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化」,就像反覆攪拌一碟焦糖拿鐵,交織出難忘的香馥口感,耐人尋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關於學習三要素的發佈順序

在正式討論內化前,簡單說明前幾篇關於學習三要素的介紹順序,如果你有仔細留意,應該會發現並納悶:按順序是先「輸入」、再「內化」、後「提取」。不過第一順位卻是先介紹提取,因為主要宣達的受眾對象是學生、或是對於「為了升學目的而有學習問題者」的角度傳述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複習方式」出了問題,當然學習三要素任何一項都與複習方式脫離不了關係,但是「提取」佔了很大的關鍵部分,因為往往接觸與吸收很簡單(不論印象深淺、效果優劣),但事後的回想(複習)肯定會花你不少心思,就好比人人都能輕而易舉看著報章雜誌,雖然對於當下的內容感到深刻,但事後回想需費不少功夫,所以先了解提取的重要性,有助於第一時間重新定義複習,讓你明白調整複習方式有多麼重要,你才能建構起危機意識,下好改變的決心。

用佳餚解讀的「口感性內化」

本段以品嚐牛肉口感描述,素食主義/非牛食者若介意請直接跳過。

你是否曾有難忘的美食經驗?就好比切了一塊五分熟的牛排,刀叉與盤子摩擦的鏘鏘聲下提起隱約帶著香酥焦脆的外層、內層隱隱粉肉,滲著些微血水的牛肉塊,送進嘴中,第一口是帶勁的咀嚼、第二口是嚐到烤盤下的焦溫、以及一點點玫瑰鹽的佐料與肉塊相互融合的美味,最後吞下肚,那撫慰一天辛苦工作的飽足感與精神慰藉,是不是很神奇呢!那跟標題的焦糖拿鐵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品嚐,就是一種「內化」。若你有蒐藏很多口袋名單,相信絕對是你親自挑嘴後精挑細選的店家,並非空穴來風;內化則是與口感一樣,分不同的層次,每一段的層次,都會為你輸入的知識加以包裝,這些層次依序為:質疑、探討、分類。

「質」人精神,你也能成為求知欲的「職人」

任何東西在輸出之前,要先輸入;包裝好,經過審核,才能輸出。

花了這麼久的時間念書、背誦,卻還是記不勞,這時候你應該針對讀過的內容提出質疑,就好像我們從童年開始就透過日常生活觀察到天空是藍色的,不過多數人卻在無憂無慮的童年中鮮少去探討這個問題;又或者明明知道地球會轉,卻在缺乏相關知識背景下,不太明白為什麼地球上的一切不會掉下去,當然你會發現我舉的例子非常膚淺,甚至令許多讀者嗤之以鼻:「噢!老兄,這我在幼稚園就知道了。」越是膚淺的例子,越簡單明瞭,越能清楚比喻,所以請體諒我舉的例子恐怕不如你預期的水準。

提出質疑,就像是審查你讀過的內容,你就會真正了解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當然不是說你要完全質疑書本,常理的事情我相信你會有所衡量,知道哪些事情值得探討,但求學階段除了常理的範疇,絕大多數都是我們初次見面請多指教的議題,對於內容打上問號,並加以探究非常重要,也與提取環環相扣。

請大家「稍微」思考以下問題:

  1. 臘月節的典故?
  2. 畢氏定理的證明法?
  3. Make up your mind是什麼意思?
  4. 電與生理機能的相互關係?
  5. 文字的起源與文明的發展關係?

以上是縱觀國中五大科目大略性綜合的局部性問題,當然有些項目對於教育會考或許並非當務之急,但是了解前因後果、思考、彙整,相信你會更了解艱深的內容,而思考與彙整並非傳統性抄寫(抄寫並非無效,不過較偏向行為記憶,後面再探討)而是了解故事。絕大多數的發明並非無中生有,往往與人性推演有關,3C產品是最好的證明,所以了解故事,可以理解發明者人性,而人性來自生活需求,就更好理解。

課外探討絕不能少

學習是枯燥的,加上新課綱的出題方式五花八門,舊有思維很難打天下,但若用故事的角度去探討,有助於質疑、思考。因為課綱喜歡結合時事、時事即為生活經驗、生活經驗來自每個人的故事。

為什麼賽夏族都會舉辦矮靈祭典,除了你用螢光筆與紅筆把這兩行字相對應註記,恐怕不會比你直接了解實際典故來得有效,通常國中的內容不會太過複雜,大膽質疑與提出疑問,最終往往能透過Google大神找答案,甚至學校老師、補習班老師能幫助你輕易解答,這時候你就要用紅筆牢牢記住這些線索,也需要反覆閱讀、複習,畢竟要透過物理上的行為模式幫助記憶(唸出課文、單字、句子就是最好的助益,不分年紀)

現在網路平台上的資訊量非常多,光是國中的地理、歷史、公民所提及的經典事件,也有不少教育工作者拍成有趣的短片放在平台上,不但有助於避免枯燥理解,還可以獲取冷知識,當然這有好有壞,畢竟資訊也有真假之分,所以基本的常理判斷甚為重要。許多書店也有販售歷史小圖鑑、與時事並行的地理雜誌、以及類百科全書的化學元素介紹,用另種心態去閱讀,不但受益良多,也可以培養素養判讀的好習慣。

