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3|閱讀時間 ‧ 約 17 分鐘

【異位性對話】聲音書寫實驗室|聲文專欄|策展序言V.S.給聲音書寫實驗室

raw-image

寫在展覽之前——隔牆入耳:聲與聲之外

文/劉芳一

做個以耳貼牆的動作,聽聞隔牆有聲,而這能聞不能見的聲音必然帶來更多聲音之外的想像。

牆可以解作我們與抽象聲音之間的必然距離,可以解成阻礙我們聆聽的慣性與審美之壁,而只要我們願意主動貼耳,總能穿透遮擋的聲音必然抵達我們,最後也可以是在接觸我們聽覺經驗外的聲音後,投射我們想像,容我們描繪或書寫的創作之牆。

在「聲音書寫實驗室」系列活動期間,展覽「隔牆入耳:聲與聲之外」由高雄在地的聲音聆聽推廣社群『耳蝸』策劃,以這個意象為名,希望把隔牆的聲音帶來,展出包含:『耳蝸』成立至今所舉辦的實驗音樂演出『耳集』歷場海報,每一張都是以圖像作為對該場演出將召喚的聲音之想像。耳集演出的錄音或錄影。並介紹呈現一些實驗音樂與文學書寫的共同合作。

希望分享這些聲與聲之外的創作,能使更多人願意與我們一同以耳貼牆,聽這世界。

文學書房每檔期以「○○的房間」為主題,結合圖書館資源和博物館策展,部份書籍提供內閱、借閱,是一個複合型的展覽與閱讀的空間。2019年4月30,展出「隔牆入耳:聲與聲之外」。

周圍牆面是高雄聲音推廣單位「耳蝸」,自2012年起「耳集」系列的實驗音樂活動海報。部份海報附上實際演出錄音的二維碼,供掃描聆聽,對照由視覺輸入、預設的想像。

每一張預告海報,設計者依據該場實驗音樂演出者慣用聲音媒材、即興演出互動的理解和想像,組構視覺畫面。

由聲音主題衍伸的文學作品書展,提供內閱和外借。

帶有文學性主題的實驗音樂專輯,提供內閱、試聽。其中,具有結合地方性與文學性的作品,是詩人吳俞萱和創作夥伴在高雄各地完成錄音的中英雙語攝影詩集《沒有名字的世界》(試聽)。

由聲音主題衍伸,描述聲音而同時兼具文學性的選書,提供內閱和外借。

本次「實驗音樂的房間」,精選實驗音樂活動海報,製成6款紀念酷卡(皆附聲音錄音連結),供民眾免費索取。



〈忍耐的極限〉關於震動與摩擦的十三段回憶──給聲音書寫實驗室

文/楊雨樵


進場需知 (觀眾們在進入建築物前,看見了公告)


我在十二年前寫了一篇文章,列舉出留聲機將來的用途:

01 用於寫信以及沒有速記員輔助的各種聽寫。

02 用於有聲圖書,可以幫助盲人,使他們不需費力。

03 用在辯論術的教學。

04 複製音樂。

05 「家庭唱片」,存錄日常話語與種種回憶。

06 音樂盒和玩具。

07 能以清晰的語言播報回家、吃飯等等時間的鐘。

08 精確地複製發音的方法以保存語言。

09 教育用途。(中略)

10 與電話連接,使留聲機可以作為傳遞永恆以及珍貴的紀錄的一項輔助工具,而不僅僅是用來傳播片刻、稍縱即逝的事物。


──愛迪生論留聲機的應用,刊於《自然》(La Nature),1891年4月25日

 

I(進場,提示演出即將開始)

 

來,神聖的豎琴,對我開口

為你自己找到一個聲音


──Sappho, Fragment 118, in Lyra Graeca vol. I, David Campbell, 楊雨樵 譯


II(突然不知道誰演奏了一個音)


鉚工負責站在鍋爐內部,舉起一只巨大的鐵鎚,用其頭部敲擊鉚釘的內端。他這樣做的同時,在鍋爐外有另外一名工人也在鎚擊鉚釘的外端。如巴爾所說:「大概有二十個壯漢舉起二十把鐵鎚使勁敲擊,連他們腳下的鋼鐵都發出劇烈的顫抖。」巴爾親身進入了一座鍋爐,他是這樣描述他的感受的:

