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與善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善良?......(苦笑).....能不被欺負就好了,還能當飯吃!?」一語道破母親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同時也抓住了我的耳朵,讓我反覆咀嚼這句話。
善良與生計之間,究竟是否有所交集,或僅是兩條沒有交會的平行線?
***
今天六六大順,亦為24節氣中的芒種。
記得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意思大致是說如果今天下雨,就會持續下到五月(農曆,下同),因為梅雨的關係,沒有一處是乾燥的土地,到了六月放晴,天氣馬上轉為盛夏,如同火燒大地般,又乾又熱。不過,無論今天有沒有下雨,未來「暴熱」肯定是無法避免的!
為了增加平日蔬菜的攝取量,今晚特意在自製拌麵中增加牛蕃茄與高麗菜,不只能在配色上沖淡了黑白郎君(黑木耳、白麵條)的寂寞感,更多了一份飽足與清爽,是炎炎夏日裡很不錯的晚餐料理,真心推薦,值得一試。
自製拌麵升級版,再來一碗。
***
在電影寄生上流( Parasite)的片段中,一家清貧的母親曾經這麼說過:「有錢所以善良,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這句話無疑是反應出,善良是經濟綽有餘裕下的產物,一個人如果連飯都吃不飽了,捉襟見肘,那還有心思想到別的事情上,更別說還有心力去照顧其他人。
民以食為天,果真如此重要?
過去,有許多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飢荒往往是引發社會動蕩與人民反抗最大的導火線。然而,為何會這樣呢?
或許可從馬斯洛楬櫫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窺探出一些答案。他認為當人們極度飢渴時,為了讓自己得存活,將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此時思考能力、道德觀將會明顯變得薄弱,因此,包含食物、水、空氣、健康等「生理需求」,被認為是位於金字塔最底層、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元素。
於是,以某個角度而言,或許可以這麼說:「口袋沒錢、生活不順遂時,肚皮與道德之間,沒有過多掙扎及思考的餘地,因為善良不是生活必需品,更無法直接拿來填飽肚子。」
不過,上述我認為是特例,除非有相同情形發生,否則,我依舊認為善良是為人最基本的價值,如果捨去,已然失去做人的意義與光彩。
善良,可以當飯吃嗎?
如果將善良發揮在「熱心助人」或「善解人意」的個人特質上,我認為可以,因為許多職業都需要擁有這種個性才得以勝任。
不過,瞧瞧如今的社會及持續炎上的新聞事件,有時心中難免感嘆,唉!這個世界只看重強者,對於善良或老實的人,總是不屑一顧,甚至軟土深掘、「食人夠夠」,就算心存善念,也要懂得保護自己。
備註:
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為美國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其於西元1943年提出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由金字塔低層到高的需求層次依序如下:
一、生理需求。
二、安全需求。
三、社交需求(愛與歸屬感)。
四、尊重需求。
五、自我實現需求(與超自我實現需求合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168內容數
勇敢該怎麼換算。挫折與財富一樣,都是人生必須持續面對的課題。然而,實質的財富得以量化,但內心強韌的勇氣又該怎麼計算?就繼續向前走吧,每走一步,就是個人無形資產的累積。你會發現,原來每個成功都藏在轉角之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清浠澗 的其他內容
還記得,孫燕姿的那首「逆光」嗎?
掉了之所以難過,是因為再也沒有機會可以撿起來了!
跑起來,別用走的!
聽聞「思樂冰」回來了!是否還能嚐出相同的滋味?
財富自由是人生最後的終點嗎?
人生有些滋味,只有在孤寂時才品嚐的到。
還記得,孫燕姿的那首「逆光」嗎?
掉了之所以難過,是因為再也沒有機會可以撿起來了!
跑起來,別用走的!
聽聞「思樂冰」回來了!是否還能嚐出相同的滋味?
財富自由是人生最後的終點嗎?
