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長勝心態:成功是可持續的終身行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我們該如何定義成功?「贏」就一定是成功嗎?作者透過來自運動員和外交官的自身經驗,利用本書探討對於「贏」的看法及背後的意義與影響。

        作者藉由我們生活中四個競爭意識較為明顯的主題舉例說明,談論到教育、運動、政治、企業。雖然是不同領域,但不管是個人想法,又或是媒體報導,都脫離不了「贏」才會被定義是成功的觀念,我發現其中有三個共通點,第一,過於強調「對比性」,扭曲了學習的目的與發展;第二,被貼上極具殺傷力的輸贏標籤;第三,廣泛使用競爭使每個人變得自私自利。以書中的內容來說,這世界上有太多人在達成某一追求很久的目標後開始覺得空虛,不斷陷入零和遊戲和輸贏相對論的陷阱裡。不惜一切求贏,所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包含人們會變得越來越傲慢、自私自利、缺乏慷慨。

        以我自己為例,我也是不斷的陷入「贏」即是一切的陷阱裡,回顧自己在國中剛加入田徑隊的這段時間裡,不斷的競爭下也曾使我扭曲自己的價值觀,總是認為追逐名次是理所當然的事,每一次的訓練贏過隊友或是贏得比賽名次時,會很興奮且產生更大的熱情,而這一切以短期來說看似美好,但以長期來看,我變得孤傲,想透過自己更多的集訓來贏過其他人;變得自私自利,只想著自己要贏,而不是雙贏或是和尋求和其他人合作的機會;不關心周遭隊友,滿腦子都只想著要「贏」或是將他們打敗。

        很慶幸自己在高中的時候,漸漸捨棄這些想法,發現其實運動是一輩子的事,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也和隊友還有教練產生更好的連結,不僅獲得豐富的資訊,也拓展自己更寬廣的視野和領域,令我驚訝的是成績卻也沒有因此退步,反而在花更少時間練習的情況下,得到更好的結果,可以說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回顧完自己的田徑生涯後,發現自己潛意識還是對競爭心態會有些許依賴,畢竟「贏」才是一切的的想法根深柢固的存在於我們舊有的思想中,所以接下來的我能透過更多的閱讀及思考,去印證這套長勝思維的觀念,真正理解自己對於成功的定義,並能取代過去贏即是一切的想法。 

        讀完《長勝心態》後,發現作者所提到的長勝思維,想清楚持續學習建立連結,都與我那時高中在看待田徑時的想法一致,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跑,累積的是長期經驗而不是短期的結果。另外,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定義「贏」?長勝思維重新定義「贏」,不再是表現超越對手,而是與更多人合作,一起追求共同目標,抱持著學習的心態、願意調適、能向對手學習,贏不是一時,而是一生。不是為了勝過他人而進步,而是為讓自己更好而前進。長勝,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勝利與成功。