分類

透過理解、深思熟慮後,其實這些知識算是在腦海中包裝完畢了。接下來我們要加以分類,這時候筆記所扮演的角色就非常重要,甚至需要調整平常教材、課本的收納習慣,在複習與歸檔、甚至事後專一的重點複習上會更加有效率。

分類除了按科目區分外,還要了解哪些內容可能相互重疊,並記錄在筆記上,就好比理化的水溶液提及低張溶液與高張溶液,可以聯想到生物科的細胞滲透壓;透過世界地圖重要的地理位置順勢了解人類的遷移、文化的推演。並透過回想,這個時候我建議可以彙整成心智圖模式(或其它流程圖)想到什麼就加什麼,延伸性與空間性比一般橫式由左而右書寫輕鬆許多(如無限增加章魚的觸角數)當然,呈現方式會依個人手邊的筆記本格式、字跡大小呈現而有所不同,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方式才是第一首選。

重點整理

  1. 內化就像品嚐美食的不同層次,為你的感受加以包裝
  2. 質疑是種審核,讓你更有理解該章內容的契機
  3. 善用手邊的學習資源額外探討,改變枯燥的學習氛圍,增廣視野
  4. 將龐大的資訊量透過適合自己的筆記手法加以分類,有助於事後複習回想
  5. 足夠的筆記空間(類流程圖)有助於彈性延伸、隨時擴充重點內容
2016年 .四月.台南縣將軍區的木棉花道