「我們不僅感覺到像風吹一樣的聲波,在我們的耳中製造出可怕的效果,激起尖利的、劇痛的、不可忍受的感覺。而且,我們的身軀似乎正在被看不到但能觸摸得到的波浪所包裹,我們感到它正猛烈衝擊我們的頭和手⋯⋯有了這樣的體驗,我們不禁好奇,人耳內纖弱的結構竟能抵擋得住一整天這樣的猛擊而能完好不壞。」


──Mike Goldsmith, Discord: The Story of Noise, Chap. 8. 趙祖華 譯


III (由於演奏而勾起的遙遠回憶 其一)


隔壁的老爺爺跟著狗走啊走,哎呀,也不知道走到哪了,突然就停了下來,那時啊,

「『挖這裡吧!』你是這個意思吧。」隔壁的老爺爺說完,就開始挖起來,可是,什麼寶物也沒有挖到。挖到什麼啊,掘到什麼啊,是噗嚕冒泡的臭屎,其他除了石頭之外啥也沒有。老爺爺從掘開的穴爬出來,弄得一身髒兮兮,就說啊,

「這隻畜牲,竟然對我做出這種事!」說完,咬著牙,拿鐵鍬擊打狗的頭,就這樣死了。狗的主人老爺爺,抱著白狗的屍體,埋在家裡的庭院裡。為了怕其他人踩過,就種了棵小樹。小樹突突地長,突突地長,一天就變大樹。

「哎呀,變這麼大棵樹,家裡啊,剛好就缺個臼用來搗東西。就用這棵樹來作臼吧。」才這樣說,就用埋了狗生出的大樹作了一只大臼。

「啊,首先就來搗個糯米,做成餅來供養狗吧」,說完,就和老婆婆商量了,並搗起糯米來。但是搗著搗著,怎會出現恰拉、恰拉的聲音呢,仔細一看,才發現是大枚金幣、小枚金幣彼此摩擦的聲音。


——昔話〈花咲爺〉,宮地武彥 採自肥前伊万里


IV (那音碰撞建築物的牆壁)


我們在裡面的時候,最初覺得黑暗,什麼東西都看不見,但是後來等它張開嘴來時,我們看見一個大洞穴,四周平坦,也很是高大,像是足夠容一萬人居住的一個都市,那裡散亂著大小魚類,此外動物的零碎肢體,船上的帆,鐵錨,人骨,以及貨物。在那中央是陸地和些小山,據我想來是由於它所吞下去的泥土堆積成的吧。而且在這上面還有樹林,生著各種的樹木,有些菜蔬野生長得很好,這些東西似乎都經過耕作的。這陸地的周圍是二百四十斯塔狄翁。有些海鳥如鸕鶿翡翠等,看見在樹林上做巢。

我們當初哭了許多時候,隨後我叫了幾個同伴把船停穩了,又把樹枝摩擦,給我自己發起火來,將現有了的東西做了一頓飯吃。我們手邊有許多種類的魚肉,從啟明星取來的水也還有著。第二天早上起來,凡是在鯨魚張開牠的嘴的時候,我們有時便看見山,有時候只看見天空,時常看見島嶼,因此我們知道牠是正在向海的各方面疾驅猛走。


——路吉阿諾斯,〈真實的故事〉卷之一,周作人 譯


V(一碰撞牆壁,人們就初次理解)


巴倫波因:(中略)這事非常矛盾,即音樂要被孤立於一個房間或音樂廳裡,才真的能具備最飽滿的張力和表現力。將音樂和宇宙其他區塊隔離開來極度重要,這樣一來,才能創造一個聲音的宇宙。如果聽者能夠且願意從演出的第一顆音開始,就將自身浸入,真正地浸入其中,沒有一絲分神,直到盡頭,那他就確實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宇宙,不管那是蕭邦小巧的作品或是布魯克納恢宏的交響曲。


