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最偉大的體驗就是體驗自然,百姓日用而不知。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書院晨音】🍀
只要打破我們知見上的執著,就是什麼?就是無狀之狀,就是無相之相,自然萬法就合而為一了。

_節錄 老子書第16章 知常復命


∷∷∷∷∷∷∷∷∷
說清楚一點,究竟來說,
我們一點也不在乎「事物」,
你真正渴望的是「體驗」,
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如此,
物質的東西只是創造體驗的工具。
越活越自由也是回到嬰孩的狀態,
你最高,最偉大的體驗,就是體驗自然,
百姓日用而不知,
但總是直覺地知道,
最想體驗的是自己廣大莊嚴的自性。


#見真

avatar-img
22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chuan Hu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特別需要「龍馬精神」這樣能量的教養來建設自己。 從小就聽得到的「龍馬精神」就是易經的乾、坤兩卦。 乾卦六爻:潛龍、現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皆是龍。 坤卦六爻:履霜、不習、含章、括囊、黃裳、龍戰,雖沒有提到馬, 但它的卦辭:「元亨,利牝馬之貞。」所以它六爻皆言馬(母馬)。 龍就是馬、馬
【書院晨音】🍀 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把我們這顆心,所有的念頭,執著執持的所有觀念全部通通放下,當下就是見道,當下就在道中,所以才叫大道至簡。 _節錄 老子書第16章 知常復命 ∷∷∷∷∷∷∷∷∷ 一體的,我們都是一體的, 不信神,不信自然,只信自己就無從體驗最廣大莊嚴的自性。 源頭是源
【書院晨音】🍀 看路上行人來來往往,無非為名來,為利往,所以空不了。 所以能夠放開名利,能夠達到無、達到空, 對治人的病根就是名利欲望,財色名食睡, 能夠放開名利的誘惑,生命自然就有妙境。 _節錄 老子書第15章 德顯之象 ∷∷∷∷∷∷∷∷∷ 名利慾望是你的信念? 你覺得世界是安全的,還是危
【書院晨音】🍀 真正大道的修行人他韜光晦跡,修行是完全不著痕跡的, 也不會讓人家看到,他有智慧有才能不顯露, 儒家講大智若愚。 _節錄 老子書第15章 德顯之象 ∷∷∷∷∷∷∷∷∷ 越無所謂,越無話可說, 假如你不去改變它, 那就永遠都會是「老樣子」 想要積累智慧,過得順心, 最需要做到不是
【書院晨音】🍀 天地萬物都是大道的體現,大道總在支持著萬物自然運作。 所以一個人要見道,就要去觀察萬物,觀察事物的變化,觀察萬物的生機。 _節錄 老子書第15章 德顯之象 ∷∷∷∷∷∷∷∷∷ 發呆有時候是個不錯的選擇, 你每天都想得太多, 會讓你過於敏感和焦慮, 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減退,
【書院晨音】🍀 道在萬物之中,修行人借由萬物去體會大道, 然後去瞭解一個修行人的生命狀態是什麼樣子。 這就是六祖大師所講的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 _節錄 老子書第15章 德顯之象 ∷∷∷∷∷∷∷∷∷ 人往往會有很大的理想, 起初努力往前, 漸漸的,這份拼勁, 被社
我們特別需要「龍馬精神」這樣能量的教養來建設自己。 從小就聽得到的「龍馬精神」就是易經的乾、坤兩卦。 乾卦六爻:潛龍、現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皆是龍。 坤卦六爻:履霜、不習、含章、括囊、黃裳、龍戰,雖沒有提到馬, 但它的卦辭:「元亨,利牝馬之貞。」所以它六爻皆言馬(母馬)。 龍就是馬、馬
【書院晨音】🍀 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把我們這顆心,所有的念頭,執著執持的所有觀念全部通通放下,當下就是見道,當下就在道中,所以才叫大道至簡。 _節錄 老子書第16章 知常復命 ∷∷∷∷∷∷∷∷∷ 一體的,我們都是一體的, 不信神,不信自然,只信自己就無從體驗最廣大莊嚴的自性。 源頭是源
【書院晨音】🍀 看路上行人來來往往,無非為名來,為利往,所以空不了。 所以能夠放開名利,能夠達到無、達到空, 對治人的病根就是名利欲望,財色名食睡, 能夠放開名利的誘惑,生命自然就有妙境。 _節錄 老子書第15章 德顯之象 ∷∷∷∷∷∷∷∷∷ 名利慾望是你的信念? 你覺得世界是安全的,還是危
【書院晨音】🍀 真正大道的修行人他韜光晦跡,修行是完全不著痕跡的, 也不會讓人家看到,他有智慧有才能不顯露, 儒家講大智若愚。 _節錄 老子書第15章 德顯之象 ∷∷∷∷∷∷∷∷∷ 越無所謂,越無話可說, 假如你不去改變它, 那就永遠都會是「老樣子」 想要積累智慧,過得順心, 最需要做到不是
