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常常猶豫不決?定調「該做」和「可不做」大幅減少焦慮

請和我一起回想一下,你的人生中是否常花很多時間在想
"這我一定要做嗎?"和"我可以拒絕嗎?"這類的事。
每天為了"多餘的人際互動"、"不想做的事"搞得很焦慮、又拖延。

你是否有注意到-
你花了非常多時間在左右拉扯,然後下一次遇到同件事,又花非常心力再想一次、再決定一次?

例如說,你很不想上某堂課、你很不想接老闆或客戶電話,所以你每次都要在心裡天人交戰,花費很多時間又產生很多焦慮。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該做」和「可不做」做分類,
「該做」的事就定調為「今後都去執行」,「可不做」的事你就可以想做再做

在《原子習慣》一書中有提到,做決定時耗費的時間其實非常可觀,而且傷腦。
不只是思考決定的當下要消耗時間,連帶「拖延的時間」都要算進去,你可以回想一下,當你上一次做某件事時猶豫不決,你花了半個小時還是一個小時決定,又拖延了幾個小時才肯去做?

除了時間成本外,還有個東西我們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那就是「情緒成本」
我們在思考每個決策時都會產生情緒,產生越多負面情緒就對我們的身心造成越多負擔,也就是說,當你一年之中有100天都為類似的事情拉扯,那你就承受了100次讓你身心都不舒服的煎熬。(且會產生更多健康問題)

以我自己舉個例子,我時常在想
『我到底該怎麼回應讀者的留言?』
『有些讀者(格友)每天來給我按讚,我是要每天回讚他們,還是我想讚再讚?』
就在剛才,我意識到我人生有非常多時間都為這類問題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和情緒成本,所以我做了個決定-

他們的每篇文,今後我能讚就讚。
我用最洽當的方式來回應,不要想著impress讀者們。
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少2個決定要做,我不僅可以省下非常的時間和情緒,經營起來也少掉很多壓力,我的思維與好奇心也不容易被這些事情困住。

真是一舉三得啊!我怎麼這麼聰明呢(才不是,我笨的要死🤡

如果是以現在正在閱讀的你來說,你可能會遇到煩人的事情是-
"老闆客戶電話好煩,不想理"
"家人好煩不太想互動,但又要維持聯繫"
那或許你可以試著定調這些煩人的問題:「以後就直接做,不多想」。
老闆客戶或許很煩,但是「該做的事」就不要猶豫了,用最快速、最少的時間處理掉它。和家人互動或許很煩,也是「該做的事」,盡到基本的責任其他先別多想,再找機會抽身就好。

且定調「該做的事」之後,就盡量別再想"好煩不想做",這樣只會徒增焦慮。

而「可不做」的事是什麼?
你可以先定調你對工作、對互動的最基本內容,額外的部分你就「可不做」。
上司客戶不在原先內容的額外需求、家人朋友要你續攤,就可以視情況「婉拒」或是「晚一點、擇日再說」。
就像是我對格友的文按讚一樣,我可以先按讚表示支持和關心,這就是「該做的互動」,而我可以先收藏改天再看內文,這就是「可不做」。

所以,能做一次決定的事,不要每次都去決定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