追求的舒適與安全感是"就有的慾望",這就是" 本我(id) "的概念。
超我
  但有時候我們忙於其他事項,無法即時滿足寶寶的需求,經過多次下來寶寶也會意識到: 原來不舒服在哭的時候,把拔馬麻安撫我的時間有快有慢。但寶寶不知道這問題可以怎麼解決,因為他們就像家裡的小霸主,他要一切的舒適和滿足。可是沒有能力生存呀 ! ! 只能依靠爸媽。在這樣的條件下,寶寶也不敢太" 放肆 ",深怕過於任性地予取予求會破壞與爸媽的關係。在渴望生存與追求滿足的本能下,又須壓抑自己的需求維持與爸媽的關係,這個與倫理道德有關的自制力就是" 超我(Superego) "的概念。
自我
  在超我與本我的拮抗下,所表現的狀態就是自我(ego),這是每個人最容易也常被觀察到的狀態。

大自然給寶寶最好的禮物 - 哺乳

  到這裡,已經簡單地把自我、本我與超我的概念分享給大家,接下來就延伸到寶寶最重要的需求 - 哺乳。
  你可能有觀察到,寶寶出生後除了哭鬧,另一個也很常可以看到的行為就是吸吮,吸吮貌似是我們生下來老天就給我們的" 設定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適用此設定,不會吸吮,個體就無法生存,但除了要會吸吮,寶寶也需要乳房,在找到乳頭並吸吮的當下,母親對寶寶的關係就建立了無法切斷的連結。
  視力不佳的寶寶無法看清楚媽媽的臉,但絕對可以感受到媽媽的" 愛 "。寶寶將開始知道這個溫柔的聲音、舒服的撫摸、親吻、溫暖的奶水與喝完後可以安心地在搖晃的手臂中睡著,對小霸主來說這是無比幸福的事,看似簡單的哺乳卻提供了寶寶帝王級的享受。雖然嬰兒不知道媽媽長怎樣,母親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相對於" 主體 "外的" 客體 ",但他們已從這些獨特的感知中確認了妳是他的唯一。
  在吃飽喝足休息後,寶寶開始探索這個世界,而他們會發現這個熟悉的聲音或這個影像模糊的人會在旁邊陪伴他,跟他一起發出笑聲,這是生心全然的滿足。
  約1~2個月開始,寶寶會有" 貪婪 "的行為,因為想要永久保留哺乳的興奮或滿足感。不過媽媽不一定隨時都在,隨著生產哺乳後的疲憊,再加上有時親戚鄰居來串門子,或是爸爸協助用奶瓶餵奶,寶寶是可以從他人的動作、聲音中發現貓逆的," 那熟悉的奶水口感變了、懷抱中的溫暖、溫柔的聲音、手臂搖晃的角度和細緻的皮膚觸感怎麼不見了? 為什麼" 媽媽 服侍我的僕人 "離我而去? 我討厭她,因為她不要我了... "。
  沒錯 ~ 這些小劇場會在寶寶內心裡上演。生悶氣、大哭大鬧等行為都在表示想要尋回那熟悉的客體,要經過一小段漫長的時間,寶寶才能慢慢理解,把愛恨分明也是很重要的學習: 會開始知道,有時有另一個熟悉的聲音(可能是爸爸、親戚),用很像乳頭但沒有溫度嚼起來有彈性的東西給我不同風味的奶水。雖然不再是百分百全然的帝王享受,但我還是有滿足到,而原本提供熟悉乳房的客體也沒有真的拋棄我,只是有時不在而已,我也活得很好。
  對寶寶來說,讓" 超我 "壓抑內在需求不能全然被滿足的感受是必經過程,目的是不破壞和母親的連結。並在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中學習我是我媽媽是媽媽爸爸是爸爸,這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發展任務。當孩子長大,學習一個人睡覺,蓋著自己的被被、抱著自己的娃娃能獲得安全感和滿足也是因為舒服的被被和毛絨娃娃彷彿爸媽的化身,它們是" 過度性客體 ",有了它們就像爸媽在身邊一樣,為孩子抵擋任何威脅,從而有個好眠。
想必大家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被被或娃娃吧 ~