2016年 .四月.台南縣將軍區的木棉花道


生活中的內化,就是品嚐小事交織成的小確幸,同時理解快樂的本質。


avatar-img
4會員
7內容數
學習,學習,「學」跟「習」。學習必須遵循大腦守則,就像電玩遊戲有它的遊戲規則。了解規則、有效執行,你也可以為自己打造學習行動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dy Ch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不斷努力的人。 這是球后戴資穎曾說過的話。 不論你從事哪種運動、技能、競技,除了生平的第一次接觸外,再來就是不斷地修正、練習,最後成為自己最寶貴的學習經驗。 除了前篇文章對於提取的介紹外,接著要探討的是輸入,你聽到單詞、看見的架構、做過的實驗、聞過的氣味,全然都會儲存在腦海
輸入(Input)、內化(Inside)、提取(Extract) 接觸任何事物之前,首先我們會需要「印象」就好比人有第一印象(高、瘦、具權威、或者親和力。),而知識的第一印象在於複雜性、來源性、專業性...等等。 不論是哪種印象,都會暫時儲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並透過有效思考(也就是內化。)成為短期
人人都會閱讀,閱讀是將提升所見所聞的必經之路,也是在週日午後邊搭配著伯爵紅茶、邊細細品嚐書香內頁的消遣,不論你的目的是什麼,要透過閱讀達成某種目的,並具備意義,你要將自己成為海綿,收放自如、內化自己。本文將以學生的角度來討論閱讀,既然是以學生的角度分享,就會把首要目標放在為了塑造好的升學表現,而擬定
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不斷努力的人。 這是球后戴資穎曾說過的話。 不論你從事哪種運動、技能、競技,除了生平的第一次接觸外,再來就是不斷地修正、練習,最後成為自己最寶貴的學習經驗。 除了前篇文章對於提取的介紹外,接著要探討的是輸入,你聽到單詞、看見的架構、做過的實驗、聞過的氣味,全然都會儲存在腦海
輸入(Input)、內化(Inside)、提取(Extract) 接觸任何事物之前,首先我們會需要「印象」就好比人有第一印象(高、瘦、具權威、或者親和力。),而知識的第一印象在於複雜性、來源性、專業性...等等。 不論是哪種印象,都會暫時儲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並透過有效思考(也就是內化。)成為短期
人人都會閱讀,閱讀是將提升所見所聞的必經之路,也是在週日午後邊搭配著伯爵紅茶、邊細細品嚐書香內頁的消遣,不論你的目的是什麼,要透過閱讀達成某種目的,並具備意義,你要將自己成為海綿,收放自如、內化自己。本文將以學生的角度來討論閱讀,既然是以學生的角度分享,就會把首要目標放在為了塑造好的升學表現,而擬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有時候吃東西除了美味外,此外很大一部分,我是為了回憶人生途中的某些時光,像是偶爾我會買上一小包鹹酥雞或是一碗綠豆湯解解嘴饞,因為這兩個小點心老能讓我想起以前準備考大學的夜讀時刻,高三周間每天被班導留讀到晚上九點半,在回家的途中,偶然來接我的母親會買上一小包炸物或涼涼的綠豆湯這兩個點心當成宵夜鼓勵
Thumbnail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喻為豆腐,先學習好如何做豆腐,再來切塊(換段)、切絲(換行)。許多網路發表的人常常用切塊或切絲,把自己的文章拆開,這並不妨礙讀者吸收,反而因為適合閱讀而更好消化,如果豆腐沒有做好,那無論是切塊、切絲,讀起來就是有點不對勁。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Thumbnail
物質等於眼感或觸感可知的界定 能量等於眼感或觸感不知的界定 我快樂地咬下一口色、香、味滿溢的炸雞,咀嚼中滿心愉悅到吞下入胃前,還來不及嚥下的過程中,噴發的喜悅壓不住,頓生急於想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如此的感觸..。 吃東西的我是物質 炸雞也是物質 感受是心的感知是能量 分享是心的感知是能量
Thumbnail
在繁忙日子裡,本文將探討烹飪不僅填飽肚子,更是記憶與思考的冥想之旅。 烹飪之道:舌尖上的記憶練習 在繁忙的日常中,烹飪是填滿肚子的必要工序,是一門藝術,一種冥想,甚至是一種記憶與思考的訓練。 每當我們在廚房裡忙碌時,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馬拉松,工作記憶會在此過程中得到了無形的鍛煉。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審視什麼是美食。深入的探討什麼是美食,是釐清一切的關鍵。我們要從本質思考,從根本解決問題。說到什麼是美食,你會想到什麼呢?薩迪曾說過一句意義深遠的話,你若不說話,不會有麻煩。你若開了口,就得有才幹。想必各位已經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儘管什麼是美食看似不顯眼,卻佔據了我的腦海。什麼
在知識的海洋中,如何將普遍的資訊轉化為具有個人特色的知識,是一項既挑戰又充滿滿足感的工作。每一次閱讀、每一次實踐,乃至每一次思考,都是將外在資訊融入自我,創造知識的過程。以下是將資訊轉化為知識,並賦予其獨特個性的三個關鍵步驟。 步驟1 - 捕捉和吸收資訊:創造知識的第一步是廣泛地捕捉和吸收外部資訊
Thumbnail
書裡面是這麼說的,如果給你一份內容詳盡的食譜,相信你也能烤出一塊美味蛋糕。但是萬一家裡沒有食譜中的食材呢?萬一你對牛奶過敏呢?如果不能深入了解食材的特色,就不知道相互影響的力量。就像學習,不能只是照做,還要知道這些方法背後隱藏著哪些原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有時候吃東西除了美味外,此外很大一部分,我是為了回憶人生途中的某些時光,像是偶爾我會買上一小包鹹酥雞或是一碗綠豆湯解解嘴饞,因為這兩個小點心老能讓我想起以前準備考大學的夜讀時刻,高三周間每天被班導留讀到晚上九點半,在回家的途中,偶然來接我的母親會買上一小包炸物或涼涼的綠豆湯這兩個點心當成宵夜鼓勵
Thumbnail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喻為豆腐,先學習好如何做豆腐,再來切塊(換段)、切絲(換行)。許多網路發表的人常常用切塊或切絲,把自己的文章拆開,這並不妨礙讀者吸收,反而因為適合閱讀而更好消化,如果豆腐沒有做好,那無論是切塊、切絲,讀起來就是有點不對勁。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Thumbnail
物質等於眼感或觸感可知的界定 能量等於眼感或觸感不知的界定 我快樂地咬下一口色、香、味滿溢的炸雞,咀嚼中滿心愉悅到吞下入胃前,還來不及嚥下的過程中,噴發的喜悅壓不住,頓生急於想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如此的感觸..。 吃東西的我是物質 炸雞也是物質 感受是心的感知是能量 分享是心的感知是能量
Thumbnail
在繁忙日子裡,本文將探討烹飪不僅填飽肚子,更是記憶與思考的冥想之旅。 烹飪之道:舌尖上的記憶練習 在繁忙的日常中,烹飪是填滿肚子的必要工序,是一門藝術,一種冥想,甚至是一種記憶與思考的訓練。 每當我們在廚房裡忙碌時,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馬拉松,工作記憶會在此過程中得到了無形的鍛煉。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審視什麼是美食。深入的探討什麼是美食,是釐清一切的關鍵。我們要從本質思考,從根本解決問題。說到什麼是美食,你會想到什麼呢?薩迪曾說過一句意義深遠的話,你若不說話,不會有麻煩。你若開了口,就得有才幹。想必各位已經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儘管什麼是美食看似不顯眼,卻佔據了我的腦海。什麼
在知識的海洋中,如何將普遍的資訊轉化為具有個人特色的知識,是一項既挑戰又充滿滿足感的工作。每一次閱讀、每一次實踐,乃至每一次思考,都是將外在資訊融入自我,創造知識的過程。以下是將資訊轉化為知識,並賦予其獨特個性的三個關鍵步驟。 步驟1 - 捕捉和吸收資訊:創造知識的第一步是廣泛地捕捉和吸收外部資訊
Thumbnail
書裡面是這麼說的,如果給你一份內容詳盡的食譜,相信你也能烤出一塊美味蛋糕。但是萬一家裡沒有食譜中的食材呢?萬一你對牛奶過敏呢?如果不能深入了解食材的特色,就不知道相互影響的力量。就像學習,不能只是照做,還要知道這些方法背後隱藏著哪些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