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討人喜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抖音上是個女士在演講,口齒清晰,信心滿滿…,只是臉看來有點怪,嘴角似乎偏一邊,而且臉頰看來有部份看來僵僵的。好奇的聽了一下,原來她是一歲左右被火燒傷…她提到:從能賺錢開始,她就拼命賺錢,唯一的目標就是整容,她要把自己變得和別人一樣,她希望和別人一樣美麗…,她總共整容十六次,在第十六次,她三十七歲,從麻藥中醒來,看到她先生在旁邊哭,因為她差點因麻醉而死在手術台上…,她突然警醒到:我再怎麼整容也不可能和別人一樣,我再怎麼整容也只能整成我自己的獨特樣貌,不可能變成別人,那我現在的容貌不就是我自己的獨特樣貌嗎?而且是比別人更顯眼的獨特樣貌…我幹嗎要活在我想像別人希望我該有的樣貌中,我幹嗎不就這樣的做好我自己…所以才有了抖音上口齒清晰,信心滿滿的演講女士。

一心討人喜歡

還記得《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那本書嗎?沒看過也沒關係,單單看書名就讓人有感。演講的女士直到三十七歲才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我相信她先生之所以看上她,一定是她有什麼吸引他的東西,而且她先生一定曾再三的規勸她容貌沒那麼重要,可是她都聽不下去,她也看不到先生欣賞她的地方,因為她覺得她就是"應該"整容,"就是”應該"成為別人心目中的美女,或者最少"應該"成為不會引起別人注目的怪人。直到她突然醒悟到《我可能錯了》,我為什麼要活在別人的評價中?

活在別人評價中

沒錯,我們不必活在別人的評價中。等一等,我們來看看「我們不必活在別人的評價」這句話,這句話沒問題吧?應該是沒問題,問題是:你怎麼知道別人如何評價你?你不知道吧?所以呢?這個所謂的”評價”,其實不是真的"評價",僅僅只是你想像中的所謂的”別人的評價”。你想像別人眼中,心中,口中,可能會如何”評價”你,然後依據那個”評價”表現出能駁斥或符合那個"評價”的形貌。你說:人是不是很好玩?(也許你會說,別人曾公開或暗地裡評價我,那又如何?你認為他們評價得對嗎?對,那只是描述事實;錯,那只是他們的誤解,但你還是你啊。負面評價,提醒你,促使你改變,不是很好嗎?正面評價,提醒你,增加你信心,不是很好嗎?可是絕大多數的所謂"評價”,其實都是你自己想像的,不是嗎?)

只能自己醒悟

沒錯,我們不必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問題是:沒經過需"討人喜歡"的不適,又怎麼會有"不必討人喜歡"的輕鬆自在。就跟那位女士一樣,當你執著於你的想法和感受時,別人如何勸說,如何開解都沒用,一定要你自己驚覺到《我可能錯了》。這個"驚覺",嗯,別人無能為力。

