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管理打造高效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何實踐隨心所欲的生活

raw-image

Photo by Parabol | The Agile Meeting Toolbox on Unsplash

前言

能夠隨心所欲的生活,應該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模式,我當然也不例外。

以前我認為,只要能夠財富自由、時間自由,那自然而然想幹嘛就幹嘛。但是,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到現在研究所,任何時候比起前一個階段都多了更多自由的時間可以規劃、以及更多的零用錢可以使用,但想像中那美好的生活狀態並沒有隨之而來,反而因為太多的空閒時間沒有充分安排,等到一晃眼過去,才發現該做的事情沒做,更別提想做的事了。

我自己很常陷入這樣的矛盾

  • 一邊希望維持健康的規律生活,一邊熬夜打LOL吃宵夜。
  • 一邊期待能準時完成研究論文,一邊在工作時間滑社群媒體。

在強烈的慾望當前,那些過去設立的種種目標都被拋諸腦後,某天猛然驚醒,才發現過去一段時間又一事無成,陷入無限的輪迴。

有一天我發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都是過去對現在的期待

隨心所欲,隨的是過去對現在憧憬的心,而不是當下容易受到誘惑、衝動、分心的心。

想要隨心所欲的生活,關鍵在於如何在當下避開誘惑做過去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而我在一堂專案管理的課程找到了答案:敏捷管理。

專案管理並非只能是管理學系的專業,也不是只有公司PM、主管才需要了解。對我來說,任何想要完成的事情都可以以專案的模式進行。

  • 各種自學計畫
  • 寫研究所畢業論文
  • 安排行程、準備面試、辦營隊等等

以前我的大學指導教授說,寫程式、辦活動、弄計畫都可以用同樣的一套邏輯來執行,蠻好奇他指的是否就是專案管理。

什麼是敏捷管理

敏捷管理(Agile project management)是一種專案管理的概念,很常應用於高變動性的專案內容,例如軟體工程。

Scrum是敏捷管理的實作流程,大致包含以下流程:

1. 規劃專案內容、設定milestone

  • 依據專案內容建立待辦任務清單。
  • 簡單、大方向即可。

2. 安排衝刺週期 (Sprint)

  • 規劃一個時間周期(通常是數週),預期要在期間內完成的內容。
  • 從待辦清單中選擇要執行的任務,並詳細規劃該任務的細節。

3. Daily Stand up meeting

  • 在一天的工作開始之前,用很短的時間快速回顧一下昨天完成與未完成的內容,以及安排今天預期的工作進度,通常不超過10分鐘。

4. 回顧

  • 在一個Sprint週期結束後,回顧並檢討,安排下一個Sprint的預期進展。

5. 回到步驟1反覆執行

敏捷管理的特性

彈性

  • 敏捷管理善於處理不確定性高的專案,意味著在專案執行期間,如果發現原先計畫需要修改,能夠及時進行調整,並在下一次的衝刺週期修正。變化總是存在,不害怕變化,反而是依據變化制定策略,是敏捷管理的精髓之一。

短時間高速迭代

  • 一個迭代週期通常是2~4週,透過短期的衝刺與回饋修正,能夠讓團隊執行的成果逐漸收斂向目標。至於實際的週期長度通常要視團隊的狀態進行調整。

與客戶溝通

  • 敏捷管理仰賴與客戶的大量溝通得到反饋,再依據反饋修正計畫。

專注

  • 透過設定Sprint的短期目標,讓團隊在一段時間內像雷射筆一樣專注於目標上。

各個擊破

  •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個遠大的理想是由大量的小目標所集合,敏捷管理讓團隊著眼於短期目標,並定期追蹤與修正,避免在過長的逐夢之旅迷失方向或是失去熱忱。

持續進行

  • 日復一日、週復一週的進行,漸漸的這會成為一個習慣流程,一個能讓團隊自動化邁向目標的流程。

個人化敏捷管理與實作

敏捷管理不只能應用於工作當中,也不必擁有一個團隊才能進行。我是個沒有團隊的研究生,所以我把自已當成一人團隊,並從中提取敏捷管理的精華,打造應用於自己生活的流程。

以我自己為例,我把目前的生活拆成兩個專案進行

  • research scrum (研究所畢業論文)
  • coding scrum (找工作面試需求)

