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印象,複合動詞都不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次學習的是複合動詞。

開始時可能會很難理解,但是只要你理解了這些詞的印象,就會明白了!

 

1 ~合う

 

意思是 "彼此"。

「話す」是一個人說話。

「話し合う」是我們彼此說話。

 

如果您理解了這一點,您就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出「殺し合う」「愛し合う」「見せ合う」。

一旦有了這種形象,商務用語也不會害怕的。

 

「打ち合わせ」=相互提出意見

「折り合いをつける」=相互妥協達成協議

「兼ね合い」=相互平衡

「すり合わせる」=相互接近找找妥協點

 

raw-image


 

2 ~込む

 

意思是 "進入/放入"。

「部屋に入る」和「部屋に入り込む」之間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

「話す」是談表面的東西,而「話し込む」則給人一種忘乎所以、深入交談的形象。

 

「入れ込む」=把我的心放入它的中心的形象,換句話說,就是「夢中になる」(迷上)。

「盛り込む」=「盛」+「投入」的印象。上面也有裏面也有,總之「たくさん」(很多)

「落とし込む」=將東西放入底部的模具中,形成具體的形狀。

 

raw-image


ブチ=打ち(うち)的粗魯說法

 

 

接下來解釋一個稍微複雜的複合動詞,它的意思是「做到最後」。

 

比如,終わる、切る、抜く、尽くす、等,有很多表示結束的說法,

讓我來逐一解釋。

 

3 ~終わる

 

這是 "結束 "+"完成的事實"的組合。

 

映画を見たら、電話するね。

映画を見終わったら、電話するね。

說中文的話,都是"我看完電影後給你打電話",但是「~終わる」有強調的感覺,所以有"電影結束前我不會給你打電話"的意思。

 

宿題をやった。——我做完作業了(一個報告而已)

宿題をやり終わった。——我終於做完作業了,很厲害吧!

 

 

4 ~切る

 

這是 "堅持到底"+"全部"的組合。

 

なんとか最後まで走り切った。我終於跑到了終點。

10kmもの距離を泳ぎ切った。我終於遊完了10公裏。

 

這句話的意思是 "太辛苦的事情,我終於結束了"。

常用於體育運動中。

 

raw-image


 

5 ~抜く

 

這是"堅持到底"+"全部"上再加 "非常努力"的氣氛。

 

なんとか最後まで走り抜いた。我努力地跑到了終點。

10kmもの距離を泳ぎぬいた。我努力地遊完10公里。

 

「泳ぐ」的話,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食べる」的話差別很大。

 

「食べ切った」太多的菜,全部吃光了

「食べ抜いた」太難吃的菜,我勉強吃完了

 

「食べ抜いた」有努力吃的感覺。

 

raw-image


raw-image


「見抜く」=洞察一切,從裏到外=了解事物的本質(看透)

 

 

6 ~尽くす

 

意思是 "到最後"+"一點都不剩"。

 

焼き尽くす"燒光了全世界"。

殺し尽くす"殺光了所有人"。

 

在動漫中經常可以看到。

 

raw-image


「尽くす女」是將自己奉獻給伴侶的女性。

為了伴侶而使用100%的力量,不考慮自己(0%)。

 

 

食べ終わる=食事が終わったよ(我吃完飯了)

食べ切る=全部食べたんだ!(我終於吃光了)

食べ抜く=がんばって全部食べたんだ!(我努力吃光了)

食べ尽くす=ここにはもう食べ物は一つもありません(這裏一個食物都沒有了)

 

不過實際生活上,說「ごちそうさま」就OK了!

 

raw-image


 