人生有些滋味,只有在孤寂時才品嚐的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理論,說明人一生中的需求,並且使用金字塔三角形做階層順序。 由下到上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應該普遍都聽過這個理論。 我們認為需求是一層一層爬上去的。 例如:能吃飽穿暖才會追求安全的住處,有了安全的住所才會往上追求被愛、歸屬
Thumbnail
【從平凡到卓越:你的人生處於哪個階段?】 「三個僕人代表了我們人生的三種狀態。平凡的人通常不會積極利用資源去創造價值,因為對未知和風險的恐懼使他們選擇逃避…」 我們是否善用資源,決定了我們是停滯不前,還是邁向卓越。你想成為哪一種人?
Thumbnail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追求的目標和需求多種多樣,而這些需求的優先順序究竟是怎樣排列的? 馬斯洛需求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來理解這一問題。 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這一理論,將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3)悟り(瞑想)  人間とはいったい何なのでしょうか。 なぜそんなに一生懸命働くのですか? 自分の道を見つけた人もいれば、まだ混乱している人もいます。  マズローの8つの欲求についてお話ししましょう。   心理学者のアブラハム・マズローは、1943年に『Psychological Review』(
多數人的「英文程度」原地踏步或裹足不前,一在於不了解自己的實力,二在「缺乏」想學好英文的「願景」。我用附圖中心理學家Abraham Maslow(亞伯拉罕·馬斯洛)知名的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需求層次理論),和大家分享我個人英文學習及成長的秘訣。
Thumbnail
人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要如此的努力?有的人找到了方向,有的人仍在迷惘。   我們來談談馬斯洛的八大需求。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於《心理學評論》期刊的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英語: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提出的心理學觀點。   生理、安
Thumbnail
1.基本概念 自利,對社會是有好處的。 貪婪是好的,自私的作用,造就看不見的手。 期待我們晚餐不是來自他人的善行, 不談我們需要的東西,而是出於他人自身利益的考慮, 靠得是自利自愛,談對他們的好處。 供給與需求相等時,東西就會完美地被定價。 馬爾薩斯的陷阱,讓我們要擔心無窮無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理論,說明人一生中的需求,並且使用金字塔三角形做階層順序。 由下到上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應該普遍都聽過這個理論。 我們認為需求是一層一層爬上去的。 例如:能吃飽穿暖才會追求安全的住處,有了安全的住所才會往上追求被愛、歸屬
Thumbnail
【從平凡到卓越:你的人生處於哪個階段?】 「三個僕人代表了我們人生的三種狀態。平凡的人通常不會積極利用資源去創造價值,因為對未知和風險的恐懼使他們選擇逃避…」 我們是否善用資源,決定了我們是停滯不前,還是邁向卓越。你想成為哪一種人?
Thumbnail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追求的目標和需求多種多樣,而這些需求的優先順序究竟是怎樣排列的? 馬斯洛需求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來理解這一問題。 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這一理論,將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3)悟り(瞑想)  人間とはいったい何なのでしょうか。 なぜそんなに一生懸命働くのですか? 自分の道を見つけた人もいれば、まだ混乱している人もいます。  マズローの8つの欲求についてお話ししましょう。   心理学者のアブラハム・マズローは、1943年に『Psychological Review』(
多數人的「英文程度」原地踏步或裹足不前,一在於不了解自己的實力,二在「缺乏」想學好英文的「願景」。我用附圖中心理學家Abraham Maslow(亞伯拉罕·馬斯洛)知名的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需求層次理論),和大家分享我個人英文學習及成長的秘訣。
Thumbnail
人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要如此的努力?有的人找到了方向,有的人仍在迷惘。   我們來談談馬斯洛的八大需求。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於《心理學評論》期刊的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英語: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提出的心理學觀點。   生理、安
Thumbnail
1.基本概念 自利,對社會是有好處的。 貪婪是好的,自私的作用,造就看不見的手。 期待我們晚餐不是來自他人的善行, 不談我們需要的東西,而是出於他人自身利益的考慮, 靠得是自利自愛,談對他們的好處。 供給與需求相等時,東西就會完美地被定價。 馬爾薩斯的陷阱,讓我們要擔心無窮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