【書院晨音】🍀 天地萬物都是大道的體現,大道總在支持著萬物自然運作。 所以一個人要見道,就要去觀察萬物,觀察事物的變化,觀察萬物的生機。 _節錄 老子書第15章 德顯之象 ∷∷∷∷∷∷∷∷∷ 發呆有時候是個不錯的選擇, 你每天都想得太多, 會讓你過於敏感和焦慮, 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減退,
【書院晨音】🍀 道在萬物之中,修行人借由萬物去體會大道, 然後去瞭解一個修行人的生命狀態是什麼樣子。 這就是六祖大師所講的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 _節錄 老子書第15章 德顯之象 ∷∷∷∷∷∷∷∷∷ 人往往會有很大的理想, 起初努力往前, 漸漸的,這份拼勁, 被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只是來體驗生命,你什麼都擁有不了,也什麼也留不住,不需要證明什麼,更沒有什麼事是一定要實現的。 你能做的就是,不斷嘗試,收穫,感受,然後放下。 我們來到這世間,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如何升起,夕陽如何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生活原本就很沉悶,但跑起來就有風。 既然說
Thumbnail
雖然透過自學在這一刻,能自然體悟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客觀事實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意志,就會自然產生。 但這一切已經離原本自學的定義太遙遠,而難以再簡潔有力的自學,所幸他人並不能感受到這一切,所以隨時又能回到簡潔有力的自學。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知道與表達是相異的存在,而「知道」可以透過體驗與經歷,更高的層次是邏輯先行,而至高無上的層次是一以貫之的創造。 而以上三個層次又息息相關、生生不息。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每次你放下,內在的執著就會少一點 自由是這世上最自然不過的事,事實上,它是我們生命應有的姿態。而所謂,自由的活在「當下」,指的就是體驗生命碰觸你、流經你深受感動的每個瞬間。 探索自性與生命的開展是緊密交織的,而不置可否的是,內在不容忽視的聲音,恰恰是我們需要下工夫之處。 這段深入內
Thumbnail
當一個人放下 " 需要知道 " 和 "明白一切" 的需求,同時持有純淨的意圖---"希望體現什麼",他們會訪問 "超越自身頭腦認知" 的現實-(內在的)世界和能量。這意味著這樣的體驗如同魔法,奇蹟,煉金術,即刻顯化,一個完全的 "同頻體驗" 會在地球現實中被探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你只是來體驗生命,你什麼都擁有不了,也什麼也留不住,不需要證明什麼,更沒有什麼事是一定要實現的。 你能做的就是,不斷嘗試,收穫,感受,然後放下。 我們來到這世間,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如何升起,夕陽如何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生活原本就很沉悶,但跑起來就有風。 既然說
Thumbnail
雖然透過自學在這一刻,能自然體悟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客觀事實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意志,就會自然產生。 但這一切已經離原本自學的定義太遙遠,而難以再簡潔有力的自學,所幸他人並不能感受到這一切,所以隨時又能回到簡潔有力的自學。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知道與表達是相異的存在,而「知道」可以透過體驗與經歷,更高的層次是邏輯先行,而至高無上的層次是一以貫之的創造。 而以上三個層次又息息相關、生生不息。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每次你放下,內在的執著就會少一點 自由是這世上最自然不過的事,事實上,它是我們生命應有的姿態。而所謂,自由的活在「當下」,指的就是體驗生命碰觸你、流經你深受感動的每個瞬間。 探索自性與生命的開展是緊密交織的,而不置可否的是,內在不容忽視的聲音,恰恰是我們需要下工夫之處。 這段深入內
Thumbnail
當一個人放下 " 需要知道 " 和 "明白一切" 的需求,同時持有純淨的意圖---"希望體現什麼",他們會訪問 "超越自身頭腦認知" 的現實-(內在的)世界和能量。這意味著這樣的體驗如同魔法,奇蹟,煉金術,即刻顯化,一個完全的 "同頻體驗" 會在地球現實中被探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