——Ara Guzelimian, Parallels and paradoxes : explorations in music and society, Chap. 2. 楊雨樵 譯


VI(理解到建築也振動,且此振動離音樂不遠)


構成我們所追尋的這一整個理論的三個主要成分是數字,和那種我們可以稱其為外形的東西,以及位置。但是,在這然個成分的組合與聯繫之中引發出了一個進一步的品質,在這個品質中,美在昭顯著它的全部面目:關於這一品質,我們給出的術語是和諧(concinnitas);這個品質我們認為是通過種種的優美與壯麗而滋生出來的。和諧的任務和目標,是將那些其特徵彼此相差很大的各個部分,按照一些精確的規則而組合再一起,這樣它們在外觀上就是彼此相應的了。


——阿爾伯蒂,《建築論》第九書第五章,王貴祥 譯


VII(由於演奏而勾起的遙遠回憶 其二)


他走著,走著,走著,直到另一國度。他來到國境附近的城鎮。該城鎮的邊陲矗立著一座宮殿。那宮殿從底到頂,全都由人的顱骨搭建而成。

「這是怎麼回事呢?」

不管他問誰說,「這座城為什麼如此?」,都得不到答案。最後他問到了一個老婦人,她回答他說:「孩子,我們的國王有個女兒從不說話。國王將國內所有的男子都介紹給他女兒,並設定條件,說若三天之內無法讓他女兒說話,就砍掉這男子的頭。」

——節錄自埃及民間譚


VIII (振動從牆壁蔓延到觀眾的座位)


那妻子的情人摸著黑進來了,這時屋裡所有的人都在酒醉之後進入夢鄉。他點燃了一些稻草用來照明,以便行動,接著拔出佩劍,朝安布羅西烏斯的頭上砍去,劍刃砍穿他的兩眼,甚至連枕頭也割破了。這一砍驚醒了盧普斯,他發現自己在血泊中翻滾,就大喊大叫道:「好傷心啊!救命!救命!我的兄弟被殺死了。」那個情人在犯下這樁勾當之後,正往外走,一聽見喊聲,又回到床前,向他直撲過去。盧普斯抵抗他,但是深中劍創,多處受傷,他被擊敗,又挨了致命的一劍,倒在那裡奄奄一息。家裡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任何動靜。


——格雷戈里主教,《法蘭克人史》第六卷,壽紀瑜 等譯


IX(由於建築一瞬間瓦解成音符,一個觀眾流出淚來)


羅婆:(感到痛苦)啊,他怎麼憐憫我?(思索)好吧,為了不浪費時間,我使用呵欠箭,讓這些士兵癱瘓。(說罷,沈思入定)

蘇曼多羅:軍隊的吼聲怎麼突然停息了?

羅婆:現在,我看他有什麼本事。

蘇曼多羅:(驚慌)孩子啊,我想那孩子使用了呵欠箭。

月幢:毫無疑問,


這肯定是用了威力無比的呵欠箭,

稠密黑暗和極度明亮可怕地混合,

傷害眼光,先吞噬它,又釋放它,

軍隊佇立不動,彷彿固定在畫中。


——薄婆菩提,《羅摩後傳》第五幕,黃寶生 譯


X(那觀眾的情緒很快地振盪了周圍的人)


I號詩在第二個樂曲片段的音樂元素結束時再次出現,II號詩帶著第一個樂曲的片段中的元素出現,而III號詩,在第三個樂曲片段裡倒著重複自己。豎琴再現並在人聲和打擊樂器的擊打模式上擴展;e. e. 卡明斯的文本,由人聲演繹,然後由豎琴和打擊樂器從音樂角度做拓展,在音響效果上做擴展。三首卡明斯的詩擔負起創造音樂和/或聲效功能的作用。被一簇簇特定音程所限定的間發性音型,與以不確定性為顯著特點的複雜的姿態性之間,有一種持續的震盪。打擊樂器和豎琴的選擇和使用,取決於特定的語音模式:可以這麼說,樂器演奏出人聲和話語。它們演奏出不同的發聲模式,演奏出母音和子音(塞音、擦音、齒音等等)。這些樂器翻譯並延長這些聲樂行為,以一種擬聲或者不如說是以人聲——樂器聲雙語制對其進行堅持。