我用Google task紀錄並規劃大方向的專案milestone。並把衝刺週期設為一週,因為是單人執行而非團隊,所以相對的可以容許頻率更高的變動。

每天一早,我會在房間的小白板計畫今天的工作內容

  • 早上、下午、晚上的工作時段要分配給哪一個scrum
  • 檢視Google task的任務,作為工作安排的依據
  • 回顧昨天完成/未完成的工作,並安排今日的預期工作內容
  • 安排非例行公事,比如說採買額外的東西、臨時的任務等等

每週五晚上9:00,我會花一個小時檢視這週各Sprint成果

  • 預期的進度有無達成?
  • 狀況有無變化?是否需要調整計畫?
  • 因為沒有所謂的客戶能夠給我回饋,客戶就是我自己,管理與執行者也是我自己,所以很仰賴深入的反省與自我回饋。
  • 遇到的瓶頸與思考解決方法
  • 安排下一輪Sprint的預期進度

透過這套流程,可以很容易地在當下回顧已經安排好的計畫,然後照著計畫執行,這一來降低了開工的摩擦力,二來能夠快速地進入工作狀態,試想如果每次上班坐到位置上才開始思考今天要幹嘛,很容易就會開始分神,降低工作效率。

總結

敏捷管理能夠讓當下的自己專注於過去安排的目標,助於達到隨「心」所欲的生活。過程中,我也發現我的心之所向,指向的都不是輕鬆、愜意的生活,一路上可能會充滿各種壓力、疲憊、挫折,但是在堅持熬過這一切後的延遲獎勵,才是我在過去期待的。

實踐這個方法後,我明顯感受到自己每天都有小幅度的成長,複利堆疊所帶來的成就感,讓自己可以持續運作這套系統。

我也同時搭配原子習慣的習慣建立方法,以及深度工作與冥想等技巧提升專注力,放大效益。

我的超人 Alan Chan,他所帶領的新創筆記軟體團隊HeptaBase也應用這樣的方法,透過Discord與客戶直接溝通得到大量回饋,並且高速迭代發布版本,從公司成立到目前約兩年左右的時間,發布了將近300個軟體更新版本,幾乎是每過幾天就會有新的版本發布。身為使用者的我在DC群組中耳濡目染,看到了這套管理方法帶來的強大效益,因此也希望能夠在生活中親自實踐這套方法。

最後,這篇文章提到的只是敏捷管理的其中一小部分,如果想更深入了解敏捷管理或是專案管理,可以參考 introduction to Scrum Google的專案管理課程

