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長夏,宜養脾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脾主升清〞、〝脾喜燥惡濕〞
-- 長夏,特別需要注重保養的體質

        長夏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清涎的水飲上泛現象。這些體質,與食補建議分別是: 


不同體質的食補建議

◼︎氣虛體質:容易疲倦、少氣懶言,易出汗,口淡,不喜喝水,舌邊有齒痕。

食補建議:米飯、胡蘿蔔、香菇、地瓜、馬鈴薯、雞肉、雞蛋、元氣茶。

◼︎陽虛體質:易怕冷、手腳冰涼,喜熱飲、熱食,飲食寒涼容易腹瀉,排便常不成形,小便較清長、或夜尿,舌淡胖、易有齒痕、舌苔濕潤。
食補建議:栗子、核桃、芡實、雞肉、蝦、咖哩、辛香料、豆類。

◼︎痰濕體質:易疲倦、身體有困重感,臉部易黃黯、油脂分泌多,出汗黏膩,口中有甜味,腰腿部有沈重感,易胸悶,易咳痰,尿液混濁。
食補建議:薏仁、紅豆、冬瓜、茯苓、山藥、辛香料,忌油膩、甜食。

〝脾主運化〞— 脾運化水榖、水濕

中醫談脾的主要功能,還有〝主運化〞。中醫以“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人體飲食後,透由消化作用,產生〝水榖精微物質〞(營養),由〝脾主升清〞的作用,將營養物質〝運化〞、〝輸布〞,所以脾是後天〝氣血生化之源〞。脾虛,人體就容易呈現氣虛、陽虛的現象,甚至血虛(生血不足)、氣陷(嚴重氣虛)。所以,中醫注重〝脾胃〞功能,是後天之本。
        除了〝運化水榖〞、〝生化氣血〞,脾的虛症也容易導致〝運化水濕〞功能不足,產生一般大眾常說的〝濕氣重〞的現象,所以,調養脾胃,相當注重「袪濕健脾」這一部分,最常見的日常生活食補,就是大街小巷都可見的:『四神湯』了。

