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10/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食與善良

「善良?......(苦笑).....能不被欺負就好了,還能當飯吃!?」一語道破母親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同時也抓住了我的耳朵,讓我反覆咀嚼這句話。
善良與生計之間,究竟是否有所交集,或僅是兩條沒有交會的平行線?
***
今天六六大順,亦為24節氣中的芒種。
記得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意思大致是說如果今天下雨,就會持續下到五月(農曆,下同),因為梅雨的關係,沒有一處是乾燥的土地,到了六月放晴,天氣馬上轉為盛夏,如同火燒大地般,又乾又熱。不過,無論今天有沒有下雨,未來「暴熱」肯定是無法避免的!
為了增加平日蔬菜的攝取量,今晚特意在自製拌麵中增加牛蕃茄與高麗菜,不只能在配色上沖淡了黑白郎君(黑木耳、白麵條)的寂寞感,更多了一份飽足與清爽,是炎炎夏日裡很不錯的晚餐料理,真心推薦,值得一試。
自製拌麵升級版,再來一碗。
自製拌麵升級版,再來一碗。
***
在電影寄生上流( Parasite)的片段中,一家清貧的母親曾經這麼說過:「有錢所以善良,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這句話無疑是反應出,善良是經濟綽有餘裕下的產物,一個人如果連飯都吃不飽了,捉襟見肘,那還有心思想到別的事情上,更別說還有心力去照顧其他人。
民以食為天,果真如此重要?
過去,有許多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飢荒往往是引發社會動蕩與人民反抗最大的導火線。然而,為何會這樣呢?
或許可從馬斯洛楬櫫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窺探出一些答案。他認為當人們極度飢渴時,為了讓自己得存活,將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此時思考能力、道德觀將會明顯變得薄弱,因此,包含食物、水、空氣、健康等「生理需求」,被認為是位於金字塔最底層、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元素。
於是,以某個角度而言,或許可以這麼說:「口袋沒錢、生活不順遂時,肚皮與道德之間,沒有過多掙扎及思考的餘地,因為善良不是生活必需品,更無法直接拿來填飽肚子。」
不過,上述我認為是特例,除非有相同情形發生,否則,我依舊認為善良是為人最基本的價值,如果捨去,已然失去做人的意義與光彩。
善良,可以當飯吃嗎?
如果將善良發揮在「熱心助人」或「善解人意」的個人特質上,我認為可以,因為許多職業都需要擁有這種個性才得以勝任。
不過,瞧瞧如今的社會及持續炎上的新聞事件,有時心中難免感嘆,唉!這個世界只看重強者,對於善良或老實的人,總是不屑一顧,甚至軟土深掘、「食人夠夠」,就算心存善念,也要懂得保護自己。
備註:
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為美國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其於西元1943年提出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由金字塔低層到高的需求層次依序如下:
一、生理需求。
二、安全需求。
三、社交需求(愛與歸屬感)。
四、尊重需求。
五、自我實現需求(與超自我實現需求合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