我們嚐試難度稍高的中日翻譯吧。 學習一下你經常使用也不知道怎麽用日語表達的句子。 我們學習的不是教科書上的正確表達方式,而是日本人實際使用的自然表達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即使您已經掌握了自謙語,如果您不知道如何表達,聽起來也像是 "炫耀"。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解釋一下,即使內容完全沒有問題,也聽起來像"炫耀"的表達方式,
看起來比上次更難。 但是一旦你掌握了竅門,就很容易翻譯了。 該翻譯的不是單詞而是情景,所以請選擇最適合情景的日語。
「うれしい」「悲しい」「楽しい」「難しい」「優しい」・・・。 表達情感時「い形容詞」絕對必須使用的。 但由於詞尾變化與其他詞不同,因此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掌握。 因此,有很多台灣人日語說得很好,但只有 "い形容詞 "聽起來很奇怪。  
內容本身並不難,但要把它翻譯成自然的日語卻相當困難。   男:你怎麼沒背我送你的包包啊? 女:你還好意思問呢!說什麼名牌包包,結果啊,拉鍊沒幾天就壞了。 男:拉鍊壞了?不會吧?會不會是你太用力把它拉壞了?還是卡到什麼東西了?   你怎麽翻譯呢?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人在被提供東西時不會直接說 「要りません」"我不想要 "或「食べません」"我不吃"。 我們日本人對語言非常敏感。 為了避免傷害對方,我們研究各種各樣的方法。
「先生が明日学校に来なさいと言いました」 (老師讓我明天到學校去) 這個句子是完全符合語法的。 但是當日本人聽到時,感覺非常不自然。 你知道為什麽嗎?
即使您已經掌握了自謙語,如果您不知道如何表達,聽起來也像是 "炫耀"。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解釋一下,即使內容完全沒有問題,也聽起來像"炫耀"的表達方式,
看起來比上次更難。 但是一旦你掌握了竅門,就很容易翻譯了。 該翻譯的不是單詞而是情景,所以請選擇最適合情景的日語。
「うれしい」「悲しい」「楽しい」「難しい」「優しい」・・・。 表達情感時「い形容詞」絕對必須使用的。 但由於詞尾變化與其他詞不同,因此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掌握。 因此,有很多台灣人日語說得很好,但只有 "い形容詞 "聽起來很奇怪。  
內容本身並不難,但要把它翻譯成自然的日語卻相當困難。   男:你怎麼沒背我送你的包包啊? 女:你還好意思問呢!說什麼名牌包包,結果啊,拉鍊沒幾天就壞了。 男:拉鍊壞了?不會吧?會不會是你太用力把它拉壞了?還是卡到什麼東西了?   你怎麽翻譯呢?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人在被提供東西時不會直接說 「要りません」"我不想要 "或「食べません」"我不吃"。 我們日本人對語言非常敏感。 為了避免傷害對方,我們研究各種各樣的方法。
「先生が明日学校に来なさいと言いました」 (老師讓我明天到學校去) 這個句子是完全符合語法的。 但是當日本人聽到時,感覺非常不自然。 你知道為什麽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Thumbnail
在正式的場合有需要開口說話的時候, 大部份情況都不是三言兩語,使用幾個字, 半句、一句話就可以達到效果。 開口說話,就是英語 “語言學” 所謂的 “oral language”。本質上,它涵蓋著 “說”與 “聽” 兩個不可缺的部分。 開口說話和反思聽眾的獲益,是口語正向應用的一體的兩面。
Thumbnail
在一個階段的結束時,我們會透過某些儀式或是方法,來與它道別。 而一段工作的結束,同樣也會需要好好道別,來幫助我們在開啟新的一段工作時,能夠處於比較好的狀態。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本章分兩個主題: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很多專有名詞~大家講得很習慣~但到底內容是什麼? 記得剛上研究所的第一次跟教授會談, 教授大方的說~什麼都可以聊...任何問題都可以問~ 剛開始大家都很害羞的不敢談... 直到一個德國男生說~What i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際溝通)?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本文探討溝通交流中的情緒衝突以及化解方式,針對四個關鍵要素(覺察、感受、開放、彈性)進行了具體分析,並提供了實際的溝通技巧和建議。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話說到一半被打斷的經驗,如果是一對一說話,其實沒有關係,你就順著對方理解的節奏,即時調整一下說話框架即可,因為最終目的還是幫助對方,理解甚至認同你說的話。 如果是一對多,則要先說如有問題等我,說完再提出,因為每個人理解節奏不同,一但打斷會降低理解欲望。 一對一是協奏曲,一對多則是
比較好的時機就是在對方說到一個段落喘口氣時,回應你有理解與接受,比如「原來如此的確像你說的,我也這樣覺得」接者表明你有事需要離開了,下次繼續聊,再微笑說再見。 如果不認同也可說「我了解你的想法了,我會思考一下,下次我們再繼續聊」對方就會知道你要離開。 對話的結束其實是一種平衡 在聊天的過程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Thumbnail
在正式的場合有需要開口說話的時候, 大部份情況都不是三言兩語,使用幾個字, 半句、一句話就可以達到效果。 開口說話,就是英語 “語言學” 所謂的 “oral language”。本質上,它涵蓋著 “說”與 “聽” 兩個不可缺的部分。 開口說話和反思聽眾的獲益,是口語正向應用的一體的兩面。
Thumbnail
在一個階段的結束時,我們會透過某些儀式或是方法,來與它道別。 而一段工作的結束,同樣也會需要好好道別,來幫助我們在開啟新的一段工作時,能夠處於比較好的狀態。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本章分兩個主題: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很多專有名詞~大家講得很習慣~但到底內容是什麼? 記得剛上研究所的第一次跟教授會談, 教授大方的說~什麼都可以聊...任何問題都可以問~ 剛開始大家都很害羞的不敢談... 直到一個德國男生說~What i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際溝通)?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本文探討溝通交流中的情緒衝突以及化解方式,針對四個關鍵要素(覺察、感受、開放、彈性)進行了具體分析,並提供了實際的溝通技巧和建議。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話說到一半被打斷的經驗,如果是一對一說話,其實沒有關係,你就順著對方理解的節奏,即時調整一下說話框架即可,因為最終目的還是幫助對方,理解甚至認同你說的話。 如果是一對多,則要先說如有問題等我,說完再提出,因為每個人理解節奏不同,一但打斷會降低理解欲望。 一對一是協奏曲,一對多則是
比較好的時機就是在對方說到一個段落喘口氣時,回應你有理解與接受,比如「原來如此的確像你說的,我也這樣覺得」接者表明你有事需要離開了,下次繼續聊,再微笑說再見。 如果不認同也可說「我了解你的想法了,我會思考一下,下次我們再繼續聊」對方就會知道你要離開。 對話的結束其實是一種平衡 在聊天的過程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