松子四神湯粥

松子四神湯粥


avatar-img
26會員
248內容數
從每天日常飲食吃喝,體會大自然節氣奧妙,輕鬆在生活裡認識中醫~ 好日子,從起居、運動、飲食、睡眠、清潔、好心情,開始! • 深入淺出,從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原典導引。 • 真實依春、夏、秋、冬,四季書寫。 • 涵括日常家常菜、食療、藥膳等,生活化而實用。 • 休閒中養生,美食也健康。 • 圖文並茂,從節氣餐桌上拍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tr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節氣與皮膚狀況        夏季,也是許多家中孩童皮膚狀況多的季節,除了現代人常見的濕疹(濕疹常發在區幹部,特別是手肘、膝蓋後方等關節位置)之外,還有一些常見的“白色疹子”,一般皮膚科醫師都建議不需要積極治療,因為稍微過一段時間、季節轉換了,很多都會不藥而癒 ......
台灣四季都產南瓜,香甜的南瓜,是許多素食者常用的補血溫性食材。 脾胃若虛寒,容易生濕痰,所以,南瓜也有潤肺治咳止喘的益處,可幫助化痰排膿。但是,對於濕熱體質、平日飲食口味厚重的族群,反而是發物。 所以,在冬季、春天的餐桌上常見到;炎熱、濕氣重的夏天、暑假,反而大家食用和烹煮的意願不高... 其
夏季,也是許多家中孩童皮膚狀況多的季節,除了現代人常見的濕疹(濕疹常發在區幹部,特別是手肘、膝蓋後方等關節位置)之外,還有一些常見的“白色疹子”,一般皮膚科醫師都建議不需要積極治療,因為稍微過一段時間、季節轉換了,很多都會不藥而癒 ......
中醫〝三伏灸〞:春夏養陽,冬病夏治 什麼是〝三伏天〞?         夏至後的七、八月,就到了一年當中最熱、最潮溼的「大暑」、「小暑」時候。中醫「冬病夏治」方法:『三伏灸』便在這段最炎熱、陽氣最旺期間 ......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再談中醫〝陰暑〞&〝陽暑〞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等,有許多不相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
開胃、清熱、益氣。暑夏餐桌好滋味:黃豆芽雜糧飯海苔捲 豆芽菜,營養、價廉,是家庭餐桌上的好食材。一點巧思便能化身美味料理。海苔則以紫菜為主要原料,富含維生素、鐵、碘、鈣等元素(採購時應採買加工與調味較少的海苔)。 許多人不太敢吃辣,其實,辣椒粉(唐辛子)、若是少量運用,不僅開胃......
節氣與皮膚狀況        夏季,也是許多家中孩童皮膚狀況多的季節,除了現代人常見的濕疹(濕疹常發在區幹部,特別是手肘、膝蓋後方等關節位置)之外,還有一些常見的“白色疹子”,一般皮膚科醫師都建議不需要積極治療,因為稍微過一段時間、季節轉換了,很多都會不藥而癒 ......
台灣四季都產南瓜,香甜的南瓜,是許多素食者常用的補血溫性食材。 脾胃若虛寒,容易生濕痰,所以,南瓜也有潤肺治咳止喘的益處,可幫助化痰排膿。但是,對於濕熱體質、平日飲食口味厚重的族群,反而是發物。 所以,在冬季、春天的餐桌上常見到;炎熱、濕氣重的夏天、暑假,反而大家食用和烹煮的意願不高... 其
夏季,也是許多家中孩童皮膚狀況多的季節,除了現代人常見的濕疹(濕疹常發在區幹部,特別是手肘、膝蓋後方等關節位置)之外,還有一些常見的“白色疹子”,一般皮膚科醫師都建議不需要積極治療,因為稍微過一段時間、季節轉換了,很多都會不藥而癒 ......
中醫〝三伏灸〞:春夏養陽,冬病夏治 什麼是〝三伏天〞?         夏至後的七、八月,就到了一年當中最熱、最潮溼的「大暑」、「小暑」時候。中醫「冬病夏治」方法:『三伏灸』便在這段最炎熱、陽氣最旺期間 ......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再談中醫〝陰暑〞&〝陽暑〞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等,有許多不相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
開胃、清熱、益氣。暑夏餐桌好滋味:黃豆芽雜糧飯海苔捲 豆芽菜,營養、價廉,是家庭餐桌上的好食材。一點巧思便能化身美味料理。海苔則以紫菜為主要原料,富含維生素、鐵、碘、鈣等元素(採購時應採買加工與調味較少的海苔)。 許多人不太敢吃辣,其實,辣椒粉(唐辛子)、若是少量運用,不僅開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目前的氣候正從夏季開始進入「長夏階段」。 在東方的自然哲理觀念裡,夏季對應的臟腑系統是心,在接續到秋季(肺系統)之間還有個過度時節叫做「長夏」,長夏(土元素)對應的就是脾胃系統。大地(土元素)是承載一切自然萬物變化的基礎,若脾胃系統變弱,其餘的系統得不到足夠的養分供給也就無法充分運
「嘔而發熱者」,嘔是少陽的主證,發熱代表病邪退到表,所以處在半表半裡的地方,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曹穎府曰:肝臟陰虛,則膽胃上逆,因有嘔而發熱之證。這是因為太陽水氣不能作汗,因成濕痰留積上膈,致少陽膽火鬱而不達,則上泛為嘔,寒濕在皮毛之裡,正氣與之相抗,是生表熱,此證必先形寒或兼頭痛,若發有定侯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傷寒邪入厥陰,厥陰病患者裡寒盛,加上容易有消渴的現象,所以病患會口渴而喝很多水,但是水本為寒,厥陰病患者胃的溫度又低,水無法被氣化進入三焦造成水停心下,像肌肉跳動、眼皮跳般,在胃的地方會有跳動感,這是水飲造成,小便不利是必然的,「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這時候要先把停