客體關係是三角形的關係發展

  文章以客體關係的概念出發,但大家別誤會,多數情奘提到母親並非表示父親的角色不重要 ! ! 而是育兒的過程從乳房就開始,並且會先穩固與母親的關係、再將其經驗帶到父親上。對寶寶來說父母都至關重要
  再從家這個小團體出發去認識其他小夥伴,並在接下來發展的過程中,藉由過去與爸媽的相處經驗套用到其他同儕。一旦得到正向回饋就會保留那些合適的社交經驗,反之亦然。
  客體關係從嬰兒開始一直進入到小學、高中甚至出社會,始終在影響我們與他人的相處方式,更或者影響著如何處理悲傷或至親的死亡。了解愛恨分明並選擇合適的客體做為同伴也是很多成人正在學習的。回到另一個層面,這也是為什麼從小經歷創傷、虐待、家暴等特殊經驗的孩童在長大後相對更加壓抑、更難拿捏社交方式、社會規則與人際界線。另外,嬰兒時期與父母的關係建立也是後續發展自信信任的重要基石。
  浪子回頭因為" 愛 ",母嬰關係中能好好學習愛恨分明的過程也是基於" 愛 ",某個層面上是一樣的。

結尾

  各位父母,一整天忙完工作事項還要再處理小孩的需求,繁忙的同時還要照顧他們蠻不容易的,有時候連自己的情緒都難以梳理,還要花心力在寶寶上,但對孩子的世界來說,把拔馬麻就是他的全部,他的the one ~
  那些哭鬧和微笑都在傳達父母的重要性。但我也不想讓正在閱讀的你備感壓力,覺得照顧者是不是都不能犯錯,深怕孩子長歪,是不是一個錯誤就會讓孩子之後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當然沒有那麼嚴重,孩子會犯錯,爸媽當然也會,甚至人生就是不斷在犯錯的過程成長,但爸媽就是提供他們在犯錯過程中的避風港。並且沒有所謂的育兒專家,真正的育兒專家就是各位爸媽 ! ! 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個關愛、情緒、互動方式等,孩子都能感受到呦。
  還有,每位寶寶的氣質也不盡相同,在各個發展階段所表達需求的方式、強度也有差異,這也是與寶寶一起成長的回憶之一。後續的成長過程還有許多任務和故事等待我們共同探索,不管他們遇到什麼困難,牽著他的手陪在身邊,你們永遠是他的支柱,爸媽都超棒的 ! !
  客體關係提供我們一個概念和方向去解讀孩子們的心理現象、需求和發展狀況,在心理動力的概念下,運作正常的自我會維持心理健康的平衡。客體關係是複雜的理論,這篇文只是提供一種視角去解讀母嬰關係的建立與重要性。但並非唯一的模式,如果有興趣可再自行閱讀書籍或課程。
  我沒有接受任何商業推廣,不過這裡推薦一部Netflix上關於嬰兒成長的紀錄片 - 「零到一歲」,很適合夫妻倆一起觀看討論。如果你對其他心理相關主題有興趣也歡迎瀏覽我的文章,我是醫聊人,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歡迎大家有空來聊聊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psyandnormallife@gmail.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會員
64內容數
醫聊人沒醫療魂,不拿刀也能開心。 心理健康是人權,歡迎來沙龍聊聊坐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張等很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出租天使,每天限時租給大家,請大家珍惜她,好嗎。 請讓我還能每天擁抱她,因為我愛她
我的出租天使,每天限時租給大家,請大家珍惜她,好嗎。 請讓我還能每天擁抱她,因為我愛她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家寶寶大概是從6個月大的時候,開始會認生。如果沒看過的人來家裡,盯著她看,她就會開始哭。如果是不常遇見的親人,盯著看可能還好,但無法抱抱,一但發現抱的人不是媽媽,會先愣住,然後開始大哭。 身為親媽的我,覺得有點好笑又無奈,但那種「這個世界我只要你」的專屬感,也不免心裡有點得意。小寶寶大概是六月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父母親要孜孜不倦的擁抱寶寶,這樣有助於寶寶的發育成長。透過擁抱,可以增進語言認知發展,促進社交能力,減少哭的次數,促進身長,以及讓孩子感受到愛與溫暖。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嬰幼兒在哭泣時,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和換尿布,他也需要被接納的感受、和照顧者在一起的喜悅、安全感、也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產生正向關係,也需要感官的刺激使自身成長,所以在餵食及換尿布洗澡穿衣時,應該多跟嬰幼兒正向互動,投以「母性照顧」,可以溫柔擁抱,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在做甚麼,輕柔觸摸孩子的身體部位告訴他