avatar-img
96會員
32內容數
好書分享,一起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九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讓知識化為力量,這本書將為你解答!
透過閱讀,讓我們活出更好的自己
如何讓知識化為力量,這本書將為你解答!
透過閱讀,讓我們活出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別管目標,專注於系統就好 1.贏家跟輸家擁有相同目標 :很多人都說,贏得比賽的人是在多久之前就設立了目標並且致力朝著那個方向;然而,其實輸掉比賽的人,卻往往也是同樣的。沒有人不是朝著贏下比賽而前進的。如果說設定目標不是贏和輸的分水嶺,那究竟是甚麼,造成這正反相悖的結果。 2.目標達成不
比賽必定有輸有贏。贏者固然意氣風發;落敗的,或垂頭喪氣,或滿腔不忿,總算可以理解,畢竟運動員的天職就是要贏。   運動,本來就是人類互相競爭的和平方式。雖則一切有規有矩,英雄惺惺相惜,但到頭來,運動員訓練的目的始終是勝利。這是比賽裡殘酷的現實。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憐憫輸掉的人呢?  
Thumbnail
2024巴黎奧運備受關注,透過世界之巔,看見人性, 只看結果卻不重視"過程",真的會比較快樂? 誰都不喜歡輸的感覺,只要不放棄,仍然有機會。 勇敢走出舒適圈,面對自己,看見生命的"韌性", 不論結果如何,擁有的過程依然值得, 畢竟"獨立的個體",是無法被取代的存在。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教導要不惜代價地追求成功。然而,當我們全力以赴地追求勝利時,往往忽略了這條路上的陷阱與代價。成功固然重要,但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為了贏得這場比賽,我們究竟失去了什麼。 伴隨而來的敵意和傲慢是我們付出的第一個代價。在追求勝利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忽視他人的感受,甚至
Thumbnail
文章探討現代社會強調追求短期成功及時享樂的文化,忽略了長期耕耘與延遲滿足的價值,並強調技巧性的『贏在起跑點』並非唯一成功之道。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臺灣追求第一的風氣固然是好事,但過度的追求第一不僅辛苦,也會增加壓力,甚至可能導致心理疾病。因此,轉換思維,追求不輸,並耐心等待適合的領域,也許更能獲得幸福感。文章論述學生時代追求不輸的方法,以及在成年以及職場上的相應策略。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要競爭、贏過,但對付競爭是極為耗神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攀比贏過在邏輯上說不過去。因此,與其痛苦抑鬱,不如和不同的夥伴合作,截長補短,贏得幸福愉悅。
Thumbnail
「輸了就無法生存」是我的信念。然而這個想法是妄念:輸了真的會死嗎?而「贏」又要怎麼定義?把全世界踩在腳下,站在山頂看着他人受苦,真的會比較開心嗎? 📌 還是,可以重新定義「贏」?拉高維度,從「一」出發(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要我一個人獨贏,而是全部人一起贏:全部人一起成長,一起共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別管目標,專注於系統就好 1.贏家跟輸家擁有相同目標 :很多人都說,贏得比賽的人是在多久之前就設立了目標並且致力朝著那個方向;然而,其實輸掉比賽的人,卻往往也是同樣的。沒有人不是朝著贏下比賽而前進的。如果說設定目標不是贏和輸的分水嶺,那究竟是甚麼,造成這正反相悖的結果。 2.目標達成不
比賽必定有輸有贏。贏者固然意氣風發;落敗的,或垂頭喪氣,或滿腔不忿,總算可以理解,畢竟運動員的天職就是要贏。   運動,本來就是人類互相競爭的和平方式。雖則一切有規有矩,英雄惺惺相惜,但到頭來,運動員訓練的目的始終是勝利。這是比賽裡殘酷的現實。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憐憫輸掉的人呢?  
Thumbnail
2024巴黎奧運備受關注,透過世界之巔,看見人性, 只看結果卻不重視"過程",真的會比較快樂? 誰都不喜歡輸的感覺,只要不放棄,仍然有機會。 勇敢走出舒適圈,面對自己,看見生命的"韌性", 不論結果如何,擁有的過程依然值得, 畢竟"獨立的個體",是無法被取代的存在。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教導要不惜代價地追求成功。然而,當我們全力以赴地追求勝利時,往往忽略了這條路上的陷阱與代價。成功固然重要,但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為了贏得這場比賽,我們究竟失去了什麼。 伴隨而來的敵意和傲慢是我們付出的第一個代價。在追求勝利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忽視他人的感受,甚至
Thumbnail
文章探討現代社會強調追求短期成功及時享樂的文化,忽略了長期耕耘與延遲滿足的價值,並強調技巧性的『贏在起跑點』並非唯一成功之道。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臺灣追求第一的風氣固然是好事,但過度的追求第一不僅辛苦,也會增加壓力,甚至可能導致心理疾病。因此,轉換思維,追求不輸,並耐心等待適合的領域,也許更能獲得幸福感。文章論述學生時代追求不輸的方法,以及在成年以及職場上的相應策略。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要競爭、贏過,但對付競爭是極為耗神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攀比贏過在邏輯上說不過去。因此,與其痛苦抑鬱,不如和不同的夥伴合作,截長補短,贏得幸福愉悅。
Thumbnail
「輸了就無法生存」是我的信念。然而這個想法是妄念:輸了真的會死嗎?而「贏」又要怎麼定義?把全世界踩在腳下,站在山頂看着他人受苦,真的會比較開心嗎? 📌 還是,可以重新定義「贏」?拉高維度,從「一」出發(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要我一個人獨贏,而是全部人一起贏:全部人一起成長,一起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