Thumbnail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擁有潮濕氣候的特性。瞭解如何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選擇利水食物,可以幫助保護脾胃健康,祛除體內濕氣。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患者口燥咽乾的情況已經兩三天了,少陰屬腎水,胃腑的實熱不停的消耗腎水與腸胃津液,造成口燥咽乾、大便燥實在腸子裡面,這是傳經入腑,從少陰證轉成陽明證的現象,這是好現象,用「大承氣湯」把宿便攻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沒有咽乾口燥,代表腸胃裡面津液還有、舌苔白、大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少陰證患者下利六七天了,「小便不利」,三焦水道循環不通,「咳而嘔,渴」,單純的嘔是少陽證,渴是陽明證,除了陽明燥屎完全堵住腸道,造成只容許水、津液通過的下利之外,是不會有下利不止的情況,「心煩不得眠者」,夜晚睡不著,代表有虛熱在頭面,這熱從哪來?口渴、小便不利會令人聯想到「五
豬膚湯方 豬膚(豬皮)一斤。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米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少陰病,下利」,少陰病的下利,常常伴隨著手腳冰冷,惡寒蜷臥,這是因為中陽被寒水所迫造成的,「咽痛」,腸胃津液因下利所傷,胃的津液少而造成胃底的膽汁化燥,燥氣上衝咽喉而咽痛,「
Thumbnail
「少陰病,吐利」,太陽寒水內陷於脾臟,造成胃的熱度不足,併胃中宿食下走大腸而自利腹痛,大便狀如爛泥,這是太陰證的下利;當太陽寒水內陷到腎臟,則併手少陽三焦為病,因為三焦為疏瀉的管道,屬於淋巴系統,當腎臟寒,功能差,無法排除氾濫的寒水之時,寒水往中焦入胃,胃熱不足無法氣化則吐,往下焦水道系統疏瀉不及則
Thumbnail
黃靖容醫師認為,減重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脾胃」和「痰濕」。 這些因素是有關連性,並會影響人的體重。 什麼是「脾胃」? 中醫學中的「脾胃」是指消化功能和能量代謝的基礎,同時也與人體的免疫力、氣血生成及運行、水液代謝等功能有關聯。 脾胃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核心。脾臟負責消化、吸收
Thumbnail
目前的氣候正從夏季開始進入「長夏階段」。 在東方的自然哲理觀念裡,夏季對應的臟腑系統是心,在接續到秋季(肺系統)之間還有個過度時節叫做「長夏」,長夏(土元素)對應的就是脾胃系統。大地(土元素)是承載一切自然萬物變化的基礎,若脾胃系統變弱,其餘的系統得不到足夠的養分供給也就無法充分運
「嘔而發熱者」,嘔是少陽的主證,發熱代表病邪退到表,所以處在半表半裡的地方,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曹穎府曰:肝臟陰虛,則膽胃上逆,因有嘔而發熱之證。這是因為太陽水氣不能作汗,因成濕痰留積上膈,致少陽膽火鬱而不達,則上泛為嘔,寒濕在皮毛之裡,正氣與之相抗,是生表熱,此證必先形寒或兼頭痛,若發有定侯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傷寒邪入厥陰,厥陰病患者裡寒盛,加上容易有消渴的現象,所以病患會口渴而喝很多水,但是水本為寒,厥陰病患者胃的溫度又低,水無法被氣化進入三焦造成水停心下,像肌肉跳動、眼皮跳般,在胃的地方會有跳動感,這是水飲造成,小便不利是必然的,「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這時候要先把停
Thumbnail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擁有潮濕氣候的特性。瞭解如何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選擇利水食物,可以幫助保護脾胃健康,祛除體內濕氣。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患者口燥咽乾的情況已經兩三天了,少陰屬腎水,胃腑的實熱不停的消耗腎水與腸胃津液,造成口燥咽乾、大便燥實在腸子裡面,這是傳經入腑,從少陰證轉成陽明證的現象,這是好現象,用「大承氣湯」把宿便攻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沒有咽乾口燥,代表腸胃裡面津液還有、舌苔白、大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少陰證患者下利六七天了,「小便不利」,三焦水道循環不通,「咳而嘔,渴」,單純的嘔是少陽證,渴是陽明證,除了陽明燥屎完全堵住腸道,造成只容許水、津液通過的下利之外,是不會有下利不止的情況,「心煩不得眠者」,夜晚睡不著,代表有虛熱在頭面,這熱從哪來?口渴、小便不利會令人聯想到「五
豬膚湯方 豬膚(豬皮)一斤。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米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少陰病,下利」,少陰病的下利,常常伴隨著手腳冰冷,惡寒蜷臥,這是因為中陽被寒水所迫造成的,「咽痛」,腸胃津液因下利所傷,胃的津液少而造成胃底的膽汁化燥,燥氣上衝咽喉而咽痛,「
Thumbnail
「少陰病,吐利」,太陽寒水內陷於脾臟,造成胃的熱度不足,併胃中宿食下走大腸而自利腹痛,大便狀如爛泥,這是太陰證的下利;當太陽寒水內陷到腎臟,則併手少陽三焦為病,因為三焦為疏瀉的管道,屬於淋巴系統,當腎臟寒,功能差,無法排除氾濫的寒水之時,寒水往中焦入胃,胃熱不足無法氣化則吐,往下焦水道系統疏瀉不及則
Thumbnail
黃靖容醫師認為,減重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脾胃」和「痰濕」。 這些因素是有關連性,並會影響人的體重。 什麼是「脾胃」? 中醫學中的「脾胃」是指消化功能和能量代謝的基礎,同時也與人體的免疫力、氣血生成及運行、水液代謝等功能有關聯。 脾胃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核心。脾臟負責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