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很沒有耐心的人。以往在創作的時候,不管是透過文字、或是影像,我都很討厭鋪陳,總是想要趕快切入最精華、最有趣、最能展現自己的部分。
會養成這種習慣,可能也是因為自己學習創作時,最先接觸到的是攝影這個媒材。攝影創作對我來說有種速度感,拿起相機,憑著直覺去捕捉最美的瞬間,所有故事的細節,就全都鎖在一張照片裡。但是如果沒有特別說明的話,他人可能不一定能夠理解我在照片中想留下的細節。
這組照片是在家裡拍的。我們家是一個狹長的形狀,平時生活起居都在其中一側,而照片裡的場景則是比較不常活動的區域。這邊的物品大多是開雜貨店的姑姑拿來當作倉庫存放的,所以在這裡看見的東西,我大多都不知道被擺在這裡的原因是什麼。
大概也是因為這一層未知,才讓我對這個場所更加著迷。每次來這裡,都像是身在某個攝影師們會瘋傳的知名廢墟,瀰漫著神祕的氣息,也帶著一種歷史感。
如同上一篇文章所寫,攝影對我來說就和冥想沒有兩樣。但我沒有把完整的故事說完。
過去這一、兩年的碩班生活,幾乎是一場永無止盡的工作地獄,我的身體已經忘記真正的放鬆是什麼感覺。而那天下午當我拿著相機來到這個地方,沉浸在光影中,我好像回憶起很久以前,很快樂的、無拘無束的自己。時間感覺起來像是靜止的,卻同時相當寬宏地從過去湧來當下,再沖刷到無限遙遠的未來。我終於可以把自己放著。放在這裡。踏實地安頓下來。
我不太喜歡把自己描寫地像是個很愛釋放情緒的人,那樣感覺不怎麼酷。所以,很多故事的細節時常會被蘊含在作品中,缺乏註解與他人的理解,只有我有能力、和權利,能夠讓它們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式被精準地展開。
這篇文章的概念,有點像是在二創自己的創作。我一直很想嘗試這個方法,也覺得這種帶有一點「打臉自己」意味的策略,能帶來的趣味滿值得品味的。
同一組照片,從上一篇的濃縮情感,到這篇的嘗試練習文字鋪陳,感覺是不太一樣的。
以前我總覺得鋪陳很無聊,只想要看到最好玩、有挑戰性的部分。但我現在對於鋪陳的看法有點轉變了。以創作來說,鋪陳就是替創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建立穩固的地基,如果沒有好好說明故事的背景,再好的轉折、細節都沒有意義。如果沒有平穩的前奏,那麼也無法映襯出動感的副歌有多麼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