——節錄自關於貝里奧《圓圈》此音樂作品的說明。盧器亞諾·貝里奧,《記憶未來》五 看見音樂,程佳 譯


XI (由於演奏而勾起的遙遠回憶 其三)


於是那老虎的身影暫時消失在山林裡,不一會兒就帶來了一大批老虎,一隻老虎蹲在下,另一隻老虎順勢疊上去,接著另一隻老虎又疊上去,幾次重複疊上後,老虎幾乎就要抵達樵夫所躲藏的樹枝了。樵夫此時已有了一死的覺悟,拿出平常就愛吹的柳笛,想說再吹最後一次。就在此時,意外地,最下面那隻老虎一聽到這首曲子,就立刻跳起舞來。這隻老虎正是所謂的「巫女虎」,乘著笛子的樂興跳起舞來。樵夫吹得越熱烈,巫女虎就跳得越盡興,而疊在上面的一大批老虎,就紛紛從高處跌下,全都摔死了。


——孫晉泰,《朝鮮民譚集》,楊雨樵 譯


XII (有些人在心中醞釀著等一下要講的話,有些人則深深睡去)


我可能理解雀鳥成群橫越無物之處的方式_____他形塑一咒且使其完備

藉由跟隨我的雙手,有時還有我的聲音___他執行那絕妙的,他純粹的咒

抵達某個水面。自言自語____________他吟詠,且安置於水面

卻得到回答____________他將睡意注入阿普蘇,使他熟睡如許


──鄒佑昇,〈三月十三日〉________──巴比倫史詩《Enûma Eliš》


XIII(演奏結束的沈默,以建築包圍討論的人,以夢包圍睡去的人)


在夜的不見五指的黑暗中,

我們以為看到白晝和太陽;

並且雖然我們是被關在房子裡,

我們卻好像在改變著我們的

天空、海洋、河流和山岳,

卻好像在步行著經過許多平原;

我們聽到許多的聲音,

雖則夜晚的肅靜仍然圍著我們;

我們回答別人,雖然其實一聲不響。


——盧克萊修,《物性論》第四卷,方書春 譯


後記 (離場的觀眾憶起這十三段片刻時,大腦的運作方式)


一九四零年五月十日,德國改變他們的鑰匙交換方式了,不再重複輸入訊息鑰匙。英國成功解譯出來的「奇謎」(Enigma)訊息數目立即急速下跌。這段資訊空白時期持續到八月四日,新的「炸彈」(bombe)抵達。這台命名為「神之羔羊」(Agnus Dei)或簡稱為「艾格妮斯」(Agnes)的機器完全符合圖靈的期望。

在十八個月內,又多了十五台「炸彈」加入探究對照文、檢驗編碼器設定、揭露鑰匙的工作,每一台都格得格德響,猶如百萬隻縫衣針在工作似地。


——賽門·辛,《碼書》第四章,劉燕芬 譯




異位性對話:聲文專欄

本篇「〈忍耐的極限〉關於震動與摩擦的十三段回憶──給聲音書寫實驗室」對話對象,為高雄文學館108年05月-11月「聲音書寫實驗室」系列展覽與演出對談活動構成的現場空間。

本篇作者楊雨樵,以十三段文字的選擇和排列,帶來本系列的總覽與回顧,同時也是2019-10-12最後一場演出對談「聲熔質變IV:眾妙之門」的文字書寫和表演者。

在「聲熔質變IV:眾妙之門」演出現場,楊雨樵選擇在《眾妙之門》推薦文〈屋上簿〉的十五層環型文字,而其他演出者也先參考該篇文字,再以楊雨樵的朗讀為基礎,現場共同自由即興,讓朗讀產生的聲音與電子或類比聲響搭配,透過發聲技巧產生聽覺上的觸覺變化,維持聲音之意符的持續追求姿態。