結語

請教一下:你還在"討人喜歡"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聽音頻,有個韓國的家庭主婦,每天困守家中,守著兩個幼兒,守著油鹽醬醋,守著滿屋子無奈…,而且還背負著大筆債務,每天不停歇的服務勞動,但卻只感覺到疲累,煩惱,苦悶,看不到希望,也找不到未來。後來,突然想到年近四十還一事無成,好像一切都是為了別人—特別是孩子—,那是否可以也為自己做些什麼?於是走出家裡,
前言 聽音頻,內容是訪問《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的作者彭樹君。 單聽書名就令人印象深刻,所以呢?這是表示之前一直在想方設法的討人喜歡嗎?還真的是吔。年紀還輕,踏入職場沒多久時,我們大概都會謹小慎微的保持著謙恭有禮,兢兢業業,認真耐操的樣貌,為的當然是”討人喜歡"以求生存,或者以求生存得更容易更
看世界最後一眼 大師兄想知道棺材中的人如果想再看世界一眼,他會希望見到誰?結果,破開的棺材中,一雙將要熔化的眼睛,竟然死死的盯著大師兄…。大師兄之所以會描繪此段,是嚇到嗎?還是……而死者呢?他如果有知—靈魂猶在—會不會也在想著:棺材打開時,我最後一眼會看到什麼呢?結果竟然是那個燒體員…亦或他還在想
前言 曾寶儀訪問《孝子》的作者大師兄。大師兄的爸爸是個垃圾,最奇葩的是他竟然認為大師兄也會和他一樣,成為垃圾—四處惹事,然後雙手一攤,故做無辜狀的交由愛他的人來承接後果。他的賭債讓家人歷盡艱辛,他卻一再沈迷,讓家人重複承受著被人辱罵咀咒甚至暴力相向的場景,甚至在中風半身不遂送醫途中,故意用還能動的手
用自己的生命療癒自己的生命 前言 聽曾寶儀訪問大師兄,大師兄是誰?曾寶儀稱他是暢銷作家(曾寶儀自己也寫書,應該是有點感觸吧?)我查了一下資料,他的《你好,我是接體員》熱銷近四萬本,改編成舞台劇,賣出中國版權;《比句點更悲傷》暢銷三萬冊。平常的書一刷是二千本,五刷已經算超暢銷了,他則是十五刷和二十刷,
前言 到桌球場打球,經常碰到所謂的熱心教練,看誰的打法都不順眼,都想插手指導一下。也經常碰到所謂的熱情學員,看誰的打法都覺不如,都想請人家指導一下。球場上,我沒指導過人,原因很簡單,自學的球技原來就不標準,原理原則也不懂,如何指導人?只是即令一直強調自己沒資格指導人,可是還是經常會碰到人家認為:你球
聽音頻,有個韓國的家庭主婦,每天困守家中,守著兩個幼兒,守著油鹽醬醋,守著滿屋子無奈…,而且還背負著大筆債務,每天不停歇的服務勞動,但卻只感覺到疲累,煩惱,苦悶,看不到希望,也找不到未來。後來,突然想到年近四十還一事無成,好像一切都是為了別人—特別是孩子—,那是否可以也為自己做些什麼?於是走出家裡,
前言 聽音頻,內容是訪問《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的作者彭樹君。 單聽書名就令人印象深刻,所以呢?這是表示之前一直在想方設法的討人喜歡嗎?還真的是吔。年紀還輕,踏入職場沒多久時,我們大概都會謹小慎微的保持著謙恭有禮,兢兢業業,認真耐操的樣貌,為的當然是”討人喜歡"以求生存,或者以求生存得更容易更
看世界最後一眼 大師兄想知道棺材中的人如果想再看世界一眼,他會希望見到誰?結果,破開的棺材中,一雙將要熔化的眼睛,竟然死死的盯著大師兄…。大師兄之所以會描繪此段,是嚇到嗎?還是……而死者呢?他如果有知—靈魂猶在—會不會也在想著:棺材打開時,我最後一眼會看到什麼呢?結果竟然是那個燒體員…亦或他還在想
前言 曾寶儀訪問《孝子》的作者大師兄。大師兄的爸爸是個垃圾,最奇葩的是他竟然認為大師兄也會和他一樣,成為垃圾—四處惹事,然後雙手一攤,故做無辜狀的交由愛他的人來承接後果。他的賭債讓家人歷盡艱辛,他卻一再沈迷,讓家人重複承受著被人辱罵咀咒甚至暴力相向的場景,甚至在中風半身不遂送醫途中,故意用還能動的手
用自己的生命療癒自己的生命 前言 聽曾寶儀訪問大師兄,大師兄是誰?曾寶儀稱他是暢銷作家(曾寶儀自己也寫書,應該是有點感觸吧?)我查了一下資料,他的《你好,我是接體員》熱銷近四萬本,改編成舞台劇,賣出中國版權;《比句點更悲傷》暢銷三萬冊。平常的書一刷是二千本,五刷已經算超暢銷了,他則是十五刷和二十刷,
前言 到桌球場打球,經常碰到所謂的熱心教練,看誰的打法都不順眼,都想插手指導一下。也經常碰到所謂的熱情學員,看誰的打法都覺不如,都想請人家指導一下。球場上,我沒指導過人,原因很簡單,自學的球技原來就不標準,原理原則也不懂,如何指導人?只是即令一直強調自己沒資格指導人,可是還是經常會碰到人家認為:你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常常你聽到稱讚很開心,但又怕對方是不是出於客套。 最後決定維持原本“我沒什麼優點“的認知,裝做沒聽到別人的稱讚,告訴自己千萬別往心裡去?
有點厭煩? 作為女性,外表被評價好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女孩子之間的話題,除了日常吃喝玩樂,體重等身材管理都是很安全的話題 但男性加入,會有種第二性的感覺,會想要去反抗 好像除非有意識地去抵抗來自男性的“建議”,就會被內化、影響 但現實又很難去直接反抗對方的評價 畢竟好看是一件主觀的事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他人「揭穿自己」的真面目!被人揭穿真面目會怎麼樣嗎? 如果有一天被他人揭開自己的真面目,那又如何?你真正擔心害怕的是什麼,是懷疑對方是否就不喜歡自己了?問問自己,為什麼在追求生命中的過客要喜歡我們呢?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例如看到女同事染了一頭新髮色,如果加以讚美,會讓她認為自己有注意到她的改變。縱然自己的讚美並不起多大的作用,這道理就跟常被人說是美女的人,不差自己這一句。但多多少少都還是有些用處的。把這樣的道理用在想要批評他人時,就要先想想對方有哪些優點是值得先行讚許的,再來提出自己的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討厭及被討厭的勇氣的故事,分享了作者與公司新同事的相處經驗,並探討了對於討厭、被討厭的接納與理解。文章中穿插了作者對於孩子成長的期待,呈現出一種生活哲學的思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探討了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情感交織,以及如何勇敢面對和理解這些情感的必要性。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常常你聽到稱讚很開心,但又怕對方是不是出於客套。 最後決定維持原本“我沒什麼優點“的認知,裝做沒聽到別人的稱讚,告訴自己千萬別往心裡去?
有點厭煩? 作為女性,外表被評價好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女孩子之間的話題,除了日常吃喝玩樂,體重等身材管理都是很安全的話題 但男性加入,會有種第二性的感覺,會想要去反抗 好像除非有意識地去抵抗來自男性的“建議”,就會被內化、影響 但現實又很難去直接反抗對方的評價 畢竟好看是一件主觀的事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他人「揭穿自己」的真面目!被人揭穿真面目會怎麼樣嗎? 如果有一天被他人揭開自己的真面目,那又如何?你真正擔心害怕的是什麼,是懷疑對方是否就不喜歡自己了?問問自己,為什麼在追求生命中的過客要喜歡我們呢?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例如看到女同事染了一頭新髮色,如果加以讚美,會讓她認為自己有注意到她的改變。縱然自己的讚美並不起多大的作用,這道理就跟常被人說是美女的人,不差自己這一句。但多多少少都還是有些用處的。把這樣的道理用在想要批評他人時,就要先想想對方有哪些優點是值得先行讚許的,再來提出自己的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討厭及被討厭的勇氣的故事,分享了作者與公司新同事的相處經驗,並探討了對於討厭、被討厭的接納與理解。文章中穿插了作者對於孩子成長的期待,呈現出一種生活哲學的思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探討了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情感交織,以及如何勇敢面對和理解這些情感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