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檯面上正向陽光、檯面下態度惡劣 是什麼原因讓公眾人物敢如此肆無忌憚持續欺負人?

最近一連串的公眾人物「人設翻車」事件,應該讓很多追八卦的網友感到驚訝又遺憾吧?無論你原本是不是這些人的粉絲,面對這種類似「雙面人」的真面目被揭穿的狀況,相信大家都可以有很深的帶入感,畢竟人一輩子經歷過各種不同的環境,遇到雙面人的經驗應該很多人都有過。
雖然這種狀況不是新鮮事,但有個問題感覺似乎不太常被拿出來討論,就是「為什麼這些人敢這樣做?」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我看完最近這波新聞後的最大疑惑,尤其是針對「工作態度惡劣」的雙面人其心態探討,因為這已經涉及傷害無辜的第三者了。我深深疑惑,為什麼有人膽敢這樣肆無忌憚地長期用惡劣態度對待別人?為什麼他們在選擇那樣的態度當下,不怕未來被爆料呢?
大家回想一下,光是演藝圈不就常常會有新聞傳出「誰私下耍大牌」、「誰喜歡兇助理」、「對工作人員很壞」這種雙面人傳言嗎?其實這背後都是一樣的問題,就是到底「為什麼這些人敢這樣做?」以下我嘗試從僥倖心態、產業現況、偶像崇拜面列出幾點可能的原因,歡迎大家有不同意見也一起留言補充討論。
  • 沒有證據
一般來說,關於工作態度惡劣這樣的狀況,是不太可能有實質的證據像是畫面、聲音檔案可以佐證的,因為事發當下很難會有人可以馬上拿出手機或其他方式錄影、錄音存證,大多都是合作過的人才能親身體會,之後再透過口述描繪傳遞出去,所以可信度某部分來說確實也需受到質疑的。而被指控態度惡劣的當事人,如果真有其事,當然也可以因為沒有證據,打死不認,很合理的用「這是造謠」去反駁,所以也就繼續這樣肆無忌憚維持惡劣態度。
但其實仔細思考,誰會沒事要造謠詆毀一個無辜的人?尤其整個社會對於名人的推崇,是到了只要在路上點頭微笑就會被誇讚「他好親民」的程度,名人們只是略施小惠就有無數仰望者願意為他們的人格背書, 何來那麼多無聊的造謠人士接二連三跳出來針對單一名人的態度去指控呢?一點都不合理。
  • 客戶不在乎
Youtuber對這一波「人設翻車」事件進行當事人商業合作案損失的分析,但其實業內許多曾接洽類似合作案的公關都認為目前這一波的事件嚴重程度還不至於對那些當事人造成太大的影響,一切等時間過去大概就又恢復原狀了,為什麼?因為客戶(品牌端)不在乎。
品牌端在找合作對象時當然有自己堅持的道德底線、形象要求,但我們就第一條「沒有證據」這點來談,當事人在品牌眼中其實終究就不是什麼罪證確鑿的污點人物。所謂「態度惡劣」,其實也是個很虛幻的指控,縱使指證歷歷、受害人數眾多,但那終究是個人感受問題,相較涉及政治、社會案件等的嚴重性,其中的差異就非常明顯了。
  • 粉絲的死忠相挺
最近接連翻車的剛好都是擁有高流量的某領域意見領袖,因此再連結上一條「客戶不在乎」這點來看,品牌要的就是流量,一個被指控「態度惡劣」的高流量意見領袖,在品牌眼裡還是有著閃閃發光的影響力,特別是當這些人的粉絲數量依舊不變時,那些虛幻的指控不算什麼。流量為王的時代,有影響力才是重點。
至於死忠相挺的粉絲為什麼願意繼續挺?這題應該也不太難答。一樣米飼百樣人,有人的道德標準數值可能只有一,但有人是一百,光從新聞中就可以發現,連涉及刑事犯罪案件的人都有人挺了,區區「態度惡劣」算什麼呢?或者用餐廳服務態度來比喻也大概就能明白,很多人氣餐廳東西很好吃,但服務、態度是有名的爛,甚至還會惡意羞辱客人,不過即使這樣生意還是很好,為什麼?還不就是有人覺得好吃就好啦!只要沒有真正影響到自己身邊的人,很多人是可以無視的,因為無法同理。所以死忠粉絲的心情,大概也就是如此。而且台灣粉絲的包容性世界無敵大,很多事情不到最後關頭是不會影響他們的忠心的。
台灣粉絲的包容性世界無敵大。
台灣粉絲的包容性世界無敵大。
以上,只是某部分可能讓高流量雙面人無所畏懼、依然故我的原因。接下來,我想好好梳理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改變的話,會發生什麼事?
首先,我們先想像一下校園霸凌的情況,當帶頭欺負人的人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時,周圍的人應該怎麼做最好?保持沈默冷眼旁觀?加入他一起霸凌?還是幫助被霸凌者尋求正當的解決辦法?比如從旁道德勸說霸凌者、去找師長協助等等。我想我們都應該同意,在勸說無效後,不只師長需要正視問題,更要有所為,讓霸凌者「接受該有的懲罰」才是對的,因此也才有可能制止霸凌行為繼續發生對吧?
好的,那現在試著把態度惡劣的雙面人意見領袖比喻為校園霸凌者,如果品牌方、負責接洽溝通的廣告公關、粉絲們這些旁觀者明知道問題所在卻還不正視,繼續盲目相挺、繼續因為高流量而讓這些雙面人得以維持他原本享有的一切,那麼最終只會有更多受害者出現。因為沒有懲罰、沒有損失、沒有吃到苦果,他們態度當然不會改變。這時候苦的是誰?還不就是在第一線跟這些雙面人工作的幕後工作人員,品牌高層只要下一個合作指示,這些工作人員就得繼續在惡劣態度中工作,求助無門。當態度惡劣的人物依舊保有權勢(流量、人氣),其實就跟地位不動搖的性騷擾霸權一樣,可以繼續利用權勢欺負人。
我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嗎?是應該發生的嗎?或者,身為網友、身為消費者、身為可以決定這個產業要不要改善的小螺絲釘,大家能告訴我你認為該怎麼解決呢?一個檯面上正向溫暖、檯面下「態度惡劣」的意見領袖,這真的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嗎?我想那些曾經受傷害的工作人員,應該完全無法接受這種輕輕放下的說法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時尚編輯的真心話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