Thumbnail
#自然結果 #我期待的親子關係是欣賞 時間好快 乖寶(二寶)來到【不要!不行!】的二歲了 之前教小乖(大寶)身體界線時 同步教乖寶建立他的 當有人想要抱他的時候 他有決定權 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被抱抱 (我會在一旁協助他) 當然我要親他 抱他的時
Thumbnail
#自然結果 #我期待的親子關係是欣賞 時間好快 乖寶(二寶)來到【不要!不行!】的二歲了 之前教小乖(大寶)身體界線時 同步教乖寶建立他的 當有人想要抱他的時候 他有決定權 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被抱抱 (我會在一旁協助他) 當然我要親他 抱他的時候 也會詢問他的
Thumbnail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經典著作中寫道: 「嬰兒不能辨識物體,不能覺知自己,不能覺知到外在世界。他只能感受到溫暖和食物的正面刺激,還不能把溫暖和食物與其來源 —— 母親區分開來。這個時候,母親就是溫暖,母親就是食物,母親就是滿足和安全的安樂狀態。」
昨天發現「寶寶不開心,都是因為我」的自責心理,原來我一直覺得寶寶的喜怒哀樂是我該負責的。因為我焦慮所以寶寶難帶,因為我不穩定,所以寶寶晚上不睡覺。寶寶出現難以安撫下來的哭泣,我認為是因為我做錯了什麼事。 我忘記這個簡而易懂的道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把成就感和情緒取決於另一個人的表現時,就算
我家寶寶大概是從6個月大的時候,開始會認生。如果沒看過的人來家裡,盯著她看,她就會開始哭。如果是不常遇見的親人,盯著看可能還好,但無法抱抱,一但發現抱的人不是媽媽,會先愣住,然後開始大哭。 身為親媽的我,覺得有點好笑又無奈,但那種「這個世界我只要你」的專屬感,也不免心裡有點得意。小寶寶大概是六月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父母親要孜孜不倦的擁抱寶寶,這樣有助於寶寶的發育成長。透過擁抱,可以增進語言認知發展,促進社交能力,減少哭的次數,促進身長,以及讓孩子感受到愛與溫暖。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嬰幼兒在哭泣時,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和換尿布,他也需要被接納的感受、和照顧者在一起的喜悅、安全感、也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產生正向關係,也需要感官的刺激使自身成長,所以在餵食及換尿布洗澡穿衣時,應該多跟嬰幼兒正向互動,投以「母性照顧」,可以溫柔擁抱,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在做甚麼,輕柔觸摸孩子的身體部位告訴他
Thumbnail
#自然結果 #我期待的親子關係是欣賞 時間好快 乖寶(二寶)來到【不要!不行!】的二歲了 之前教小乖(大寶)身體界線時 同步教乖寶建立他的 當有人想要抱他的時候 他有決定權 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被抱抱 (我會在一旁協助他) 當然我要親他 抱他的時
Thumbnail
#自然結果 #我期待的親子關係是欣賞 時間好快 乖寶(二寶)來到【不要!不行!】的二歲了 之前教小乖(大寶)身體界線時 同步教乖寶建立他的 當有人想要抱他的時候 他有決定權 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被抱抱 (我會在一旁協助他) 當然我要親他 抱他的時候 也會詢問他的
Thumbnail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經典著作中寫道: 「嬰兒不能辨識物體,不能覺知自己,不能覺知到外在世界。他只能感受到溫暖和食物的正面刺激,還不能把溫暖和食物與其來源 —— 母親區分開來。這個時候,母親就是溫暖,母親就是食物,母親就是滿足和安全的安樂狀態。」
昨天發現「寶寶不開心,都是因為我」的自責心理,原來我一直覺得寶寶的喜怒哀樂是我該負責的。因為我焦慮所以寶寶難帶,因為我不穩定,所以寶寶晚上不睡覺。寶寶出現難以安撫下來的哭泣,我認為是因為我做錯了什麼事。 我忘記這個簡而易懂的道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把成就感和情緒取決於另一個人的表現時,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