策展人 劉芳一

為高雄聲音聆聽推廣單位「耳蝸 Cochlea La」創辦人之一,2012年開始的「耳集」系列,以不定期舉辦實驗音樂演出,引介國際實驗音樂表演者與在地表演者交流,構成更豐富多元的聲音群像。本次從跨藝對話視角出發,將歷場活動海報結合選書進行空間策展、演出邀約。

創作者 楊雨樵

以人聲,尤其是以「語言的聲音」為表演核心的藝術家暨口頭傳統藝術表演者。經由口傳文學的彙整、分析與重述,試圖將語料和日常對話,透過一定程度的重複、延展、變形以呈現各地語言的語音特質。近期除持續開辦「世界民間譚」講座外,亦積極與各領域藝術家合作,一同摸索語言在聲響上的可能。目前除持續進行甲骨文意符辭典《藝》——字中事的書寫外,也在籌備聲音意符詩集《彭》,並繼續為表面雜誌《COVER》貳期的出版籌募資金。

  • 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omanana.rain
  •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Omadeva-563003153758211/
★當我們一起討論文學的地方想像★
  • 高雄文學館開館20年暨建築設立70年前導活動
    講題︱歷史空間的敘事漫遊
    時間︱2023/11/11(六)14:00-16:00
    地點︱2F文學放映室
    講者︱楊雨樵(言說藝術表演者)、劉芳一(聲響藝術家)
    報名︱https://forms.gle/JFrd5iCCc3xEHVhv7
     
    簡介︱歷史如何創造文學空間?跟著兩位藝術家的敘事引導,在高雄文學館展開集體漫遊。打開感官、重新覺知歷史文字與現實空間的關聯性,想像不同的異質空間中的全新故事。


「聲音書寫實驗室」系列

高雄文學館2019年5-10月的「聲音書寫實驗室」系列,包含記錄在地實驗音樂發展歷程的海報、書誌展覽「隔牆入耳:聲與聲之外」,將高雄文學館文學書房展覽空間,打造為「實驗音樂的房間」;企劃文學作品以DJ選樂導讀/聆的「音樂直播」;文字創作者和聲音創作者現場進行跨藝交流的「演出對談」;聆聽不同音樂類型,並以文字進行書寫練習的「音樂書寫工作坊」;以不同對話形式,結合聲音和文字組成的「聲文專欄」。

  • 企劃專員/藍念初
  • 主辦單位/高雄文學館
  • 協辦單位/耳蝸 Cochlea La
跨藝展覽|隔牆入耳:聲與聲之外
  • 地點:高雄文學館一樓文學書房
  • 策展:劉芳一
  • 主視覺設計:鄧樂滔
演出對談
  • 2019-05-12|隔牆入耳:聲與聲之外|耳蝸創始成員╳吳俞萱
  • 2019-06-22|枝梧:開枝散葉的圖景|楊雨樵╳張欣
  • 2019-07-13|關於那些空與無|張惠笙XNigel Brown
  • 2019-09-01|「電波/身體」|羅悅全╳顔峻
  • 2019-10-12|聲熔質變IV:眾妙之門|丁啟祐X劉芳一X楊雨樵
音樂書寫工作坊
  • 2019-08-18|喔,你有著灰色的耳朵:聆聽流行歌曲的縫隙|林易澄
  • 2019-09-29|如果夠靠近,我們會發現它:前衛音樂裡的政治與詩學|林易澄
異位性對話:聲文專欄
  • 〈忍耐的極限〉關於震動與摩擦的十三段回憶──給聲音書寫實驗室|文字◎楊雨樵;空間策展◎劉芳一
  • Sloth Scamper )))))) Animal Experimentation|文字◎林易澄;聲音◎Jyun-Ao Caesar
  • 只是連接地下道跟KL|文字◎林易澄;聲音◎Jyun-Ao Caesar
  • 1776.3.0|文字◎誠意重;聲音◎Yu Lee╳誠意重╳小劉
  • 1777.4.1|文字◎誠意重;聲音◎Yu Lee╳誠意重╳小劉
  • [0.1]x[0.1]|文字◎藍念初;聲音◎谷奐暲
  • 在德希達渠道與裸聲之間|文字◎藍念初;聲音◎谷奐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文學的地方想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