喜歡的話按個讚或是給我一些回饋吧~

avatar-img
1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品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尋求光譜兩端的平衡 工作與休息的灰階思考 休息是為了不想走路。 — — 我的國中某數學老師 直到現在我都不認同這句話。 前言 工作與休息互相影響,怎麼去過一天2/3的休息時間,就會影響到工作的這1/3,反之亦然。而如何在兩者之間達到平衡,一直是在人生各個階段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我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在
前言 第一次接觸複利的概念應該是國中的銀行利息數學題,但當時對複利並無太多的想法,且我們也只重視計算出來的數字對不對,而沒去探討在這數學題背後,或許會大大地影響人生觀的複利效益。我從去年開始進入市場,在閱讀各家流派的經典時,複利效益或許是最常被提及的主題,同時也是最容易被輕忽的。 由於還沒體會過複利
知識就是力量……嗎? 這已經是好幾個世代以前的結論了,在21世界網路普及的環境下,隨手獲取知識並非難事,路邊擦鞋童拿出手機獲得的股市資訊也許並不會遜你一籌。而在這樣資訊爆炸的年代,我認為價值會反映在從"知識"中提煉出的"智慧"上。這也是我為何開始打造個人的知識系統,我想透過這個系統加速學習的效率、增
尋求光譜兩端的平衡 工作與休息的灰階思考 休息是為了不想走路。 — — 我的國中某數學老師 直到現在我都不認同這句話。 前言 工作與休息互相影響,怎麼去過一天2/3的休息時間,就會影響到工作的這1/3,反之亦然。而如何在兩者之間達到平衡,一直是在人生各個階段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我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在
前言 第一次接觸複利的概念應該是國中的銀行利息數學題,但當時對複利並無太多的想法,且我們也只重視計算出來的數字對不對,而沒去探討在這數學題背後,或許會大大地影響人生觀的複利效益。我從去年開始進入市場,在閱讀各家流派的經典時,複利效益或許是最常被提及的主題,同時也是最容易被輕忽的。 由於還沒體會過複利
知識就是力量……嗎? 這已經是好幾個世代以前的結論了,在21世界網路普及的環境下,隨手獲取知識並非難事,路邊擦鞋童拿出手機獲得的股市資訊也許並不會遜你一籌。而在這樣資訊爆炸的年代,我認為價值會反映在從"知識"中提煉出的"智慧"上。這也是我為何開始打造個人的知識系統,我想透過這個系統加速學習的效率、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現代專案管理領域中,瀑布式(Waterfall)與敏捷式(Agile)是兩種被廣泛採用的管理方法。這兩種方法各具其特點與適用場景,深入了解其差異有助於管理者選擇最適合的策略,以確保項目順利完成並達成預期目標。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Scrum已成為專案管理的利器。本文介紹Scrum的核心角色、工件和事件,並結合我開發CDP的實際經驗,分享如何通過產品待辦清單管理、Sprint計劃與執行、每日站會和Sprint回顧來提升專案靈活性與效率。希望能啟發更多專案經理運用Scrum,優化專案流程。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重要主題:如何增加執行力。 會想分享主題是有些人問過我,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到底怎麼管理時間,到底怎麼那麼有執行力的,其實我是一個蠻懶的人,但也因為這樣我喜歡研究怎麼更有效完成事情,這樣才能做更多事情或是有時間偷個懶。
Thumbnail
介紹敏捷式管理的專案管理概念,以及對團隊成員潛力發揮的啟發。內容包括敏捷式領導的三個重要事項、自我管理與同仁間的信任建立,以及敏捷式管理對自己的幫助。分享在專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與員工管理上運用敏捷式管理的個人見解和體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從兼職開發轉為全職開發的過程,並分享了從混進學界指日可待的積極態度。作者也提及自己在專案製作與個人生活上的矛盾與感想,最後分享了專案管理和敏捷開發相關的文章與影片。
Thumbnail
敏捷的成功需要整個團隊參與及沉浸式敏捷體驗,本文以失敗案例為例,探討敏捷失敗以及如何成功。作者認為,成功源於做對很多事,而失敗往往只因為少做了或做錯了一件事,敏捷的第一步是找到對的人,開始第一次的沉浸式敏捷體驗並獲得第一次成功經驗,讓團隊直接做中體驗與感受敏捷的好處,就會啟動敏捷在組織內的擴散與成功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現代專案管理領域中,瀑布式(Waterfall)與敏捷式(Agile)是兩種被廣泛採用的管理方法。這兩種方法各具其特點與適用場景,深入了解其差異有助於管理者選擇最適合的策略,以確保項目順利完成並達成預期目標。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Scrum已成為專案管理的利器。本文介紹Scrum的核心角色、工件和事件,並結合我開發CDP的實際經驗,分享如何通過產品待辦清單管理、Sprint計劃與執行、每日站會和Sprint回顧來提升專案靈活性與效率。希望能啟發更多專案經理運用Scrum,優化專案流程。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重要主題:如何增加執行力。 會想分享主題是有些人問過我,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到底怎麼管理時間,到底怎麼那麼有執行力的,其實我是一個蠻懶的人,但也因為這樣我喜歡研究怎麼更有效完成事情,這樣才能做更多事情或是有時間偷個懶。
Thumbnail
介紹敏捷式管理的專案管理概念,以及對團隊成員潛力發揮的啟發。內容包括敏捷式領導的三個重要事項、自我管理與同仁間的信任建立,以及敏捷式管理對自己的幫助。分享在專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與員工管理上運用敏捷式管理的個人見解和體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從兼職開發轉為全職開發的過程,並分享了從混進學界指日可待的積極態度。作者也提及自己在專案製作與個人生活上的矛盾與感想,最後分享了專案管理和敏捷開發相關的文章與影片。
Thumbnail
敏捷的成功需要整個團隊參與及沉浸式敏捷體驗,本文以失敗案例為例,探討敏捷失敗以及如何成功。作者認為,成功源於做對很多事,而失敗往往只因為少做了或做錯了一件事,敏捷的第一步是找到對的人,開始第一次的沉浸式敏捷體驗並獲得第一次成功經驗,讓團隊直接做中體驗與感受敏捷的好處,就會啟動敏捷在組織內的擴散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